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元素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運用
本文關鍵詞:論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元素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運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湖南師范大學》 2011年
論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元素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運用
唐宇翔
【摘要】:對于藝術而言,魯迅先生曾說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國是一個擁有多民族的國家,民族文化可謂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秉著對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筆者在本文中闡述了民族民問音樂元素融入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重要性。筆者認為,在目前的視唱練耳教學中,具有代表意義的、有典型特色的民族民間音樂素材還比較缺乏。通過興趣教學,把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了解,轉換成視唱練耳訓練的基本素養(yǎng),從而加深他們對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喜愛,以完成視唱練耳教學的真實性、互動性以及綜合性,開闊教學思路,豐富視唱練耳教學內(nèi)容,提升民族文化理念,有利于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 本文以如何將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元素運用到視唱練耳教學為研究目的。通過對典型民族民間音樂作品以及少數(shù)民族典型節(jié)奏的分析,解讀民族民間音樂元素融入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重要性,介紹了民族民間音樂元素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具體訓練方法,探索并擬定了比較合理的教學方案。從而達到使學生更多地關注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提高他們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 雖然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元素在視唱練耳教學中運用的研究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理論體系,但是國內(nèi)教材中的典型民間音樂素材還比較少,尤其是戲曲、歌舞和器樂的作品占了很小的比例,缺乏完整性。本文將以調查法、文獻研究法和比較研究法等分析證明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元素融入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重要性、科學性和廣泛性,并闡述其教學運用的具體步驟以及現(xiàn)實意義。 筆者通過本文的研究,為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元素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運用提供了一些思維訓練方法,這些訓練方法的可行性還得在以后的長期教學實踐中進行驗證。同時本人在調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元素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使用范圍還顯得不夠,所以希望通過本文能夠引起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為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發(fā)展增添一份微薄之力。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J613.1-4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程海艷;呼宇;;民族民間音樂對大學生民族情感的培養(yǎng)[J];參花(文化視界);2013年03期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水清;;關于中國民族音樂的現(xiàn)狀和展望[J];黃河之聲;2009年10期
2 趙少英;;高師音樂教育應重視民族音樂[J];河西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3 郭中興;;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價值探析[J];河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4 葛卉;;建立廣義的視唱練耳教學理念——對視唱練耳教學中民族性、文化性及社會性問題的思考[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5 官圓媛;;談民間音樂與民間舞蹈的民俗文化根基[J];遼寧高職學報;2008年09期
6 劉永禧;談繼承和弘揚民族音樂文化[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5期
7 田中;將少數(shù)民族音樂內(nèi)容納入視唱練耳課[J];人民音樂;2002年08期
8 樊祖蔭;中國民間多聲部音樂中的和聲特點(上)[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9 張東東;;談視唱練耳課程中加強民族音樂教育的重要性[J];希望月報(上半月);2007年12期
10 孫琦;;從蒙古長調看視唱練耳教學[J];民族音樂;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尹熙洙;[N];音樂周報;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王欣昕;流行音樂元素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運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張東東;論在高師視唱練耳課中加強民族音樂教育的重要性[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孫強;高師視唱練耳“民族音樂多聲思維”教學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4 李銀蘭;五聲性調式為基礎的和聲研究[D];延邊大學;2008年
5 王珊珊;中國民間音樂中變奏的應用與變遷[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玉亭;朱玲;;全國青歌賽四種唱法命名及曲目規(guī)定芻議[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羅可曼;;多聲部音樂聽覺能力的建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3 伏春迎;;《鄉(xiāng)土小調》與《對花》的演奏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2期
4 侯曉霞;;八十四調研究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5 李佩蓓;;中國地方民歌的一支奇葩——淺談陜北民歌地方特色及演唱風格[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2期
6 王莉慧;;淺談視唱中的情感表達[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7 潘艷軍;;視唱練耳的學習對音樂審美的作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6期
