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歌系的地理分布
【圖文】:
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qū)是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即“長三角”一帶。根據圖1我們還可從不同的分布角度總結出《孟姜女》在全國的地理分布概況(見表1)。角度之一是不同地理分界線的分布情況。下表中的秦嶺—淮河,是地理學界公認的南北地理分界線。黑河一騰沖,即我國的人口地理分布線,系參考我國地理學家胡煥墉先生的學說而來[2]。其特點是東北端起于黑龍江省的璦暉(現(xiàn)稱黑河),一直向西南止于云南的騰沖,多作為考察我國人文事項東西地理分布的分界線。角度之二是不同行政區(qū)劃的地理分布。表中的行政區(qū)是指建國初期劃定的6個行政大區(qū),雖然該行政大區(qū)在1950年代初即撤銷,但它的客觀影響至今還在
【作者單位】:
【分類號】:J60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胡煥庸;中國人口的分布、區(qū)劃和展望[J];地理學報;1990年02期
2 黃永林;孟姜女傳說在湖北[J];江漢論壇;1986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冶冰;中國同宗民歌瑣議[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2 周寶全;中國同宗民歌瑣議[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3 楊麗莉;;江南民歌旋律發(fā)展手法研究[J];北方音樂;2011年03期
4 穆宏宇;段曉芳;;中外文學作品中的眼淚敷陳[J];長城;2011年02期
5 劉德欽,劉宇,薛新玉;中國人口分布及空間相關分析[J];測繪科學;2004年S1期
6 畢庶春;;博綜出新 別開生面——王立教授《武俠文化通論續(xù)編》讀后[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7 呂安民,李成名,林宗堅,史文中;中國省級人口增長率及其空間關聯(lián)分析[J];地理學報;2002年02期
8 吳靜;王錚;;2000年來中國人口地理演變的Agent模擬分析[J];地理學報;2008年02期
9 何俐,譙少和;典型的結構形態(tài) 特殊的“意味形式”——淺析拜厄《鋼琴基本教程》中的典型四句形式[J];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6期
10 張越;張要登;;齊國音樂藝術探析[J];東岳論叢;2011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馬知遙;;論孟姜女傳說的人文內涵與創(chuàng)意之可能[A];山東淄川·中國孟姜女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李久安;;略述孟姜女故事研究[A];山東淄川·中國孟姜女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邢存華;;發(fā)掘音樂母語教育資源,傳承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對音樂母語教育資源開發(fā)的幾點思考[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4 安琪;;中國南方“漢臣賜鼓”傳說的成因及流變考[A];社會轉型與文化轉型——人類學高級論壇2012卷[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艷玲;可能性構造空間理論與計算機作曲思維模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崔小敬;寒山及其詩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3 章原;古史辨《詩經》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4 凌郁之;走向世俗[D];復旦大學;2005年
5 章華英;古琴音樂打譜之理論與實證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6 劉惠卿;佛經文學與六朝小說母題[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7 董恩強;新考據學派:學術與思想(1919—1949)[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8 金進;革命歷史的合法性論證[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李宏峰;禮樂張力下的音樂體認[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10 單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正梅;20世紀50--80年代中韓鋼琴作品創(chuàng)作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金航;黑土地的歌聲[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3 廖尚可;顧頡剛早期民俗學理論與實踐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4 吳曉芳;時代之聲 民族風情[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文娟;中國農牧交錯帶及其人口分布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6 梁勇;麻山苗族史詩《亞魯王》音樂文化闡釋[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何曉倩;重慶市木洞山歌研究[D];四川音樂學院;2011年
8 佟永華;說書藝人扎拉桑及其《霸王故事》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震星;論南昌采茶戲的唱腔藝術[D];杭州師范大學;2011年
10 朱寅竹;孟姜女的重構:蘇童《碧奴》[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胡煥庸;中國人口之分布——附統(tǒng)計表與密度圖[J];地理學報;1935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俊鈺;;歌曲《孟姜女》及其藝術表現(xiàn)[J];內蒙古藝術;2011年01期
2 潘冠澤;;《孟姜女》:江蘇民歌與藝術歌曲的比較[J];藝海;2010年04期
3 過偉;;孟姜女傳說在壯、侗、毛難、仫佬族中的流傳和變異[J];民族文學研究;1983年00期
4 高立權;高長城;魏強;李相龍;;孟姜女廟:千古傳唱的長城故事[J];中國文化遺產;2009年05期
5 楊利;小戲曲——哭城[J];大舞臺;1997年06期
6 薛海萍;;淺析藝術歌曲《孟姜女》的鋼琴伴奏[J];民族音樂;2009年04期
7 余俊;;王志信歌曲《孟姜女》賞析[J];飛天;2011年02期
