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表演中的“理解”問題探析
[Abstract]:In music performing art, "understand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works and grasping the meaning of the works" is the key link of the performer's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ks.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written presentation of music works comes from the composer's "understanding" of life, that the sound of the work is that the performer expresses his "understanding" of life through the "music score", and that "understanding" is the intermediate link. It refl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ians and life.
【作者單位】: 南京藝術(shù)學院;
【分類號】:J604.6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泓茹;論音樂在素質(zhì)教育中的作用[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2 王建勛;20世紀音樂的變化及其原因探尋[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6期
3 張海英;;淺談高等職業(yè)院校音樂教育[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4 郭蓉;關(guān)于音樂審美心理過程幾個問題的研究[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5 柯錦泉;淺談音樂欣賞與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2002年09期
6 程建平;論音樂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同一性[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7 王唯;音樂藝術(shù)的功用——音樂美學的話題之二[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8 唐繼凱;中國古代天文歷法與律呂之學——中國傳統(tǒng)律呂之學及律歷合一學說初探[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9 馮效剛;音樂理解過程中的情感與體驗問題[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10 孫子威;文藝與反映辨識[J];理論與創(chuàng)作;1991年06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黃漢華;抽象與原型——音樂符號論[D];暨南大學;2003年
2 田曉寶;論西方古典合唱藝術(shù)的和諧與崇高美學特征[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李姝;中西音樂美學的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4 李妍妍;盧梭美學思想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苗;貝多芬鋼琴奏鳴曲“英雄性”情感特征表現(xiàn)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2 劉金玲;肖邦圓舞曲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朱曉玲;對李斯特鋼琴改編曲的解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4 閻茹;音樂愛好對生活質(zhì)量和人格影響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5 蘇李;蘇珊·朗格藝術(shù)理論中的音樂幻象理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黃智敏;陸在易合唱作品分析及其演唱、指揮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趙立如;審美文化的傳播者—常任俠美學思想研究[D];安徽大學;2007年
8 王艷霞;軍校音樂教育功能及教學模式構(gòu)建[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9 商瑞彬;音樂與道德的互動及其現(xiàn)實意義[D];山西大學;2007年
10 楊帆;狄俄尼索斯背景下的阿波羅之音[D];浙江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煌;關(guān)于音樂表演藝術(shù)評分問題的探討[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2 何其歡;音樂表演美學之探索——讀楊易禾著《音樂表演藝術(shù)的原理和應(yīng)用》[J];劇影月報;2005年02期
3 雷紅薇;試論音樂表演的再創(chuàng)造[J];美與時代;2005年10期
4 鄒微;;音樂表演藝術(shù)中的文本與型號——以五位演奏家演奏《梁!窞槔齕J];懷化學院學報;2010年12期
5 趙保清;淺談音樂表演藝術(shù)[J];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及表演版);2001年02期
6 吳慧娟;;音樂表演的本質(zhì)在于“二度創(chuàng)造”嗎?——對音樂表演藝術(shù)理論中的一點反思[J];人民音樂;2009年01期
7 郟而慷;;新中國50年音樂表演藝術(shù)理論述評——前人對音樂表演藝術(shù)理論的貢獻與不足[J];中國音樂;2009年04期
8 胡鐵龍;;論音樂表演藝術(shù)的三層境界——直覺、興趣、風格[J];大眾文藝;2011年04期
9 宋學軍;;科研與教學相結(jié)合是音樂表演藝術(shù)教育發(fā)展的必由之路[J];藝術(shù)教育;1999年01期
10 王舒靜;;直覺·興趣·風格——論音樂表演藝術(shù)的三層境界[J];藝苑;2008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丁冰;;共同課和聲教學的核心——理解[A];全國和聲復(fù)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陸小玲;;音樂的情感表達與理解[A];第一屆全國音樂心理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本報記者 張歡;職業(yè)化團隊鑄就國際品牌[N];音樂周報;2008年
2 記者 肖慧;弘揚高雅藝術(shù) 傳播人間真情[N];徐州日報;2010年
3 宋學軍;科技進步對西方音樂的影響[N];音樂周報;2000年
4 居其宏整理;“當代音樂學研究專家論壇”紀要(下)[N];音樂周報;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范曉峰;音樂理解現(xiàn)象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智艷;《娘在那片云彩里》的理解與二度創(chuàng)作[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9年
2 于琳;論二胡演奏中主體思維的重要作用[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3 鄒微;聲樂表演藝術(shù)中的虛與實[D];杭州師范大學;2011年
4 羅媛元;試論鋼琴伴奏能力的培養(yǎng)[D];吉林藝術(shù)學院;2010年
5 王騫;雙簧管演奏中的呼吸運用與音樂表現(xiàn)[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6 唐娜;聲樂表演專業(yè)學生個性特征的分析與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11年
7 潘晨曦;金偉秦派二胡創(chuàng)作及演奏[D];西安音樂學院;2011年
8 肖姝;蒙古族無伴奏合唱演唱風格探討[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2430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2243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