8 黃銓劍;論中國民歌的藝術特征[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9 趙珮宇;;郭志鴻《新疆舞曲》的音樂學分析[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姚穎;;略論清代北京的說唱藝人[J];北京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邢存華;;發(fā)掘音樂母語教育資源,傳承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對音樂母語教育資源開發(fā)的幾點思考[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2 陳應時;;論敦煌樂譜中的西域古曲[A];龜茲學研究(第四輯)[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世余;我國中小學音樂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燕飛;當代中國民族器樂創(chuàng)作對新音響的探索與實踐[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3 孫寧寧;日本地歌三味線角色的變遷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4 王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作曲家留蘇期間音樂創(chuàng)作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5 任飛;唐代太常、教坊樂官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6 吳葉;楊宗稷及其《琴學叢書》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7 王建欣;《五知齋琴譜》四曲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2年
8 秦川;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與演奏的五度關系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9 婁文利;中國現(xiàn)代室內(nèi)歌劇《命若琴弦》、《夜宴》音樂特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6年
10 李秋菊;清末民初時調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建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湛洋;師范院校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的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3 周雅婧;現(xiàn)代視唱練耳教學理念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一丁;淺析高師視唱練耳學科發(fā)展中的音樂審美心理[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戈寧;東北民歌女性角色演繹的“新探”[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晏文;黎英海歌曲選集[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彭晶;桑桐《民歌主題鋼琴小曲九首》的藝術價值和當代意義[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蒿佳杭;試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下的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鋼琴藝術之文化特征[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謝菁;基于聲樂演唱的藝術美探究中國民族聲樂之“韻”[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婧;保定老調的繼承與發(fā)展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湛洋;師范院校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的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興友;高師音樂專業(yè)加強民族音樂教育初探[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陳雅先;視唱練耳中的旋律模唱訓練法[J];福建藝術;2005年03期
3 陳明孔;;從俄羅斯音樂教育成就看我國音樂教育[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丁義;關于民族音樂發(fā)展若干問題的思考[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宋正;對高校開展民族音樂教育的思考[J];河南社會科學;2004年05期
6 王葳;;視唱課中的多聲部教學[J];黃石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7 張艷;加強民族音樂在音樂教育中的地位[J];黃山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8 孫家國;視唱練耳教學中科學思維的建構[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9 舒琛珍,田可文;現(xiàn)代音樂視唱練耳思維觀念的體現(xiàn)——評劉永平教授的新著《現(xiàn)代音樂視唱教程》[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10 張繼農(nóng);論視唱練耳教學中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S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章偉;視唱練耳學習動機分析及其激發(fā)策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方黎蘋;;視唱練耳的感悟性[J];福建藝術;2008年03期
2 賀艷艷;;淺談視唱練耳學習[J];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3 唐繼利;;視唱練耳教學改革芻議[J];藝海;2008年02期
4 宋鑫宇;;淺談“樂理、視唱練耳在少兒鋼琴教學中的作用”[J];黃河之聲;2008年24期
5 賴敏云;;成人音樂教育《視唱練耳》教學初探[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09年05期
6 黃春燕;;視唱練耳與基本樂理的滲透教學[J];中國音樂教育;2009年06期
7 王和家;淺談視唱練耳教學[J];運城學院學報;1995年03期
8 楊冬梅;視唱練耳教學之我見[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9 周新友;;泛音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功能拓展[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6年18期
10 祝衛(wèi)紅;;幼師視唱練耳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讓多媒體走進視唱練耳教學[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7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實習生 張潔;[N];云南日報;2008年
2 于淼淼;[N];音樂周報;2008年
3 沈丘北郊職高 程香麗;[N];周口日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張婷;[N];中國文化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王曉 商若();[N];音樂生活報;2011年
6 宋學軍 刁艷;[N];音樂周報;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紅華;教育發(fā)展新視野下對視唱練耳教學模式轉型的探索[D];星海音樂學院;2010年
2 張焱;論三大學習理論對高校視唱練耳教學模式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成來;多媒體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有效應用[D];西安音樂學院;2010年
4 賈子;兒童視唱練耳教學的實踐與研究[D];吉林藝術學院;2013年
5 馬馳;視唱練耳教學中的能力測評體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6 周雅婧;現(xiàn)代視唱練耳教學理念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莫軍梅;高師體驗式視唱練耳教學的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8 付強;“雙重樂感”理念下視唱練耳教學的初步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9 張瀚元;當前高等音樂教育中視唱練耳教學的研究與思考[D];吉林藝術學院;2010年
10 羅延舒;高師視唱練耳教學中即興能力的培養(yǎng)[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論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元素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運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193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21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