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背景下我國音樂教育觀的三足鼎立格局
[Abstract]:The pluralistic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is the mainstream of music education in the world and the reality of music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refore, the current music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can still adhere to aesthetic as the core, because this is a multi-music education school with a long history. At the same time, the acceptance of multicultural music education and the idea of comprehensive art curriculum forms the trend of "triple stand", which is not only the form characteristic of pluralism, but also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pluralism.
【作者單位】: 徐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分類號】:J60-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閻嘉;當代中國語境中“多元化”的不同含義[J];當代文壇;2002年02期
2 衡蓉蓉;;以審美為核心與多元文化視野——當前我國音樂教育哲學的理論分野淺析[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6年04期
3 吳躍華;閆輝;;試論音樂教育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J];藝術探索;2006年S2期
4 楊立梅;我所理解的“綜合藝術課程”[J];中國音樂教育;2003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鈕小靜;;音樂新課標與音樂教學大綱的比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0期
2 曾捷亞;;人民音樂出版社初中實驗教科書特點分析[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6年02期
3 周梅;;淺議新課程背景下的師專鋼琴教學改革[J];保山師專學報;2007年06期
4 高峰;;對初中《藝術》教材的幾點思考[J];北方音樂;2009年12期
5 馬春明;;對高校音樂專業(yè)和聲教學的新思考[J];北方音樂;2010年01期
6 潘俊英;;芻議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欣賞課教學[J];北方音樂;2010年06期
7 高峰;;音樂欣賞課情感教學三部曲[J];北方音樂;2010年10期
8 周進進;;音準揚帆 “五到”護航——提高中低段學生音準能力策略談[J];北方音樂;2012年03期
9 徐博;;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是新課標的基本要求[J];才智;2011年26期
10 郭琳;;音樂課堂教學語言的運用[J];成才之路;2010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李珂;;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音樂學習評價[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2 鈕小靜;;基礎教育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3 吳躍躍;沈暢;;“模糊”——音樂教學的藝術![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4 龍秀敏;;論新課程背景下音樂教師專業(yè)自主發(fā)展的內涵與意義[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崔學榮;主體間性視野中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唱歌教學的目標定位、內容構建及實施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文瀾;素質教育視野中的中學音樂課程實施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徐敦廣;審美現(xiàn)代性視角下的美國音樂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金順愛;中小學音樂課程的民族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趙云;文化視域中的中國當代鋼琴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英格;多元評價態(tài)度與自選評價偏好[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陽;新課程背景下,表現(xiàn)教學法在高中音樂鑒賞模塊應用的行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靜;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唱歌教學方法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趙艷玲;小學音樂課知識與技能板塊教學現(xiàn)狀調查及策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5 陶馨;武漢城區(qū)兒童社會音樂教育調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范小妹;高師聲樂教育的文化滲透[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谷磊;烏蘭察布市商都縣中學音樂課程教學現(xiàn)狀調查分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8 鄔曉慧;游戲精神與小學音樂素養(yǎng)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9 孫昊;信息技術與初中音樂教學整合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繼蘭;從反思到反思[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尹少淳;關于美術新課標的片斷思考[J];教育文匯;2005年09期
2 魏煌;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文化思考[J];音樂研究;2002年01期
3 王安國;我國基礎音樂教育實踐中的若干問題[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及表演版);2003年01期
4 劉沛;音樂教育哲學觀點的歷史演進——兼論多維度音樂課程價值及邏輯起點[J];中國音樂;2004年04期
5 管建華;文化策略與世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思考[J];中國音樂;2005年02期
