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徑”析京劇皮黃腔
本文關鍵詞:從“四徑”析京劇皮黃腔
【摘要】:文章從旋律線、調式調性、腔式、結構等方面解析了京劇皮黃腔的音樂特征、男女分腔與表現性能。
【作者單位】: 武漢音樂學院;
【關鍵詞】: 四度三音列 大三度 男女分腔 揚調屈調
【分類號】:J617.5
【正文快照】: 戲曲音樂的風格特征以及刻畫人物、表現情感的手段與手法,除演唱與擊樂外,大體通過音樂本體的如下“四徑”體現:一是唱腔的旋律線,包括它的音程、拖腔和過門;二是不同表現力的調式,以及屈調揚調的調性布局;三是腔式形態(tài)的歌唱性或戲劇性變化;四是總體結構的變奏手法與有序布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正維;音樂的遺傳基因——關于傳統音樂的“五態(tài)、四徑、三線”[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董立平;黃梅采茶戲與鄂皖贛部分采茶戲之音樂關系[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02期
2 蔡際洲;京劇抒情性唱段句幅變化的統計學研究[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3 劉正維;湖北民間音樂的交融性特征[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4 蔡際洲;;中國傳統音樂的研究角度[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5 蔡際洲;關于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地理學研究的思考[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6 王志毅;論京劇《玉堂春》的創(chuàng)腔藝術[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7 蔡際洲;音樂論文特點探析——音樂論文寫作研究之一[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8 王志毅;戲曲男女分腔的二同三異[J];戲曲藝術;2000年02期
9 楊仲華;聲情并茂 唱演俱佳 綜合全面——論金鐵霖民族聲樂學派的美學規(guī)范[J];中國音樂;2005年02期
10 劉正維;;民族音樂形態(tài)學建設[J];中國音樂;2006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小龍;揚州清曲音樂穩(wěn)態(tài)特征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姜伯瑾;潮州箏樂輕重三六與秦腔花音苦音的比較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2 馮卓慧;蒙漢文明的碰撞與交融——論草原民歌蒙漢調[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3 路陽;試論中國交響音樂創(chuàng)作的民族化[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4 魏琳琳;二人臺音樂形態(tài)初探[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5 汪媛;撫州采茶戲音樂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6 胡建;鄂南提琴戲音樂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06年
7 方蕓;《孟姜女》歌系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06年
8 黃瓊;論戲曲音樂的第三次大變革[D];武漢音樂學院;2005年
9 王昕野;論兒童小提琴教學中的心智技能培養(yǎng)[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10 陳旭;論中國民間音樂中樂段的結構特征[D];天津音樂學院;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正維;;“差之半音,失之千里”[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2 劉正維;;戲曲作曲理論、技術、技巧散見[J];戲曲藝術;2008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7125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712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