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郭文景《協(xié)奏曲》的創(chuàng)作特色
本文選題:協(xié)奏曲 + 郭文景。 參考:《人民音樂》2012年09期
【摘要】:正郭文景為豎琴、抒情女高音和室內樂隊而作的《協(xié)奏曲》創(chuàng)作于2001年7月。作品是一部二重協(xié)奏曲,其中豎琴獨奏和抒情女高音獨唱的二重組合頗具新意,反映出作曲家對二重協(xié)奏曲體裁的獨特運用;協(xié)奏樂隊編制的小型化則凸顯現(xiàn)代音樂的室內性特征;且單樂章的結構一反傳統(tǒng)協(xié)奏曲并
[Abstract]:Zheng Guo Wenjing's Concerto for harp, lyric soprano and chamber band was written in July 2001. The work is a double concerto, in which the double combination of harp solo and lyric soprano is quite new, which reflects the composer's unique use of double concerto genre. The miniaturization of the ensemble band highlights the interior features of modern music,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single movement is opposed to the traditional concerto.
【作者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作曲系;
【分類號】:J60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艷麗;喬業(yè)瓊;;從詩人到詩歌英雄——論海子神話的建構過程及其外部成因[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3期
2 張素芬;;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海子的詩歌解讀[J];安順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綜合版);2006年03期
3 王桂芝;;詩人之死的哲學沉思[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年02期
4 賀永芳;;復歸與自由——從薩福到茨維塔耶娃[J];才智;2010年01期
5 蔣建強;;新時期詩人自殺現(xiàn)象解析[J];長城;2010年10期
6 李小燕;高磊;;論詩歌的黑夜意識[J];長城;2011年10期
7 胡旭梅;;隱蔽的迷惘——關于李商隱詩《錦瑟》的另一種解讀[J];長春大學學報;2012年05期
8 鄧筠;;把天空還給天空——關于朱湘與海子之死的追索[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9 張建偉;;論詩人海子的“王者情結”[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10期
10 吳禮丹;;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的多重對比與藝術張力[J];池州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林光華;魏晉玄學“言意之辨”的詩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2 吳景明;走向和諧:人與自然的雙重變奏[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朱恒;現(xiàn)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詩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4 王昌忠;綜合性視野中的1990年代詩歌寫作[D];蘇州大學;2008年
5 劉永;江南文化的詩性精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安琪;從商禽詩歌的死亡意象看其反抗意識[D];吉林大學;2011年
2 牛孝英;時代拯救者的悲歌[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傳林;論董仲舒的政治倫理思想及運行機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4 昝立龍;當代詩歌中的元詩寫作[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吳國珍;斷裂的飛翔——海子論[D];安徽大學;2004年
6 楊小蘭;從“麥地”到“太陽”[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7 龐潔;以夢為馬[D];西北大學;2008年
8 陳芳輝;王家新詩歌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9 趙盼盼;兩種哲學背景下的文學精神[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10 張穎;論曹文軒小說的詩意建構[D];浙江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慶敏;;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8年09期
2 郭玉;;卡爾·尼爾森的單簧管協(xié)奏曲的創(chuàng)作特色及演奏釋義[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3 楊正君;;普羅科菲耶夫協(xié)奏曲的套曲組織特征[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4 阿沫;;探索、創(chuàng)新永無窮期——訪音樂家郭文景[J];樂器;2007年01期
5 李吉提;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郭文景音樂創(chuàng)作研究概談[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6年02期
6 徐梅;;郭文景 我的野心是越寫越好[J];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28期
7 游(日韋)之;許曉明;;《詩人李白》:郭文景的“音樂丹青”[J];歌劇;2007年11期
8 張劍;;淺析胡梅爾的小號協(xié)奏曲[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9 張碚;古典、浪漫時期著名小提琴協(xié)奏曲第一樂章曲式結構析論[J];音樂探索;1993年03期
10 趙鵬程;;淺談莫扎特《A大調(作品219)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演奏[J];硅谷;2008年1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流變,民間與專業(yè)的交融——對芬蘭當代作曲家諾根和其《第二堪特雷琴協(xié)奏曲》的研究與分析[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5年
2 張維;;壯志高歌滿江紅——古箏協(xié)奏曲《臨安遺恨》賞析[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3 張川;;對箏協(xié)奏曲《臨安遺恨》的探索[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4 田藝苗;;試論復調公共課教學[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5 鄭解康;;提高自身素質 演奏好協(xié)奏曲[A];第三次全國報紙總編輯新聞攝影研討會文集[C];1994年
6 王丹丹;;音樂欣賞課在高等專業(yè)音樂學院的定位和特色[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曉夜;;從《卡瑪林斯卡亞》談民歌素材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借鑒與運用[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8 陳知;;歌頌漫畫的生命力[A];論漫畫——中國漫畫交流文集[C];2003年
9 奧拉沃阿蘭羅德里格茲;張謙;;古巴的古典音樂傳統(tǒng)[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5年
10 ;序言[A];湖北省地理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安瑞;青島交響樂團牛年跨進兩道門[N];音樂周報;2009年
2 記者 紫茵;“放歌30年”登陸世紀劇院[N];音樂周報;2008年
3 新華社記者 馬桂花 陸恒;譚盾力推中國“新音樂”[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4 本報記者 紫茵;金融風暴擋不住北交赴歐腳步[N];音樂周報;2009年
5 興旺;難忘華韻“霽月”[N];音樂周報;2006年
6 記者 安瑞;青島交響樂團赴美過牛年[N];音樂周報;2009年
7 張樂;翹首企盼的音樂盛事[N];音樂周報;2011年
8 記者 王喜霖;科技譜寫生態(tài)與發(fā)展協(xié)奏曲[N];科技日報;2000年
9 范乃信;巴赫的《勃蘭登堡協(xié)奏曲》[N];音樂周報;2002年
10 蔣雄達;琴壇奇才維厄當[N];音樂周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藝芳;從布里頓的三部協(xié)奏曲看他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音樂手法上的融合及創(chuàng)新[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2 徐昭宇;演奏型態(tài)的分析與音樂意義的追索[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3 郭鳴;約翰·科瑞里亞諾管弦樂寫作技術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4 于洋;卡特音樂的時空秩序[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5 張千一;碰撞、對話與交融[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6 張少飛;1949~1981年間的中國管弦樂創(chuàng)作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7 孫紅杰;飾變·混合·解構[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8 丁好;論古典奏鳴曲的形成[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9 王旭青;理查·施特勞斯交響詩研究:語境·文本·音樂敘事[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10 檀革勝;武滿徹晚期樂隊作品的音響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坤;路易斯·斯波爾的單簧管協(xié)奏曲[D];吉林大學;2007年
2 嵇潔;理智與情感的激情碰撞[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王春槐;里姆斯基—科薩科夫《~bB大調長號協(xié)奏曲》作品分析與演奏[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任媛媛;海浪蒼蒼憾人心[D];西南大學;2010年
5 唐鈞;圣桑g小調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演奏與教學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6 逯治江;烏·布拉熱維奇《第二長號協(xié)奏曲》音樂特點及音樂分析[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7 姜瑩;譚盾胡琴協(xié)奏曲《火祭》分析[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8 張科威;淺析竹笛協(xié)奏曲《陜北四章》[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9 陸媛媛;古箏協(xié)奏曲《楓橋夜泊》分析及演奏[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10 皇甫慶玲;郭文景《戲—為3付鐃鈸和嗓音而作》樂曲分析[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20306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2030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