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音樂思潮研究的開篇之作——讀《改革開放與新時期音樂思潮》
本文關鍵詞:新時期音樂思潮研究的開篇之作——讀《改革開放與新時期音樂思潮》
更多相關文章: 《改革開放與新時期音樂思潮》 改革開放 新時期 音樂思潮 音樂批評
【摘要】:《改革開放與新時期音樂思潮》是一本對改革開放直至21世紀初的音樂思潮進行研究的專著。該書在結構上因研究對象時間范圍限定的特殊性,采用了政治分期的方法,能夠直面政治因素對音樂思潮的影響,并以親歷者的身份對浩瀚史料進行細致遴選及冷靜評析。本文以宏觀、中觀、微觀的研究視角對著作的體例結構、寫作方式、論證方法、著述觀點等進行了綜合評價,認為:本書不僅豐富了思潮史的研究,而且能夠近距離體悟這一時期音樂發(fā)生、發(fā)展的真實原貌,是一部開新時期音樂思潮研究先河的著作。
【作者單位】: 天津音樂學院音樂學系;
【關鍵詞】: 《改革開放與新時期音樂思潮》 改革開放 新時期 音樂思潮 音樂批評
【分類號】:J605
【正文快照】: 居其宏教授及其博士生喬邦利的著作《改革開放與新時期音樂思潮》,于2008年由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該書以音樂思潮為研究對象,將改革開放以來直至21世紀初這一時段的中國音樂思潮進行了宏觀梳理、微觀研究以及點睛似的評價。就目前的音樂思潮研究來看:1985年,張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羅藝峰;新時期音樂思潮一瞥——試論“崛起的一群”[J];音樂研究;1986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同;“五四”以來音樂民族化探討的局限及其超越[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5期
2 郭建民,趙世蘭;六十年來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土”“洋”關系的微妙變化[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明言;百年奏鳴——20世紀中國音樂歷史研究的若干問題[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4 劉曉江;張德彝音樂思想敘論[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97年03期
5 錢彤;論80年代中國大陸流行歌曲的崛起[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6 居其宏;當代音樂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實[J];音樂研究;2005年01期
7 趙世蘭,郭建民;“近源”與“多元”——關于中國民族聲樂文化的傳承關系[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4年02期
8 謝嘉幸;我國當代音樂教育學研究綜述[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5年03期
9 屠艷;;在機遇與奮發(fā)中繁榮——中國當代西方音樂史研究述論(1978—)[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5年04期
10 何稼書;張靜;;聶耳的“新興音樂”創(chuàng)作與30年代的中國革命[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謝嘉幸;;全球化浪潮沖擊下的中國大陸學校民族音樂傳承[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高潔;中國手風琴音樂藝術發(fā)展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3年
2 金橋;蕭友梅與中國近代音樂教育[D];上海音樂學院;2003年
3 王思琦;1978-2003年間中國城市流行音樂發(fā)展和社會文化環(huán)境互動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4 相西源;20世紀中國交響音樂作品中的主題構造形態(tài)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
5 滿新穎;中國歌劇的誕生[D];廈門大學;2006年
6 王英睿;二十世紀的中國箏樂藝術[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7 李姝;中西音樂美學的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8 劉曉江;中國近代和聲技法的調域類型及歷史走向[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9 趙仲明;西方音樂研究在中國(1980-2000)[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征;20世紀上半葉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若干問題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2 王平;幼兒園5-6歲兒童歌曲偏好現(xiàn)狀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3 蔡天星;主導、精英、民間、大眾多聲部的合唱[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許葉蓁;劉天華二胡教學活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5 楊紅光;無言之美——論杜兆植先生《G大調大提琴協(xié)奏曲》[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6 葉健;論中國風格鋼琴曲演奏中的“線條美”及技巧表現(xiàn)[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7 張曉行;美的孕育與綻放[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8 張文敏;從《原野》與《黨的女兒》的比較探析中國歌劇的發(fā)展道路[D];河南大學;2005年
9 蘇菊;論李遇秋的手風琴音樂創(chuàng)作[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承穎;中國百年學校音樂教育思想發(fā)展研究(1904-2004)[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明言;音樂批評學芻議——“音樂批評學”探索之一[J];音樂研究;2002年01期
2 謝倫燦;;正確科學地開展音樂批評[J];藝術評論;2009年04期
3 廖家驊;音樂批評的歷史反思[J];中國音樂學;1988年01期
4 管建華;音樂批評的闡釋——讀《上海,一定要重視音樂評論》有感[J];上海藝術家;1999年04期
5 李詩原;文化轉型與音樂批評的重建[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6 明言;音樂批評的本質[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及表演版);2003年02期
7 明言;音樂批評的形態(tài)“音樂批評學”——探索之五[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8 明言;音樂批評的標準論[J];音樂研究;2003年02期
9 明言;音樂批評的操作論(下)——“音樂批評學”探索之八[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10 鴻昀;在歷史中尋覓批評 在批評中書寫歷史——對《20世紀中國音樂批評導論》的批評[J];音樂研究;2003年03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倫燦;音樂批評的反思與重建[N];文藝報;2004年
2 王志安;音樂批評何以缺席[N];人民日報;2002年
3 唐若甫;果真“錯音也值得真實可愛?”[N];音樂周報;2011年
4 施雪鈞;音樂批評的悲哀[N];音樂周報;2007年
5 邵奇青;中國樂評還有悲哀?[N];音樂周報;2007年
6 志音;中國樂評喜與憂[N];音樂周報;2008年
7 明言;蔑視 輕視 無視 重視[N];音樂周報;2007年
8 柳遜;音樂會報道緣何差強人意[N];音樂周報;2007年
9 夏滟洲;學術超市:外音史“西安會議”[N];音樂周報;2007年
10 漏丹;藝術競技的魔力[N];經(jīng)濟觀察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車新春;19世紀上半葉的德意志音樂文化與民族主義思潮[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2 宋方方;對美國20世紀末西方音樂研究中女性主義批評的審視[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俐;音樂批評理論與實踐及其相關問題評述[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2 左潔;從第十四屆青歌賽現(xiàn)場點評看當代聲樂批評[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藝涵;1979-1989年中國大陸電影音樂研究成果述評[D];河南大學;2006年
4 史艷;高校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培養(yǎng)初探[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張進寶;李斯特音樂思想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蔣興榮;石惟正音樂評論的特點與功效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峰;論蘇聯(lián)音樂思想對中國音樂理論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8 周焰;阿諾爾德·勛伯格的音樂思想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4年
9 殷玲玉;論曾志_薜囊衾置烙枷胗朧導鵞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10 吳艷紅;“山歌社”群體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9626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96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