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音樂技術論文 >

從民間歌唱傳統中看壯泰族群關系——以中國壯族“末倫”和老撾、泰國佬族Mawlum的比較為個案

發(fā)布時間:2017-09-22 14:25

  本文關鍵詞:從民間歌唱傳統中看壯泰族群關系——以中國壯族“末倫”和老撾、泰國佬族Mawlum的比較為個案


  更多相關文章: 中國壯族“末倫” 老撾、泰國佬族Mawlum 比較


【摘要】:"末倫"是流傳于中國德保、靖西、那坡等縣壯族的一種民間曲藝,Mawlum是流傳于老撾、泰國佬族民間的一種歌唱藝術。二者讀音相近,意義相異。通過分別考察它們與本國民間宗教"末"和Maw的關系,可以發(fā)現二者的內在關聯。"末倫"和Mawlum的稱謂很可能在壯、佬民族分化之前就已存在,是用于指稱壯泰族群共有的歌唱傳統的。
【作者單位】: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中國壯族“末倫” 老撾、泰國佬族Mawlum 比較
【分類號】:C95;J607
【正文快照】: 壯泰族群①諸民族歷史文化同源已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同,但對其起源地、分化時間、遷徙路線等問題還存在頗多爭議。以范宏貴、黃興球為代表的學者認為,其最早居住于中國南方的廣西、廣東和湖南交界一帶,后分別向西、向南遷移②。云南省學者何平主要著眼于包括中國傣族、老撾老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何平;;壯泰族群的分化與現代傣泰諸民族的形成[J];東南亞縱橫;2010年12期

2 李萍;;壯族末倫文化現存狀況調查及原因試析——以廣西靖西縣為個案[J];桂海論叢;2007年03期

3 陶紅;壯語與老撾語之異同[J];廣西民族研究;1994年03期

4 李萍;;巫事活動·土司制度·歌舞天賦——新論壯族末倫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5 范西姆;壯、泰傳統音樂文化之比較研究[J];中國音樂;1998年01期

6 潘其旭;也談壯族“末倫”[J];學術論壇;1983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拓;葉建;;從水語詞匯看水族的歷史起源痕跡[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9期

2 黃南津;楊粒彬;;《壯族麼經布洛陀影印譯注》詞匯頻率分布研究[J];創(chuàng)新;2012年02期

3 溫科秋;;老撾的多語現象與語言政策[J];東南亞縱橫;2010年01期

4 趙明龍;;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壯泰族群的基本文化特征[J];東南亞縱橫;2010年12期

5 顏潔;;清朝乾隆年間中越邊境沙人事件——少數民族支系研究之二[J];東南亞縱橫;2010年12期

6 李紅華;王鳳嬌;;泰漢語言禁忌對比研究[J];大眾文藝;2012年05期

7 王炳江;史夢薇;;侗水語分化的語言年代學考察[J];法制與社會;2010年08期

8 潘瑜;;神靈·巫·人——壯族巫信仰的人文解讀[J];歌海;2009年06期

9 白雪;;時空場域中的族群記憶:壯泰民歌演唱傳統比較研究[J];歌海;2012年03期

10 黃桂秋;;布洛陀文化的保護開發(fā)與壯族和諧社會的構建[J];桂海論叢;2006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黃桂秋;;巫麼信仰:廣西左江崖壁畫新探[A];宗教與民族(第五輯)[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雷;黎語志強話參考語法[D];南開大學;2010年

2 袁善來;比工仡佬語詞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韋名應;桂東(林巖)壯語方言島語音研究:范式綜合[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韋學純;水語描寫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5 吳東海;傣語四音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6 保明所;西雙版納傣語中的巴利語借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7 吳小奕;跨境壯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8 李明;《古壯字字典》方塊古壯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羅彩娟;社會記憶與歷史表述[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10 彭維斌;中國東南民間信仰的土著性[D];廈門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志學;壯語語詞視野中的農耕文化觀念[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2 韋惠文;麼文化視野下的壯族民間生育禮俗[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3 李貧;那卡壯族“戒邦”儀式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4 高鮮菊;漢泰語諺語對比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韋琴;外來語對老撾語及老撾社會發(fā)展的作用和影響[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6 王敦;壯族《麼經布洛陀》的審美人類學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7 雷銘;《儀禮·士昏禮》的文化學考察[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馮金雄;《壯化道教道場經書》文本選釋及其文化內涵探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黃麗登;凌云方塊壯字與馬山方塊壯字字形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梁嫣雯;中國壯族與老撾佬族祖先崇拜比較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謝遠章;再論泰——傣古文化的華夏影響及其意義[J];東南亞;1990年03期

