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英海和他的鋼琴作品《民歌鋼琴小曲50首》 南京廖華
本文關鍵詞:黎英海和他的鋼琴作品《民歌鋼琴小曲50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黎英海和他的鋼琴作品《民歌鋼琴小曲50首》
【摘要】:二十世紀是中國鋼琴音樂從萌芽到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在這一百年中,中國經歷了社會制度的變革,內外的戰(zhàn)爭以及新中國成立以后物質資源匱乏的窮困時期,鋼琴藝術在這樣一個動蕩的年代中成長可謂是阻力重重,但是滿懷愛國之情的音樂工作者們并沒有畏懼困苦,他們積極接受、勇于嘗試外來藝術文化,試圖通過傳播音樂來喚起民眾對自由,平等,和平以及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因而在這一時期,無論是音樂理論還是具體的音樂作品,無論是參與音樂藝術活動的個人還是機構與團體,都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祖國大地上。本文所研究的黎英海先生本人及他的作品與理論正是中國鋼琴音樂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黎英海先生(1927——2007)是一位研究與實踐并行的音樂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國民族音樂理論研究和民族音樂創(chuàng)作。在他早年的教學工作中,他把民族和聲理論作為和聲課的重要一部分講解,這不僅在當時,即便是在現今的音樂教學中也是非常先進的理念。久而久之,他逐漸探索出一套關于漢族調式和聲的理論,并且將其整理出版,這就是日后的《漢族調式及其和聲》,這本書至今仍是中國鋼琴作品寫作的理論典范。在和聲課教學與理論研究的過程中,他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不斷將民族和聲理論運用與實際作品中,特別是在為中國的傳統(tǒng)民歌配和聲方面,他更是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日后,在一些專業(yè)鋼琴教師的建議之下,他以漢族民歌為主,整理出50首小曲出版,這便是正文中將要探究的《民歌鋼琴小曲50首》。這50首作品結構短
小,基本上是在原有素材的基礎上進行織體寫作,沒有做任何動力性發(fā)展,因此它是易于彈奏的。除此之外,黎英海先生在音樂創(chuàng)作的其他方面也有涉及,如聲樂作品:《太陽出來喜洋洋》、《獻給老師的歌》、《千里草原把身翻》以及《春曉——黎英海歌曲選》;鋼琴作品:《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陽關三疊》、《夕陽簫鼓》、組曲《雜技速寫》和《記住祖母的話》等;電影音樂:《海囚》、《聶耳》、《偉大的起點》等。本文的研究對象《民歌鋼琴小曲50首》是黎英海先生早期的作品,也是中國鋼琴音樂初期的優(yōu)秀作品。這本作品集的價值不僅在于它通過鋼琴這一西洋樂器來弘揚中國民歌瑰寶,更在于它將民歌作為探索民族和聲的突破口,整理出一套中國特色的和聲編配法,這對于中國鋼琴改編曲來說具有方法論的指導意義。本文旨在將這本作品集作為研究的重點,從作品選材、民族調式、和聲、節(jié)奏以及演奏分析等方面論述,從而進一步的領悟黎英海先生的民族音樂理論和作品的藝術成就!娟P鍵詞】:黎英海民歌鋼琴小品演奏分析藝術價值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J624.1;J614
??【目錄】:中文摘要6-7ABSTRACT7-9引言9-13第一章黎英海先生的民族音樂道路13-241.1音樂氛圍的孕育131.2專業(yè)的音樂道路13-151.3黎英海的音樂創(chuàng)作15-241.3.1黎英海的作品年表15-181.3.2黎英海作品的藝術特色18-24第二章黎英海的鋼琴作品《民歌鋼琴小
曲50首》24-552.1《民歌鋼琴小曲50首》的創(chuàng)作背景24-262.2《民歌鋼琴小曲50首》的特點26-502.2.1作品的選材26-272.2.2五聲調式元素27-432.2.3民歌節(jié)奏特點43-462.2.4器樂與聲樂元素46-502.3作品演奏分析50-55第三章《民歌鋼琴小曲50首》引發(fā)的思考55-603.1《民歌鋼琴小曲50首》的藝術價值55-573.2作品集中有待商榷之處57-60結語60-62參考文獻62-64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64-65致謝65-66個人簡況及聯系方式66-68 本論文購買請聯系頁眉網站。
本文關鍵詞:黎英海和他的鋼琴作品《民歌鋼琴小曲50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98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229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