6 管建華;;“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哲學批評與音樂教育的文化哲學建構[J];中國音樂;2005年04期
7 吳斌;;關注音樂[J];中國音樂教育;2006年01期
8 田耀農;音樂教育應實施全面的美的教育——學校音樂教育改革方向的設想[J];中國音樂學;2002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邊婧;;藝術設計的多元化發(fā)展[J];美術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2 耿耘;;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的多元化認知[J];電影文學;2009年20期
3 老九;;新中國漫畫60年——漫畫審美的變遷[J];美育學刊;2011年03期
4 班一;世界音樂之“趨同”與“求異”——簡論學習本土音樂之意義與作用[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5 郭弟強;;環(huán)境視覺設計所承載的人文和物質作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6 肖向東;由一元到多元──轉型期文學話題:審美論[J];孝感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7 黃犁;當代大眾審美觀的變遷[J];益陽師專學報;2002年02期
8 周穎;;美術教育中的視覺文化[J];青年文學家;2010年17期
9 張姝君;當代審美文化批評的批評[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4年01期
10 趙鋼;郭芳;;開設“水墨構成”課的必要性[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紅運;;《水滸傳》婦女群象審美新探[A];水滸爭鳴[第六輯]——2000年水滸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2 周顯昌;;淺談語文課堂素質教學中的審美[A];江西省撫州市社科聯(lián)論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類[C];2003年
3 張道一;;中國審美的意蘊[A];春華秋實——江蘇省美學學會(1981—2001)紀念文集[C];2001年
4 王曉棠;;要培養(yǎng)觀眾的審美[A];電影表演創(chuàng)新集——第九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文集[C];2003年
5 謝友福;;動物在英漢諺語中的比喻性用法及其審美比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6 姜秀敏;;我國政府績效評估的主體資格分析[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宋麗麗;邢煜君;韓紫巖;孟寶民;;成人藥學高等教育多元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與實踐[A];中國成人醫(yī)藥教育論壇(2010)[C];2010年
8 周小儀;;消費文化與審美覆蓋的三重壓迫[A];小康社會: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2002·學術前沿論壇文集[C];2002年
9 馮蕓;;公共事務治理的多元化及對我國政府治理的影響[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崔金星;;民事司法改革進程中環(huán)境糾紛行政處理問題探析[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浙江省鄞州中學 王陳香;培養(yǎng)審美的眼睛[N];美術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安仲文;開戶數(shù)下降或致新基金發(fā)行“審美疲勞”[N];上海證券報;2008年
3 ;有關“裸”的審美疲勞[N];中國文化報;2004年
4 廖全京;真誠——被遺忘的審美前提[N];文藝報;2005年
5 劉金祥;與草原的審美約定[N];文藝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宋廣玉;常念如意處,儲蓄美和愛[N];南京日報;2008年
7 呂晶田;審美的文化眼光[N];美術報;2005年
8 馮德良;驚世駭俗的審美[N];中國商報;2004年
9 張東;《中國軌道》:構筑新的審美模型[N];解放軍報;2002年
10 特約撰稿 馬丁;審克勞琛,,是審美還是審丑?[N];中國足球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月;中西建筑美學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鄭宜庸;審美之難——電影性愛場面的觀看心理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4年
3 黎日晃(Lai Yat Fong);元代雕塑藝術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4 趙蘇妙;籃球運動之美學闡釋[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5 宋新娟;中醫(yī)傳統(tǒng)圖式符號審美及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6 王建疆;老莊人生境界的審美生成[D];復旦大學;2004年
7 陳雨前;宋代景德鎮(zhèn)青白瓷的審美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5年
8 馬力;主導與共存[D];吉林大學;2009年
9 修磊;20世紀90年代女性詩歌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10 王浩瀅;中國寫意畫的美學特質[D];南京藝術學院;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鄒建敏;淺析中國水彩藝術語言形式的邊緣化、多元化[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2 石遠鵬;論大學校園文化在美育中的作用[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3 王虎;電視紀實作品攝像藝術的審美選擇[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王婷婷;我國電視新聞類主持人節(jié)目的審美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5 郭文峰;公共事務治理:從二元對立到多元化[D];四川大學;2005年
6 張照強;論我國刑事訴訟簡易程序[D];安徽大學;2005年
7 周茵;新建社區(qū)商業(yè)街規(guī)劃與設計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8 郭瑋;多元化治理模式下的產(chǎn)權會計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6年
9 許菁蕓;城市社區(qū)多元化變遷的認識及規(guī)劃應對[D];同濟大學;2006年
10 劉莉莉;我國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利率變動風險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2400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2240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