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歌聲音“造型”及其風格演繹
本文選題:藏族民歌 + 聲音造型; 參考:《民族藝術(shù)研究》2008年03期
【摘要】:筆者從事民族聲樂教學實踐多年,對民歌聲音"造型"理論、形成機制及其運用研究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本文以藏族民歌聲音"造型"為例,探討如何通過聲音"造型"理論進行藏族民歌風格演繹,討論藏族民歌聲音"造型"對于民歌風格的"具象性"把握,使藏族民歌演唱風格教學與演繹具有可操作性,以期有助于學界進一步倡導民族聲樂藝術(shù)多樣化的本真性研究。
[Abstract]:The author has engaged in the teaching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for many years, and has accumulated some experience on the theory,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folk song sound. Taking the sound of Tibetan folk so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deduce the style of Tibetan folk song through the theory of sound "modeling", and discusses how to grasp the "figurative" of the sound of Tibetan folk song to the style of folk song. The teaching and deduction of Tibetan folk song singing style can be operated in order to help the academic circles to further advocate the study of the diversity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art.
【作者單位】:
【分類號】:J616.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吉祥頌》(藏族民歌)[J];廣播歌選;2011年06期
2 趙勇;;川西藏族民歌類型及特征述略[J];四川戲劇;2011年04期
3 徐思海;劉春麗;;我國民歌的發(fā)展及特點分析[J];青春歲月;2011年12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管村;藏族民歌:西藏民間文學的一朵奇葩[N];音樂周報;2005年
2 張進林邋顧玲;藏族天籟之音走出高原傳向世界[N];西部時報;2008年
3 尹熙洙;民歌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應用[N];音樂周報;2006年
4 劉紅慶;“陽光下的納西人”8月亮相中山音樂堂[N];音樂周報;2006年
5 江傳照;鮮為人知的白馬藏族原生態(tài)民歌[N];音樂周報;2006年
6 深圳商報記者 李燦珍;原生態(tài)民歌有怎樣的魅力?[N];深圳商報;2006年
7 糜若如;《西藏音樂史話》評析[N];音樂周報;2007年
8 張淑芳;“原生態(tài)”唱法斷想[N];中國文化報;2006年
9 張淑芳;千年音韻深植沃土[N];音樂周報;2006年
10 田聯(lián)韜 李延紅;雪域頌歌[N];音樂周報;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張力;論藏族民歌的流行化趨勢及傳統(tǒng)音樂與流行音樂之博弈[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2 趙艷;常留柱編著的《藏族歌曲聲樂教學曲集》的探討與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3 張莜莉;歌曲演唱的聲音造型[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5年
4 于倩;論西洋歌劇中的女高音聲部劃分[D];青島大學;2007年
5 馮凌燕;論民歌演唱風格的建立[D];云南藝術(shù)學院;2010年
6 董娟;西藏民歌探微[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孫茂玲;論現(xiàn)代文化視閾下我國原生態(tài)民歌的生存與保護[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8 鄔諾娃;論高師舞蹈教學中伴奏音樂的選用[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聚伍;流行音樂事象中的劉歡演唱風格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0859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2085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