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歌唱藝術中的語言訓練
本文選題:歌唱語言 切入點:漢語語音 出處:《音樂創(chuàng)作》2008年03期
【摘要】:語言是聲樂藝術的造型基礎和創(chuàng)造核心。歌唱的構成,便是直接通過語言與旋律的融合所創(chuàng)造的一種最能觸動人心的時間藝術。在歌唱中,語言借音樂而升華,音樂借語言而深化。聲樂語言教學應該從母語語音特色入手,進行歌唱藝術中的語言訓練。
[Abstract]:Language is the foundation of vocal art and the core of creation. The composition of singing is the most touching art of time created by the fusion of language and melody. In singing, language is sublimated by music. The teaching of vocal music language should begin with the pho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mother tongue and carry out language training in the art of singing.
【作者單位】:
【分類號】:J61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道琳;論聲樂作品的抽象因素與歌唱教學的形象化[J];滁州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劉元平;關于聲樂教師能力結構的思考[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3 陳蔚;;歌唱心理培養(yǎng)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匯(上半月);2006年10期
4 吳耘;;歌唱心理在聲樂演唱與教學中的作用[J];美與時代;2006年11期
5 柳飛;把握漢語特點 唱清中文歌詞[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及表演版);2003年04期
6 陳蔚;;歌唱心理培養(yǎng)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7 林吟;歌唱教學中的語言與情緒[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8 王白菊;利用形體語言 增強演唱效果[J];云夢學刊;2003年03期
9 莫曉文;如何培養(yǎng)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質[J];藝術探索;2004年S2期
10 彭莉佳;脞談聲樂教學的整體觀[J];中國音樂;2005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吳靜;中國民族唱法音色的聲學闡釋[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巖峰;吸吮多方甘露,,潤我自身歌喉[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胡東冶;我國民族聲樂的傳承與發(fā)展[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董穎;在保存民族聲樂傳統(tǒng)韻味中借鑒美聲唱法的科學理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肖笑;皮埃爾·米蘭達·費拉勞大師聲樂教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張勝環(huán);歌唱中的形體表演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紅艷;美聲唱法與蒙古族長調歌唱藝術之比較研究與借鑒[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7 張小軍;“生活化的”歌唱呼吸及教學手段之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都本玲;中國傳統(tǒng)聲樂理論及其當代意義[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9 尚明利;郭頌歌唱藝術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楊文娟;解析拉赫瑪尼諾夫《練聲曲》的情感性及在聲樂學習中的意義[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炳澤;漢語語音訓練的重點和難點[J];漢語學習;1980年03期
2 施光亨;對阿拉伯學生進行漢語語音教學的幾個問題[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0年02期
3 陳之昌;《漢語拼音表》[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0年03期
4 李新魁;《康熙字典》的兩種韻圖[J];辭書研究;1980年01期
5 張世祿;漢語語音發(fā)展的規(guī)律[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6 于濟;;克服本族語音的干擾,掌握俄語的發(fā)音方法[J];外語教學;1980年03期
7 段德森;;反切與古今音變[J];云夢學刊;1980年03期
8 林書武;;高本漢(1889—1978)[J];當代語言學;1980年04期
9 王力;;漢語語音的系統(tǒng)性及其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上)[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0年01期
10 王力;;漢語語音的系統(tǒng)性及其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下)[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司格林;;列寧格勒大學漢語教學與研究[A];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87年
2 葉漳民;李彼得;;美國普林斯頓中學的《拼音中文》實驗班[A];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87年
3 吳潔敏;;試論漢語節(jié)奏的形式—音律特征研究之二[A];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0年
4 黃政澄;崔永華;郭樹軍;張凱;;“核心漢語”第一階段選材和編寫原則[A];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0年
5 高明明;;美國學生說漢語輕重音詞組的語音特點淺析[A];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3年
6 曾金金;;計算機語音分析及其在漢語教學中的應用[A];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9年
7 白樂桑;白鋼;;影視語言、主體感應與漢語教學——《中文之道》基礎漢語教學片創(chuàng)編心得[A];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9年
8 李明;;對外漢語教學中難音辨析[A];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85年
9 邱偉;鐘文青;羅明;;面向任務的智能漢語語音人機界面的研究[A];1996年中國智能自動化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1996年
10 李晶皎;孫杰;姚天順;;漢語語音基頻提取與聲調的模糊聚類分析[A];1998年中國智能自動化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199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海倫;語音技術使明天更美好[N];中國電子報;2000年
2 唐作藩;語言學一代宗師——王力[N];光明日報;2000年
3 記者 尉龍根;腭裂術后漢語發(fā)音研究獲新成果[N];健康報;2000年
4 ;任重而道遠的中文語音產業(yè)[N];科技日報;2000年
5 劉寶云;歌唱是音樂化的語言藝術[N];安徽日報;2001年
6 ;探索普通話自然連續(xù)語音之規(guī)律[N];光明日報;2001年
7 葉寶奎;漢語語音史研究的回顧與反思[N];人民日報;2001年
8 記者 李斌;機器能夠張口說話翻譯不再紙上談兵[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9 記者 徐勇;捷通華聲推出領先漢語語音合成技術[N];人民郵電;2001年
10 鄯善縣鄯善鎮(zhèn)沙依墩小學 阿依提拉·阿吾提;淺談漢語教學中的幾個問題[N];新疆科技報(漢);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田斌;實用化漢語語音識別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1999年
2 祁慧民;音樂文化交融環(huán)境中的個性與共性[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3年
3 趙微;漢語閱讀困難學生語音意識與視覺空間認知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金學成;基于語音信號的情感識別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5 張盛;漢語語音情緒識別[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秀芹;《經典釋文》中的舌音初探[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2 高小麗;外國留學生漢語語音意識發(fā)展研究[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1年
3 禹嘉英;韓漢輔音對比及對漢語語音教學的啟示[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1年
4 周s
本文編號:16803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1680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