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克《b小調大提琴協(xié)奏曲》演奏詮釋與美學追求
本文關鍵詞:德沃夏克《b小調大提琴協(xié)奏曲》演奏詮釋與美學追求
更多相關文章: 德沃夏克 《b小調大提琴協(xié)奏曲》 演奏詮釋 美學追求
【摘要】:以德沃夏克《b小調大提琴協(xié)奏曲》為研究對象,并伴以筆者的演奏實踐,展開對三個樂章演奏的感性描述。其描述是建立在對兩個不同演奏版本比較之上的。進而提煉出德沃夏克《b小調大提琴協(xié)奏曲》演奏的美學追求。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關鍵詞】: 德沃夏克 《b小調大提琴協(xié)奏曲》 演奏詮釋 美學追求
【基金】:浙江省人文社會科學項目《新世紀中國大提琴音樂研究的多維視角》(編號:Y201121809)成果之一
【分類號】:J622.3
【正文快照】: 二主題略含憂傷。兩主題相互對應,充滿對祖國的眷戀。在這一樂章里大提琴低沉、堅韌、近乎撕裂的聲音,把德沃夏克內心的掙扎暴露無遺,“回去吧,美麗的沃爾塔瓦河,寧靜的維所卡村才是你的家”。首先由單簧管奏出了第一個主題,之后的第二主題則由法國號悠揚的吹出。在大提琴獨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黃琦;;對中國民族聲樂界定的思考[J];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周雪豐;鋼琴音樂的力度形態(tài)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2 楊健;20世紀西方器樂演奏風格的結構特征及其形成原因[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昆;指揮動作的符號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2 邵一言;鋼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及其調節(jié)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3 丁加然;論舒曼聲樂套曲《詩人之戀》的演唱與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肖萍;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歌唱技巧之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5 白晨;因特網音樂傳播方式對音樂實踐活動的影響之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岳;氣質因素在聲樂演唱及學習中的影響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解曉瑞;對我國普通高校管樂藝術教育的思考[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8 郜鋒;對我國普通高校聲樂選修課教學實踐的思考[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9 馬凌云;中國傳統(tǒng)音樂美學思想對二胡演奏藝術的影響[D];天津音樂學院;2007年
10 鄭聰;論琵琶演奏中的思維形式[D];天津音樂學院;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瑩;;淺析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J];考試周刊;2010年46期
2 錢仁康;;德沃夏克的序曲和交響詩[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3 郭蘊;;德沃夏克《幽默曲》音樂表現(xiàn)形式之比較[J];絲綢之路;2010年22期
4 韓思憧;;淺析德沃夏克鋼琴作品《杜姆卡與富里安特》[J];黃河之聲;2010年06期
5 徐勵成;;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音響版本比較[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04期
6 陳楠;;捷克音樂文化的推動者——德沃夏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年04期
7 胡茵;;跨國界的民族之聲合奏——德沃夏克《新世界交響曲》賞析[J];名作欣賞;2011年14期
8 陳楠;;淺談德沃夏克的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J];大舞臺;2011年05期
9 張賀;;分析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試論民族風格是藝術的生命力[J];音樂時空;2011年10期
10 羅時東;;淺議德沃夏克的“杜姆卡”鋼琴三重奏和音樂的民族性[J];音樂探索;2011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若甫;諧趣中的細節(jié)[N];音樂周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趙忱;眼界與心胸是最大的助跑器[N];中國文化報;2011年
3 卜大煒;老潘和國交都“炫”了一把[N];中國文化報;2010年
4 南方日報記者 郭珊 實習生 唐蓓;“把音樂變成戲劇、生活甚至生命”[N];南方日報;2010年
5 徐堯;基因三重奏的清涼之夜[N];音樂周報;2011年
6 黑妹;艾森巴赫這次當綠葉[N];中國文化報;2011年
7 記者 姜文良;在歐洲傳播“中國聲音”[N];工人日報;2011年
8 深圳特區(qū)報記者 王俊;愛音樂就是愛生活[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李鋼;用音樂開啟世界溝通之門[N];科技日報;2011年
10 黑妹;古典四重奏開啟維也納愛樂巡演之旅[N];中國文化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小鳳;德沃夏克聲樂作品藝術風格之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婧;德沃夏克音樂作品中的民族化表現(xiàn)手法[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3 許瑩瑩;德沃夏克《e小調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分析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臻;德沃夏克鋼琴組曲《詩意音畫》的作品簡析與演奏探索[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曲;論德沃夏克《e小調第九交響曲》主題——動機的貫穿發(fā)展[D];西南大學;2010年
6 韓思憧;德沃夏克《圓舞曲》OP.54演奏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周燕;捷克民族樂派作品中民族性因素特點的分析及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貝;德沃夏克器樂作品中大提琴音樂語言的特點[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9 溫瀟瀟;從捷克的淳樸到斯拉夫的深摯[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10 張玲;和諧、凝聚、統(tǒng)一[D];西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7417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741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