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桃花紅杏花白》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予;悲慘的一代,痛苦的繆斯——美國自白派詩歌現(xiàn)象述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耿春亮;李會勤;;張愛玲小說的悲劇意蘊分析[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3 徐岱;美麗總是愁人的——論作為一種審美體驗的憂郁意識[J];東疆學刊;2003年01期
4 張邦衛(wèi);穿越理性的屏障 追尋感性的狂歡——從感性詩學的角度透視傳媒批評的維度建構(gòu)[J];湖南社會科學;2003年01期
5 張鵬振;梁遇春散文的生命意識[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6 鄭乃勇;張怡瓊;;無法逃脫的生存困境——論劉恒小說中的宿命意識[J];井岡山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7 田右英;死亡的雙重風景——《呼嘯山莊》靈魂解魅[J];柳州師專學報;2005年04期
8 徐岱;另類敘事:論“新生代”小說三家[J];南方文壇;2002年05期
9 劉士林;在中國語境中闡釋詩性智慧[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10 杜智殊,劉偉;對現(xiàn)代競技運動的文化審視[J];青島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何玉興;社會群體溝通平衡問題學理資源探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宋國棟;藝術(shù)的放逐與審美的拯救[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李向輝;“生死場”的現(xiàn)代書寫—蕭紅新論[D];蘭州大學;2007年
4 陳亞平;感傷: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體驗與表達[D];揚州大學;2007年
5 崔德華;愛育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峻;論托馬斯·哈代長篇小說的多維雙重性[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 董海龍;李賀詩歌的悲劇意識論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李玉英;曹操詩歌的情感審美[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4 趙真;伊凡·布寧短篇小說集《幽暗的林間小徑》主題分析[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5 劉建;約瑟夫·康拉德小說的悲劇意蘊[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6 梁麗麗;罪與美的世界[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7 鄭乃勇;生存困境的逼視與撫摸[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竇鵬;論閻連科鄉(xiāng)土小說中的意象與母題[D];西北大學;2007年
9 曾珍;論莫里亞克小說的悲劇意識[D];西南大學;2007年
10 金晶;《追憶似水年華》與《尤利西斯》形式問題比較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海英;;文化變遷中的左權(quán)民歌[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2 張立國;徐邦杰;;桃樹開花[J];兒童音樂;2011年06期
3 杜橋;;悲情《走西口》[J];新晉商;2011年08期
4 郝藝英;;原創(chuàng)歌詞專版——郝藝英[J];音樂大觀;2011年01期
5 孔慶武;;鵝大哥[J];兒童音樂;2011年08期
6 ;歌辭[J];男生女生(銀版);2009年10期
7 汪曉羅;項成;;花開盛世[J];歌迷大世界(江南音樂);2011年04期
8 宋心泰;;娘來城里(外一首)[J];歌迷大世界(江南音樂);2011年05期
9 于平;;小槐樹開花[J];兒童音樂;2011年08期
10 曹家為;;烽火(外二首)[J];詞刊;2011年07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雋波邋王玉賓;山西民歌傾倒異國健兒[N];山西日報;2008年
2 王媛;山西民歌演唱:“擂臺賽”上比功夫[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8年
3 記者 朱慧;“人說山西好風光”唱響京城[N];山西日報;2009年
4 宋翟;山西民歌千古傳唱[N];山西政協(xié)報;2006年
5 記者 孟苗;轟動京華 亮相世界[N];山西日報;2008年
6 高宏亮;“在太行山上”山西民歌演唱會在省城舉行[N];太原日報;2005年
7 李巖;人說山西好風光[N];音樂周報;2005年
8 溫玉星;晉商文化藝術(shù)周山西民歌比賽閉幕[N];太原日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王媛;唱響山西的大河風歌[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10年
10 梁茂春;墻外開花墻內(nèi)罵[N];音樂周報;200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苗茂林;山西民歌的音樂技術(shù)現(xiàn)象探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苗苗;山西民歌調(diào)式研究[D];山西大學;2011年
3 王斐;大型說唱劇《解放》中山西民歌之探微[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4 臺慧;試論新編山西民歌《桃花紅,,杏花白》的二度創(chuàng)作[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5 楊美愛;立足本地民歌 因地制宜 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6 王琴;山西原平民歌演唱的藝術(shù)風格[D];西北師范大學;2012年
7 馮曉玲;綻放在舞臺上的山西民歌開花調(diào)[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8 任娜;《鬧元宵》之演奏探究[D];山西大學;2011年
9 杜爽;中國民歌元素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曉琳;牛寶林歌唱藝術(shù)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5754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2575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