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漢語訪談話語中“你”的非聽話人所指用法

發(fā)布時間:2019-02-19 10:25
【摘要】:"你"的非聽話人所指主要就是泛指,虛指用法很不普遍。本文著重考察漢語電視訪談語料中互動語境下"你"的泛指用法,主要涉及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在說話人個人經歷描述中泛指的"你"常與特指的"我"抑或"她/他"換用,以達到最佳交際效果;二是泛指的"你"常參與描述普遍性知識,以產生富有知識權利的一定成員資格范疇。分析顯示,泛指性"你"是由改變距離、吸引參與、引起移情、展示客觀性等交際需求驅動的,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增強話語敘述的權威性和可信性。
[Abstract]:The non-hearer of "you" refers mainly to generality, but the use of false reference is not very comm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general usage of "you" in the interactive context of the Chinese TV interview corpus, which mainly involves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first, the general reference of "you"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peaker's personal experience is often exchanged with the specific "I" or "she / he"; To achieve the best communication effect; The other is that the "you" often participate in the description of universal knowledge in order to produce a certain category of membership with the right of knowledge.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generalized "you" is driven by the communicative needs of changing distance, attracting participation, causing empathy and showing objectivity, all of which are aimed at enhancing the authority and credibility of discourse narration.
【作者單位】: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英文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漢英篇章視點回指的語用學探析”(項目編號:10YJA740063)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方經民;現(xiàn)代漢語第三人稱代詞指稱及其語境制約——兼與日語第三人稱代詞比較[J];當代語言學;2004年03期

2 王紅梅;;第二人稱代詞“你”的臨時指代功能[J];漢語學習;2008年04期

3 鄧鳳民;;電視談話節(jié)目的話題層次和推進[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博森;;文盲和非文盲話語中的人物指稱策略比較[J];當代語言學;2009年01期

2 胡偉;張玉金;;上古漢語第二人稱代詞稱數(shù)研究[J];東疆學刊;2010年04期

3 張征;;權勢與等同——談《紅樓夢》中“你我”句的使用[J];紅樓夢學刊;2007年03期

4 沈麗君;;對話中他稱詞使用敬語的漢日比較[J];考試周刊;2009年07期

5 賴彥;;人稱指示有標記指稱的語用及認知分析[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6 熊紹麗;;言談中說話人的自我身份體現(xiàn)——訪談節(jié)目中指示語的視點定位與身份構建[J];海外英語;2011年15期

7 蔡云;;淺談中英文第三人稱語用比較[J];海外英語;2012年07期

8 錢榕;;第三人稱單數(shù)“他”在直指現(xiàn)場的常用情況[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09年05期

9 馬博森;;指稱非現(xiàn)場人物的語言策略[J];外語教學;2008年01期

10 馬博森;;自然會話中人物指稱現(xiàn)象的三分模式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陳俊和;現(xiàn)代漢語“X+們”的語義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2 金順吉;韓漢語人稱代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3 賈晴;基于數(shù)據庫的漢韓對話語篇指稱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福井啟子;中日言語行為差異與心理交際距離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仝秋紅;博愛方言的代詞系統(tǒng)[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2 武青春;越漢人稱代詞語用功能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徐開妍;外國學生代詞回指偏誤分析與習得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孫艷芳;閱讀中不同施事者對視角選擇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曾嶸;電視娛樂談話節(jié)目主持話語分析[D];暨南大學;2008年

6 李佳j;現(xiàn)代漢語的實據性及其表現(xiàn)[D];復旦大學;2008年

7 謝亮亮;電視談話節(jié)目的策劃與創(chuàng)新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8 廖金波;《紅樓夢》中的人稱代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9 朱玲麗;現(xiàn)代漢語“人稱代詞+稱謂詞”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10 周曉芳;歐美學生敘述語篇中的“回指”習得過程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豐國欣;話輪轉換與話題轉換[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2 徐赳赳;話語分析在中國[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年04期

