語體學在語言學中的地位及其研究方法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i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stylistic in language system and stylistics in linguistics. This paper assumes that there are lexical, syntactic, textual and phonetic stylistic modules in the language mechanism, which monitor the generation of the text and restrict the speaker to choose the corresponding vocabulary, syntactic structure, cohesion form and prosodic form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tylistic requirements. The language elements used in specific styles and the different allocation rules of these language elements in different styles are the core topics of stylistic research. Some example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statistical methods in stylistic research.
【作者單位】: 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研究院;韓國啟明大學中國學系;
【分類號】:H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陶紅印;試論語體分類的語法學意義[J];當代語言學;1999年03期
2 曾毅平;李小鳳;;報道語體與文藝語體疑問句的分布差異[J];漢語學習;2006年05期
3 馮勝利;;論漢語書面正式語體的特征與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2006年04期
4 霍四通;語體研究和自然語言處理[J];修辭學習;2000年Z1期
5 張先亮;鄭娟曼;;漢語“有”字句的語體分布及語用功能[J];修辭學習;2006年01期
6 張伯江;;語體差異和語法規(guī)律[J];修辭學習;2007年02期
7 方梅;;語體動因對句法的塑造[J];修辭學習;2007年06期
8 丁金國;;語體構成成分研究[J];修辭學習;2007年06期
9 丁金國;;類型意識與語體類型學[J];修辭學習;2008年04期
10 陶紅印;劉婭瓊;;從語體差異到語法差異(上)——以自然會話與影視對白中的把字句、被動結構、光桿動詞句、否定反問句為例[J];當代修辭學;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紅斌;;北京故宮導游詞中話語標記“那么”的功能[J];北京社會科學;2007年01期
2 程璐;;試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書面語教學[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年05期
3 王姝;;也談“V不C”結構的語法意義[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4 袁眉;;英漢有關五官的習語比較[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5 王金萍;;淺談對于口語、書面語問題的認識[J];大家;2012年06期
6 曾毅平;;語言材料語體分化論析[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7 戴光榮;肖忠華;;漢語譯文中的話語重述標記:基于語料庫的研究[J];外國語言文學;2011年03期
8 彭飛;;漢語對話中“別”類否定祈使句的話語功能研究[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9 祝峰;;西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漢語語體意識的培養(yǎng)[J];貴州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10 黨靜鵬;;語體視角下的導游語篇零形回指分析[J];保定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泉;;第二語言教材編寫的通用原則[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谷峰;先秦漢語情態(tài)副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王俊;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金圈;漢語單音方位詞與單音動詞的偏正性組配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崔智英;電視訪談的語體特征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6 曾海清;現(xiàn)代漢語同語式全方位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7 李莉莉;現(xiàn)代漢語無條件讓步句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程麗麗;十八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末北京話被動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9 王倩;現(xiàn)代漢語增量與減量構式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10 梁敬美;“這-”、“那-”的語用與話語功能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賴冰詠;高中語文語體教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洪花;韓國留學生“有”字句偏誤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卞曉瓊;中高級對外漢語教材語體分布情況的考察[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陳思;“在X上/下”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5 劉媛媛;藝術語體與科技語體比喻差異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6 皮晨曦;政論語體與藝術語體排比差異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7 張叢林;現(xiàn)代漢語“對NP的VP”結構功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琦;漢語趨向動詞用作方向詞現(xiàn)象初探[D];北京大學;2011年
9 張磊;“為了”目的句句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曾李;“本X”的多角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德熙;現(xiàn)代書面漢語里的虛化動詞和名動詞 為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而作[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5期
2 沈家煊;轉指和轉喻[J];當代語言學;1999年01期
3 陶紅印;試論語體分類的語法學意義[J];當代語言學;1999年03期
4 朱德熙;;自指和轉指——漢語名詞化標記“的、者、所、之”的語法功能和語義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5 張伯江;施事賓語句的主要類型[J];漢語學習;1989年01期
6 胡明揚;語體和語法[J];漢語學習;1993年02期
7 王改改;北京話口語中的"被"字句[J];漢語學習;2003年02期
8 郭圣林;;被字句的語篇考察[J];漢語學習;2006年06期
9 丁金國;;漢語特質說略[J];漢字文化;2007年02期
10 張志平;淺析幾類常見疑問句的功能[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8年03期
,本文編號:25086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508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