2 劉衛(wèi)華;博物館與文化的傳遞、傳播[J];中國博物館;2003年04期

3 潘其旭;從地名比較看壯族與泰族由同源走向異流——壯族文化語言學研究系列論文之二[J];廣西民族研究;2001年01期

4 劉乃和;;中國歷史上的紀年(上)[J];文獻;1983年03期

5 高立士;傣族支系研究[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8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宏圖;中日儺文化比較[J];民族藝術;1997年02期

2 馬海成;從《九章算術》與《幾何原本》的比較看古中國和古希臘的數學[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3 左自鳴;壯英形容詞比較[J];廣西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4 羅紫初;中外出版業(yè)發(fā)展規(guī)模比較[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7年06期

5 趙婧;英漢語言表達方式比較與轉換[J];福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6 殷翠萍;“民族唱法”的源流比較與發(fā)展[J];焦作大學學報;1998年03期

7 楊積堂;新舊刑法關于死刑立法之比較[J];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8 孫穎;文化的悲劇——康妮和菊豆比較[J];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漢文版*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9 楊鳳仙;漢語廣告與英語廣告語言特點之比較[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10 張麗娟;俄語詞匯教學中翻譯和比較教學法的運用[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嘉瓏;;俄語顏色詞意義淺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張順寶;程文p<;李愛群;;TLD裝置風振控制實用設計計算及比較[A];第七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1998年

3 狄小龍;;我國商品化會計軟件的比較與選擇探析[A];信息經濟學與電子商務:第十三屆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李昀英;宇如聰;;AREM模擬云參數與衛(wèi)星觀測的比較研究[A];第七次全國動力氣象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09年

5 張迎濤;;不動產登記機構設置研究[A];財產權與行政法保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權君宗;謝俊;;筒形閥控制方案的比較[A];2005川渝地區(qū)自動化與電控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沈鶴軍;陶新;陳恩玉;錢競光;張祖強;吳文廣;;江蘇省部分專業(yè)隊運動員SCL—90測試結果的分析[A];第8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8 陶一桃;;三大都市經濟圈制度競爭力的比較研究[A];2004年中國經濟特區(qū)論壇:科學發(fā)展觀與中國的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杜軍;扈寶瑩;;關于遠程教育教材的幾點思考[A];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王澤a\;王彥;;COREX流程與高爐流程比較[A];2005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第2卷)[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教授 牟鐘鑒;對中國民間宗教要有一個新的認識[N];中國民族報;2008年

2 牟鐘鑒;民間宗教的特點與社會功能[N];中國民族報;2008年

3 天津社會科學院 濮文起;關于當代中國民間宗教信眾問題的若干思考[N];中國民族報;2009年

4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 劉泳斯;民間宗教與馬克思主義宗教觀[N];中國民族報;2011年

5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朱越利;如何對待民間宗教,考驗著當今中國人的智慧[N];中國民族報;2011年

6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盧云峰;人類學對民間宗教的熱情[N];中國民族報;2009年

7 濮文起;貼近下層情感的民間宗教[N];中國民族報;2004年

8 上海師范大學文學院 孫遜;小說與民間宗教研究三題[N];光明日報;2005年

9 趙旭東;民間習俗背后隱含著的帝國邏輯[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10 濮文起 作者系天津社科院教授;民間宗教能否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發(fā)揮作用[N];中國民族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初景波;理性與現代邊緣的神yG[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2 劉雄峰;明清民間宗教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梁景之;清代民間宗教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崔霞;獨龍語系屬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5 戴黎剛;閩語的歷史層次及其演變[D];復旦大學;2005年

6 吳國基;證券發(fā)行審核制度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年

7 柳忠衛(wèi);假釋制度比較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

8 任曉彤;元雜劇語氣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9 趙新林;Image與“象”——中西詩學象論探源[D];四川大學;2005年

10 胡延平;內地與香港證券市場政府規(guī)制的比較研究[D];遼寧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永飛;漢語視角下的俄語空間前置詞[D];浙江大學;2008年

2 鮑燕;新舊地區(qū)主義比較[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3 盧蓉;清代文人畫與日本文人畫之比較[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4 王文禮;“道法自然”與“以天性為師”[D];河南大學;2006年

5 陳璐一;日本遣唐使研究述論[D];鄭州大學;2007年

6 姜斌;當代漆藝通用型材料的研析[D];南京藝術學院;2006年

7 校來滿;歷史的想象與重構[D];蘇州大學;2008年

8 白春霞;戰(zhàn)國秦漢時期龍蛇信仰的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9 馮學雨;席勒、馬爾庫塞審美烏托邦之比較[D];揚州大學;2005年

10 張蔚虹;《歧路燈》“把”字句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90132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90132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e76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