3 白世俊;話題的動態(tài)性[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4 方經民;有關漢語句子信息結構分析的一些問題[J];語文研究;1994年02期

5 李晉荃;話題連貫和述題連貫[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3年01期

6 崔希亮;人稱代詞及其稱謂功能[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0年01期

7 雷莉;漢語話題的轄域與層級[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寧;;關于「お疲れ(さま)」用法的思考[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王燕;;從“別V(了)”來看否定副詞“別”的用法和意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0期

3 郝杰;;淺析日語“コ·ソ·ア”指示詞的文脈指示意義[J];科技信息;2008年34期

4 李淘;;“我們”與“咱們”[J];語文世界(小學版);2006年12期

5 黃蓓;;因果連詞的識解與言語場景的介入——以because為例[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6 鐘隆林;略論現(xiàn)代語漢中的“給”字[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59年10期

7 黃錫祥;語法答問[J];現(xiàn)代外語;1978年01期

8 邸紅;;“する”的意義和用法[J];日語學習與研究;1981年01期

9 俞敦雨;談“凡…不少…”的用法[J];漢語學習;1986年03期

10 石若一;;日本公布《現(xiàn)代假名用法試行草案》[J];當代語言學;198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金春;;提高經濟責任審計質量 保證審計評價的客觀性和審計結果運用的有效性[A];福建省審計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方蘇;;唯物辯證法視野下的新聞消費主義與新聞專業(yè)主義關系的探討[A];中國傳媒大學第一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7年

3 李雙龍;;媒體報道與“闖館”事件——關于不明身份者闖入日本駐沈陽總領事館事件報道之述評[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上冊)[C];2002年

4 李建國;;語文詞典釋義中的“等”字用法[A];中國辭書論集1997[C];1997年

5 郭春香;徐紅;;СТОЛЬКО…,СКОЛЬКО…及其類似結構的用法[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6 易湛苗;劉芳;翟所迪;;神經內科藥品未注冊用法調查及循證評價[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7 王中江;;“原意”、“先見”及其解釋的“客觀性”——在“方法論解釋學”與“哲學解釋學”之間[A];詮釋與建構——湯一介先生75周年華誕暨從教50周年紀念文集[C];2001年

8 吳心悅;;頓號、逗號和分號[A];陜西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尹仙花;;日語接尾詞‘的’用法[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10 陳雪琴;;大學生心理中介客觀性現(xiàn)狀及特點評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河北 張新奎 彭勇;net命令的另類用法[N];電腦報;2004年

2 吳瑞景;用法律契約關系促企業(yè)三產發(fā)展[N];內蒙古日報(漢);2000年

3 本報評論員;提高領導干部法律素質和依法執(zhí)政能力[N];法制日報;2007年

4 安大慶;土家族驗方集錦[N];農村醫(yī)藥報(漢);2006年

5 張新奎、彭勇;NET命令的另類用法[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6 王磊;用法律武器來面對假貨[N];中國國門時報;2002年

7 邊炯;武警安徽總隊三支隊在提高官兵用法能力上下功夫[N];解放軍報;2003年

8 侯德偉 楊景華;他用法律擋住“除名決定書”[N];人民法院報;2003年

9 劉根東 劉志宏 楊玉成;八六二三部隊強化官兵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識[N];人民武警;2004年

10 阮揚 鄭海鋒 丁伯勝;按法規(guī)有序運轉[N];人民武警;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南成玉;韓國語和英語的時、體對比研究[D];延邊大學;2007年

2 周燕;觀察客觀性的認知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孫日華;裁判客觀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張穎;現(xiàn)代日語指示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5 裘涵;科學技術論視野中的技術標準化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6 劉安春;“一個”的用法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李殿森;論課程知識的社會建構[D];西南大學;2006年

8 高建為;左拉的自然主義詩學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1年

9 路廣;《法言》詞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楊金華;走向主體間性的理解[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雷玉德;法律解釋的客觀性辯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 劉s,

本文編號:242641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42641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5ef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