8 馮志英;;把脈孟姜女[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年05期
9 李寧;論《孟姜女》的創(chuàng)作個性[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1期
10 劉魁立;劉鐵梁;趙世瑜;葉濤;李萬鵬;張從軍;馬知遙;郭凌燕;付偉安;李久安;朱振華;劉清春;楊永華;劉德龍;楊瑩;丁志芳;廖彩吉;;孟姜女傳說的學術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J];民俗研究;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雷家軍;;草莓屬植物的分類與地理分布[A];第四屆全國果樹種質資源研究與開發(fā)利用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肖寧年;何麗平;;南美斑潛蠅在云南的地理分布[A];昆蟲與環(huán)境——中國昆蟲學會200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3 陳輝;趙文閣;;黑龍江省兩棲爬行動物地理分布的聚類分析[A];中國動物學會兩棲爬行動物學分會2005年學術研討會暨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4 張亞平;;中國能源農業(yè)發(fā)展的環(huán)境效益的定量評價和地理分布格局分析[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09年
5 于慧;趙南先;;甘蔗亞族的地理分布[A];第七屆全國系統(tǒng)與進化植物學青年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6 張曉紀;;明代泉州府人才地理分布[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羅正榮;蔡禮鴻;;中國柿及其研究近況[A];首屆全國干果生產與科研進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8 張同林;余波;;披堿草屬的地理分布及其在“三江源”區(qū)草地恢復中的作用[A];第三屆全國植物生態(tài)學前沿論壇第三屆全國克隆植物生態(tài)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9 季恒青;馮紹全;何亞明;李秀安;劉南;朱兵;銀濤;杜江;;重慶市蚊蟲種類及其地理分布調查研究[A];重慶市預防醫(yī)學會2009年論文集[C];2009年
10 張玉霞;曾志峰;趙繼艷;;中國鱷蜥地理分布及種群數量研究[A];中國動物學會兩棲爬行動物學分會2005年學術研討會暨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志廷;探尋彭陽版“孟姜女哭長城”[N];寧夏日報;2006年
2 馬紓;民歌的勝利與失落[N];中國審計報;2004年
3 新華社記者 程義峰 文萍;民歌,拿什么來拯救你[N];新華每日電訊;2003年
4 李晉;西坪民歌飛出深山窩[N];中國文化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周寅成 顧定海;繁榮上海民歌 為世博會添彩[N];聯(lián)合時報;2009年
6 高定存;從民歌中解讀走西口[N];忻州日報;2009年
7 陜西師范大學藝術學院 李紅梅;西北民歌美在哪?[N];中國教育報;2003年
8 劉小莽;留住民歌[N];中國文化報;2001年
9 邵燕祥(北京);民歌與偽民歌[N];河北日報;2000年
10 本報記者 魏秀華;民歌,繡球拋給誰?[N];河北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志紅;老虎與人:中國虎地理分布和歷史變遷的人文影響因素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徐新建;民歌與國學[D];四川大學;2002年
3 祁慧民;音樂文化交融環(huán)境中的個性與共性[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3年
4 楊海水;宿主植物對叢枝菌根真菌的影響—共生功能、地理分布及多樣性[D];浙江大學;2013年
5 常朝陽;中國錦雞兒屬植物分類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8年
6 田桂泉;燕山北部山地丘陵及毗鄰沙地苔蘚植物區(qū)系與生態(tài)學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5年
7 李大志;以現(xiàn)代分析技術為基礎的貝類毒素地理分布、季節(jié)變化及致毒機理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2005年
8 劉鐵志;內蒙古白粉菌分類及區(qū)系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7年
9 徐杰;鄂爾多斯及其毗鄰地區(qū)生物結皮層苔蘚植物物種組成、地理分布及生態(tài)學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4年
10 姜錫東;科學技術資源的轉化過程與地理分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翔宇;中國香椿屬的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2 趙大鵬;中國廣義蓼屬(Polygonum s.lat.)及其近緣類群的系統(tǒng)發(fā)育和地理分布[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建興;中國生態(tài)足跡的時間序列與地理分布[D];東北大學;2005年
4 劉虹;波蘭小麥(Triticum poloicu L.)種子貯藏蛋白遺傳多樣性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05年
5 馬強;中國海藍子魚科Family Siganidae分類和動物地理學特點[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6 廖銀霞;廣西長足虻科分類研究與地理分布概況(雙翅目:長足虻科)[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巧兵;中國貓蛛科蜘蛛分類學研究(蛛形綱:蜘蛛目)[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8 閆龍;木豆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5年
9 曹銘昌;基于廣義模型和分類回歸樹的中國常見樹種地理分布模擬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10 王仕舉;唐代知識人物的地理分布[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5441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2544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