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中祠樂源流考
本文關(guān)鍵詞:房中祠樂源流考 出處:《求索》2012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房中祠樂"最早見于《漢書》,為漢高祖唐山夫人的作品,至遲在漢末,世人對其來龍去脈以及應(yīng)用場合等問題已不甚了解。本文通過詳審的考辯,解決了以下幾個內(nèi)容:第一,創(chuàng)作時間,房中祠樂創(chuàng)作于漢高祖六年前后。第二,施用地點及應(yīng)用場合,房中祠樂最初是宮中舉行"雜祭祀"時使用的音樂,所祀之神種類繁多;其后成了朝賀置酒之時使用的音樂,屬于宴饗音樂;至東漢時,隨著西漢禮樂的凌遲,房中祠樂方成為宗廟上的祭祀音樂。第三,房中祠樂與周之《房中樂》并無關(guān)聯(lián),作為其源頭的古樂,應(yīng)該是周代的《大武》。
[Abstract]:"Fangzhong Temple Music" was first found in "Han Shu", which is the work of Tang Shan, the Han Dynasty's ancestor. By the end of the Han Dynasty, the world did not know much about its origin and application. The following contents have been solved: first, the time of creation, the temple music in the house was created about six years ago in the Han dynasty. Second, the place and the application place of the temple music in the house was originally the music used in the palace when holding "miscellaneous sacrifice".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gods to be worshipped; After that, it became the music used in the time of drinking and drinking, which belongs to the music of banquet and dinner.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ith the Ling Chi of the Western Han ritual music, the temple music in the house became the sacrificial music on the temple. Third, the temple music in the house was not related to the music in the Zhou Dynasty, which was the source of the ancient music. It should be the Dawu of the Zhou Dynasty.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
【分類號】:J609.2
【正文快照】: 《漢書·禮樂志》載:“又有房中祠樂,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周有《房中樂》,至秦名曰《壽人》,凡樂,樂其所生,禮不忘本,高祖樂楚聲,故《房中樂》楚聲也。孝惠二年,使樂府令夏侯寬備其簫管,更名曰《安世樂》”①,其后收錄《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其后收錄了篇幅達十七章的《安世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蘊華;從《聊齋俚曲》中“銀紐絲”小曲看明清民歌藝術(shù)的發(fā)展[J];安徽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2年03期
2 賈立國;;曹植詠俠詩與俠文學(xué)的傳承[J];北方論叢;2006年02期
3 羅世琴;由謠到詩——中國詩歌起源及其初步發(fā)展芻論[J];北京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5年03期
4 陳松青;漢代經(jīng)學(xué)與文學(xué)之關(guān)系反思[J];湖南文理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4年02期
5 陸暉;概說通俗音樂[J];昌吉學(xué)院學(xué)報;2002年03期
6 李錦旺;漢樂府“采詩”說再認識[J];重慶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4年01期
7 王于飛;吳偉業(yè)早期艷體詩略論[J];重慶工商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3年02期
8 傅正義;論曹丕對漢樂府民歌文人化的發(fā)展性貢獻[J];重慶工商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5年05期
9 周期政;唐樂府文獻敘錄[J];湘南學(xué)院學(xué)報;2004年01期
10 楊曉峰;音樂電視的多元文化傳播價值取向[J];當代傳播;2004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趙明正;;論漢樂府的貴族趣味和娛樂性[A];先秦兩漢文學(xué)論集[C];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衛(wèi)景宜;西方語境的中國故事——論美國華裔英語文學(xué)的中國文化書寫[D];暨南大學(xué);2001年
2 姜劍云;太康文學(xué)研究[D];河北大學(xué);2001年
3 伏俊連;俗賦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xué);2001年
4 常為群;西晉詩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2年
5 陳才智;元白詩派成立之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王啟濤;中古及近代法制文書語言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2年
7 黃漢華;抽象與原型——音樂符號論[D];暨南大學(xué);2003年
8 陳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會與社會生活[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3年
9 許繼起;秦漢樂府制度研究[D];揚州大學(xué);2002年
10 胡旭;漢魏文學(xué)嬗變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黃亞卓;陸機詩歌美學(xué)風(fēng)格論[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0年
2 李晚成;曹植思想與人格分期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1年
3 徐茂雯;陳子龍詩學(xué)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xué);2001年
4 莊筱玲;魏晉南北朝擬古詩初探[D];廈門大學(xué);2001年
5 李偉;盧照鄰研究中幾個問題的商榷[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02年
6 韋春喜;漢魏六朝詠史詩試論[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2年
7 張巍;花間詞的社會文化闡釋[D];西北師范大學(xué);2002年
8 張詠鈴;愛情文學(xué)審美視野中的南朝樂府民歌[D];湘潭大學(xué);2002年
9 張t,
本文編號:14217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1421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