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與傳統(tǒng)美學概念“氣韻”的形成
本文選題:物質(zhì)之氣 切入點:精神之氣 出處:《中國音樂》2008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歌唱是先民對物質(zhì)屬性的"氣"的體驗與認識向精神領(lǐng)域延展過程中的重要載體,氣韻美也是我們民族最集中、最高超和最理想的美學觀在文學藝術(shù)上的反映。為了更好地弘揚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筆者對"氣韻"這一概念的源頭進行了挖掘和研究,認為"氣韻"之說源于歌唱。
[Abstract]:Singing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in the process of extending the experience and cognition of "Qi" of material attribute to the spiritual field, and the beauty of charm is also the most concentrated of our n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motherland, the author excavates and studies the source of the concept of "charm", and thinks that the theory of "charm" originates from singing.
【作者單位】:
【分類號】:J616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厚實;郭彤;;宮體詩與花間詞文本生成背景比較解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4期
2 洪增流,彭發(fā)勝;詩歌語言的維度:“Image”與意境的差異[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3 張勁秋;《論語》何晏注訓詁研究[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4 王海洋;;薛寶釵文化人格及其哲理評價[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5 陶禮天;《出三藏記集》與《文心雕龍》新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6 鳳文學;畫見大象,不為斬刻之形──郭熙關(guān)于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一個美學命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7 丁玲;韓拙《山水純?nèi)分小皻狻钡乃枷隱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8 李先華;《說文段注》詞義考釋論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9 朱志榮;論宗白華美學思想的貢獻[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10 潘嘯龍;《詩經(jīng)》抒情人稱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魏建震;;周代社祀與西周社會秩序的建立[A];炎帝·姜炎文化與和諧社會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俞志慧;;《國語·晉語四》韋注辨正[A];第二屆傳統(tǒng)中國研究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一)[C];2007年
3 王海波;劉穎;;鳳凰的動物學原形探尋[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4 李大遂;;常用漢字義系字族表[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5 馬予靜;;西漢文章兩司馬——《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考論[A];司馬遷與史記論集(第七輯)——紀念司馬遷誕辰2150周年暨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6 劉燕萍;;《柳毅》和《裴航》中的啟悟旅程[A];唐代文學研究(第十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伏俊連;俗賦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何宏波;先秦玉禮研究[D];鄭州大學;2001年
3 李紅霞;唐代隱逸風尚與詩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4 鞠寶兆;《內(nèi)經(jīng)》藏象理論體系的發(fā)生學研究[D];遼寧中醫(yī)學院;2002年
5 陳才智;元白詩派成立之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郭錦玲;意蘊不同的經(jīng)典[D];暨南大學;2001年
7 伍世昭;比較詩學視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靈詩學[D];暨南大學;2002年
8 王毓紅;歷時與共時:《文心雕龍》與《詩學》體裁理論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9 葉幫義;北宋文人詞的雅化歷程[D];蘇州大學;2002年
10 彭文釗;俄語語言世界圖景的文化釋義性研究:理論與方法[D];黑龍江大學;200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勝利;論文學的宇宙境界[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2 黃亞卓;陸機詩歌美學風格論[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3 葛偉;新詩史上的流星雨——論“小詩運動”[D];河南大學;2001年
4 童偉;論文學價值[D];揚州大學;2001年
5 余意;論宋代文人雅詞的審美品格[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6 劉水平;精英藝術(shù):神的誕生與隱退[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7 范慶偉;民間意識與臧克家的前期詩作[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8 吳秀榮;《說文解字》表情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9 呂強;生命的困境和超越的自由——試論莊子的“逍遙游”[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10 王慶衛(wèi);論“氣韻”的藝術(shù)理念[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6144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1614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