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聲樂演唱實踐的另一個視野
[Abstract]:The positive intelligence factor and the non-intelligence factor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human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To maximize one's intelligence, one needs not only highly developed intelligence, but also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refer to those who do not directly participate in the individual's understanding of objective things.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分類號】:J61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龍有成,陳萬;試論氣質(zhì)類型與歌唱[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4期
2 趙含韞;社會互動視野中的新型師生關系[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林楠;;論大學生社會化的實現(xiàn)[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07年04期
4 徐震虹;貧困大學生人際交往和人格指向[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5 陳丹;關于我國法定成年年齡標準的思考[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6 周艷;大學生英語成績的性別差異探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7 王友昌,,王樹明;體育與中學生的社會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8 金雷;;關于高師聲樂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9 唐良瑞,李丹;網(wǎng)頁設計的諸要素分析[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10 黃竹杭;集體項目運動員戰(zhàn)術(shù)意識形成過程的理論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韓亞紅;李蕊;;基于心理學的平面交叉路口擁堵問題解析[A];2006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shù)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shù)會議論文集(下)[C];2006年
2 張恒忠;;教師素質(zhì)教育和教師專業(yè)化[A];福建師大福清分校2003年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3 張玲;黃瀊飛;;大學英語課堂教師情感滲透的作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韓玉果;;沖突與沖突管理的研究綜述[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楊玲;;護理差錯易出現(xiàn)的環(huán)節(jié)及防范措施[A];第二十一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四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5年
6 徐軍;;多彩的旋律——論音樂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一專輯)[C];2006年
7 蔡煒;;論新時期小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培養(yǎng)[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8 郝彥;;淺析消極言語現(xiàn)象[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李慶華;;談五年制師范生良好職業(yè)態(tài)度的培養(yǎng)[A];山東省遠程教育學會第七屆遠程教育優(yōu)秀科研成果評獎論文集[C];2006年
10 陳賢純;;強化教學:提高效率之路——《漢語強化教程》的編寫與實驗[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金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論[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2 李玉剛;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行為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0年
3 陶云;不同年級學生閱讀有或無配圖課文的眼動實驗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4 胡平;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李永瑞;不同注意類型高水平運動員注意瞬脫及注意能力特征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1年
6 袁定金;國有資本運營中的激勵與約束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3年
7 黃富峰;論道德思維[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8 張樹平;建筑火災中人的行為反應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4年
9 邱扶東;心理學范式的旅游決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孔德生;高校在校貧困大學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紅;中學生性別角色觀的分析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0年
2 宋星;民警人格結(jié)構(gòu)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0年
3 徐云知;近20年語感及語感教學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4 金東賢;加工水平與時間間隔對面部再認成績影響的發(fā)展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5 班春虹;數(shù)學建模培養(yǎng)高中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理論及實驗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6 雍琳;影響藏族大學生藏、漢族文化認同因素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7 孫澤軍;說明文形式圖式閱讀策略訓練提高初中二年級學生閱讀理解水平的實驗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8 于海波;高師生職業(yè)價值觀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9 于廣濤;態(tài)度強度對態(tài)度背景效應的影響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10 王斌;旅游行為及其影響機制研究[D];西北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易人;;健康活潑形式多樣——記《玄武湖之春》音樂會的排練演出[J];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1981年02期
2 ;渝市舉行青年獨唱重唱比賽會[J];音樂世界;1981年05期
3 尚家驤;對吉諾·貝基講的“聲音的支持點”的一點體會[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2年01期
4 汪政明;;談談歌曲演唱的處理與表現(xiàn)[J];音樂世界;1982年12期
5 趙中天;人格因素與智力發(fā)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01期
6 楊恩庭;人材薈萃 歌滿山城[J];北方音樂;1983年01期
7 陳之敬;牡丹江市舉辦首屆獨唱、獨奏比賽會[J];北方音樂;1983年02期
8 黃河;梅花香自苦寒來——介紹空政歌舞團幾位聲樂演員[J];人民音樂;1983年09期
9 王格;;非智力因素及其對成才的綜合效應[J];科學管理研究;1983年05期
10 宗承tD;;重視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影響[J];上海教育科研;1983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玉燕;;病理教學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2 長召其;張志毅;;語文性辭書的語義學原則[A];中國辭書論集1997[C];1997年
3 宋曉玲;;非智力心理因素與教學的關系[A];新世紀 新思考[C];1999年
4 駱向東;;態(tài)度目標在目標教學中的作用[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5 陳燕君;;簡析非智力因素對盲人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影響[A];盲人按摩教育、醫(yī)療與研究——中國盲人按摩學會第三屆第二次全國盲人按摩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6 甘勝合;郭純光;;非智力因素在概念教學中的培養(yǎng)[A];邁向新世紀[C];1999年
7 龍立榮;彭平根;;大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測評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8 閻鞏固;;《管理人員行為風格測驗》的編制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9 王建軍;李逸龍;;心理素質(zhì)及其在大學生成長和成才中的作用[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shù)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10 岳曉東;桑志芹;朱源;賀淑曼;;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之內(nèi)隱概念:一個跨院校的比較調(diào)查[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shù)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劉微;教育的出發(fā)點:心理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徐錫安;學生工作:充滿希望和活力的事業(yè)[N];中國教育報;2000年
3 黑龍江省大慶市鐵人中學 史玉成;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N];中國教育報;2000年
4 山東省蓬萊市北溝第二中學 周傳弟;重視非智力因素[N];中國教育報;2000年
5 本報記者 張寶敏;成功少不了非智力因素[N];中國教育報;2000年
6 陳秀琴;動機·情緒·態(tài)度[N];貴州日報;2000年
7 趙偉士;家庭教育中的素質(zhì)教育[N];光明日報;2000年
8 楊家安(東北師大美術(shù)系);創(chuàng)新精神: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N];光明日報;2000年
9 趙月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0年
10 娘毛加;民族地區(qū)幼兒識字教學談[N];青海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韓迎春;非智力因素與思想政治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鐳;淺析中師生物教學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2 余文生;漳浦縣學業(yè)中等生自我監(jiān)控與人格特征關系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3 李昌勇;論數(shù)學問題解決教育觀的價值取向[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4 蔡明生;我國中學數(shù)學素質(zhì)教育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5 葉永菁;在中學生物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6 鐘蘇東;中學生化學學習與非智力因素的關系[D];南京師范大學;2001年
7 李小戈;“軟”系統(tǒng)方法論在聲樂活動中的應用初探[D];河南大學;2002年
8 吳素芹;亨德爾在聲樂藝術(shù)發(fā)展史上的貢獻[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9 劉丙元;影響高中學業(yè)不良生學業(yè)成就心理因素的探索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10 楊艷麗;初中物理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3337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2333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