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厚積薄發(fā)叩開創(chuàng)新之門——評于潤洋的現(xiàn)代西方音樂美學研究
本文選題:于潤洋 + 現(xiàn)代西方音樂哲學; 參考:《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摘要】:新時期以來,于潤洋在現(xiàn)代西方音樂美學思潮、學派和方法的推介和研究方面厚積薄發(fā)且多有發(fā)明,形成了視野宏闊、多元胸襟、同行視角、批判意識、三維結(jié)合、形式特色、實踐品格等特色鮮明的研究風格,不但在我國當代音樂美學研究領域獨樹一幟,且為我國當代音樂美學的系統(tǒng)化構(gòu)建叩開創(chuàng)新之門,為這一學科的基礎理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Abstract]:Since the new era, Yu Runyang has made a lot of innovations in the introduction and research of modern western music aesthetic thoughts, schools and methods, and has formed a broad field of vision, multi-mindedness, peer perspective, critical consciousness, three-dimensional combination, and formal characteristics. The distinctive research style, such as practical character, is not only unique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contemporary music aesthetics in China, but also opens the door to innovation for the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music aesthetics in China. It has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basic theory construction of this discipline.
【作者單位】: 南京藝術學院;
【基金】:2003年江蘇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課題《改革開放與新時期音樂思潮》,批準號:03SJB760001
【分類號】:J60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于潤洋;符號、語義理論與現(xiàn)代音樂美學[J];音樂研究;1985年03期
2 于潤洋;關于我國音樂學學科建設的幾點想法[J];人民音樂;2002年11期
3 于潤洋;釋義學與現(xiàn)代音樂美學(下)[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1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林鳳生;;中西繪畫的不同風格對科學傳播的影響——“李約瑟難題”的一種另類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學技術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育紅;人為管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朱鳴雄;宏觀利益論[D];復旦大學;2003年
3 張正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4 李新曦;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與人的素質(zhì)塑造[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5 董耀鵬;社會主義國有經(jīng)濟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6 崔祿春;建國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7 侯典明;江澤民與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8 張占斌;博彩業(yè)與政府選擇[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9 王廣彬;中國社會保障法制史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0年
10 毛曦;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地理[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九華;所有權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04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籬,,邁進大我本體[D];湘潭大學;2004年
3 屈宏;近代中國城市女子服飾變遷述論[D];吉林大學;2004年
4 李思音;試論鋼琴演奏中的分句方法[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張立慧;中國共產(chǎn)黨探索社會主義所有制的歷史經(jīng)驗[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6 王惠君;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模式[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7 高常營;渴望家園的回歸——世紀之交人文精神重建問題的反思[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8 趙瀾波;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生活方式與人的全面發(fā)展[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9 孫文營;論當前中國社會轉(zhuǎn)型的趨勢、困境與出路[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10 張春玲;對我國經(jīng)濟體制與經(jīng)濟增長方式關系的歷史剖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相似文獻】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吳子桐;不朽的音樂 偉大的悲情[N];中華讀書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董軍強;于潤洋音樂闡釋美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勝華;西方音樂史學研究對象的三維架構(gòu)[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鄧菲;論德彪西作品《牧神午后》及長笛演奏技法[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4 李曉囡;音樂作品構(gòu)建的層次性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5 曹妍;對“歷史過程”的釋義學追問[D];西安音樂學院;2010年
6 蘇陽;中國現(xiàn)代關于“音樂形式與內(nèi)容”的歷史敘述與理論反思[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20290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2029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