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聲學派之“頭聲”研究
本文關鍵詞:美聲學派之“頭聲”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美聲學派 聲區(qū)理論 頭聲 研究 方法
【摘要】: “頭聲”一詞脫胎于美聲學派的聲區(qū)理論,與聲區(qū)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密切相關。聲區(qū)及其統(tǒng)一的理論是“頭聲”技術的理論淵源和方法依據(jù)。 在美聲學派發(fā)展的不同時期,產(chǎn)生了許多有代表性的流派和學說,其中,聲區(qū)統(tǒng)一和“頭聲”問題歷來是美聲學派關注的內(nèi)容之一。隨著美聲的不斷深入,“頭聲”在聲樂教學和演唱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近現(xiàn)代聲樂史上還曾出現(xiàn)過“頭聲”學派?v觀美聲學派各種學說,有關“頭聲”的論述可以說俯拾皆是。那么,,在這些論述中,聲區(qū)理論對“頭聲”的作用是什么?不同流派和學說對“頭聲”的觀點怎樣?如何訓練和獲得“頭聲”?等等,都是需要研究的問題。 本文試圖沿著“美聲”發(fā)展的軌跡,從美聲學派的聲區(qū)理論及不同時代有代表性的流派和學說中,理出“頭聲”發(fā)展的脈絡,找到獲取“頭聲”的理論來源和方法依據(jù),并提出獲取富含“頭聲”之“美聲”的五大要素和訓練“頭聲”的方法,從而更加全面、清晰地認識“頭聲”,為聲樂教學和實踐提供理論參考。 全文共由四章(十七節(jié))和結語部分組成。第一章,概述美聲學派及“頭聲”的產(chǎn)生,并從不同的歷史階段,論述美聲學派“頭聲”的三種主要觀點;第二章,論述輕重機理學說和咽音學派從生理學、物理學等科學角度對“頭聲”的研究和定義;第三章,總結并提出獲取富含“頭聲”之“美聲”的五大要素;第四章,談談訓練“頭聲”的幾種方法;結語部分,小結“頭聲”。
【關鍵詞】:美聲學派 聲區(qū)理論 頭聲 研究 方法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J616.1
【目錄】: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2
- 第一章 美聲學派及“頭聲”三種主要觀點的演變12-30
- 第一節(jié) 美聲學派及“頭聲”的產(chǎn)生概述12-14
- 第二節(jié) “頭聲”—“假聲”說14-18
- 第三節(jié) “頭聲”—“混聲”說18-28
- 第四節(jié) “頭聲”—“面罩共鳴”觀28-30
- 第二章 美聲學派從生理學物理學角度對“頭聲”的研究30-40
- 第一節(jié) 輕重機理學說與“頭聲”30-33
- 第二節(jié) “咽音”學說與“頭聲”33-37
- 第三節(jié) “頭聲”學派與“咽音”學說之異同37-38
- 第四節(jié) “頭聲”的物理學、聲學涵義38-40
- 第三章 獲取富含“頭聲”之“美聲”的五大要素40-50
- 第一節(jié) 呼吸40-44
- 一、呼吸的方法40-43
- 二、呼吸的發(fā)展43-44
- 第二節(jié) 打開喉嚨44-45
- 第三節(jié) 高位置安放45-46
- 第四節(jié) 起音46-47
- 第五節(jié) 過渡技術47-50
- 第四章 訓練“頭聲”的幾種方法50-58
- 第一節(jié) “面罩共鳴”與“腦后摘音”結合法50-52
- 第二節(jié) “混聲”法52-54
- 第三節(jié) “咽音”法54-56
- 第四節(jié) “微聲”法56-58
- 結語58-59
- 附錄59-61
- 注釋61-63
- 參考文獻63-65
- 致謝65-66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6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多金;心理化學研究述評[J];甘肅科技;2003年03期
2 李藝;研究與研究方法[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3 王娜娜;;口傳身教是舞蹈教學的重要方法[J];科技致富向導;2010年21期
4 陸一帆;體育生物科學研究方法置疑與推敲[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5 劉萌;;社會語言學方法與女性文學研究[J];職大學報;2010年04期
6 張璐琪;;現(xiàn)代報刊版面設計方法研究[J];大眾文藝;2010年23期
7 李穎;;有實力,自有成功演繹——試述素質教育觀下的音樂教育[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8 李亦園,陳玉平;二十一世紀中國人類學的關懷與祝愿[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9 孫良明;談廖序東先生的語法研究[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10 趙潔婷;;提高普通話水平的方法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植飚;易智飛;鄭劍;;斷路器合閘電阻動態(tài)測量方法的研究[A];廣西電機工程學會第九屆青年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熊靜;朱忠東;;城市戶外廣告規(guī)劃設計的方法研究[A];生態(tài)文明視角下的城鄉(xiāng)規(guī)劃——2008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江龍才;;輸電線路桿塔接地電阻測量方法研究[A];第十六屆(2008年)華東六省一市電機(電力)工程學會輸配電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吳兵;;關于環(huán)境保護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裁定方法的研究[A];2007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卷)[C];2007年
5 杜欣慧;王瑛;宋建成;胡慧敏;;自動控制理論實驗教學研究[A];第6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6 何木光;鄭家樹;于天齊;;燒結二次混合機多速傳動系統(tǒng)應用研究[A];燒結工序節(jié)能減排技術研討會文集[C];2009年
7 郭選賢;徐立然;彭青鶴;張明利;;艾滋病的中醫(yī)證候研究[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防治艾滋病學術研討會暨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吳開俊;;公立高!稗D制”問題研究文獻綜述[A];2005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9 李慶生;;客運專線車站旅客站臺寬度的研究[A];鐵路客運專線建設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吳承照;;加強風景園林學科基礎理論研究[A];風景園林學科的歷史與發(fā)展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理想的音色應該“又明又暗”[N];音樂生活報;2011年
2 ;黃英能唱紅中國歌劇那才是驕傲[N];音樂生活報;2010年
3 石惟正;沈洋聲樂藝術思考[N];音樂周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王錫妍;散盡虛浮 寧靜志遠[N];音樂生活報;2010年
5 廖小寧;怎樣正確認識《咽音練聲法》[N];音樂生活報;2010年
6 趙世民;黎信昌談教學很多歌唱家條件只是中等[N];音樂生活報;2010年
7 賈雯迪;談視唱練耳初級教學[N];吉林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蕤;西夏地理初探[D];復旦大學;2005年
2 楊會永;《佛本行集經(jīng)》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3 趙璐;晚清義利觀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4 郭征宇;曇鸞凈土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5 李念之;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哲學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6 王霞;開放式基金費率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5年
7 趙成林;唐賦分體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8 王鐘杰;宋代縣尉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9 張應二;諸葛亮軍事活動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10 羅映光;蒙文通道學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鞏守強;美聲學派之“頭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周宏;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與方法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3 成聯(lián)方;沈曾植書學方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4 張友福;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方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朱璇;城市品牌策略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6 楊海;我國移動流媒體業(yè)務價格策略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7年
7 李曉鴻;構筑地方應對反傾銷體系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5年
8 何捷;“東方虹”郊區(qū)住宅的前營銷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5年
9 何放;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戰(zhàn)略發(fā)展研究[D];廣西大學;2005年
10 賈玉娥;江澤民的發(fā)展觀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5729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572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