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美國音樂美學研究的跨學科傾向及相關(guān)思考
本文關(guān)鍵詞:當代美國音樂美學研究的跨學科傾向及相關(guān)思考 出處:《音樂研究》2012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音樂美學研究 當代美國 音樂形式 音樂分析 音樂作品 音樂哲學 跨學科研究 作曲家 音樂學研究 哥倫比亞大學
【摘要】:正當代美國的音樂研究①,在世界范圍內(nèi)有著重要的位置,無論是音樂分析學、歷史音樂學,還是民族音樂學研究,皆成果累累。就音樂美學而言,則呈現(xiàn)出兩個特征:其一,雖然個別音樂院系開設(shè)有音樂哲學、美學的講授課或研討課,如哥倫比亞大學、羅格斯大學、斯坦福大學的音樂系等,但大多數(shù)音樂院系
【作者單位】: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
【分類號】:J601
【正文快照】: ①“當代”一詞,在美國一般指20世紀40、50年代以后的時期,本文特指80年代以后的時期,以突出某些更新近的研究成果。②莉迪婭·戈爾(1965—),美國哲學家、音樂美學家,任教于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曾獲梅隆(Mellon)、古根海姆(Guggenheim)基金資助,其專著《音樂作品想象的博物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榮德;;聆聽《養(yǎng)心音樂》解讀音樂形式[J];大眾文藝;2011年12期
2 王旭青;;音樂敘事理論——新視閾下一種音樂分析方法的探求[J];中國音樂學;2011年03期
3 張彤;;淺談音樂藝術(shù)的特殊性[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4 彭小哲;;從藝術(shù)歌曲看中西方音樂審美差異[J];學理論;2011年17期
5 楚守濤;;調(diào)性作品音樂分析方法的探索——從舒伯特《即興曲》、《音樂瞬間》分析[J];作家;2011年14期
6 吳柏林;;音樂中的理性與直覺[J];藝術(shù)教育;2004年05期
7 肖武雄;;鐘信明《第二交響曲》的材料運用[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8 李宏昀;;略論理解、釋義及相關(guān)問題——讀阿倫·瑞德萊《音樂哲學》札記[J];哲學分析;2011年03期
9 常開起;;淺論歐洲浪漫主義音樂的文化特征[J];作家;2011年16期
10 秦煒;;影視音樂欣賞淺述[J];美與時代(下);2011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陳勁松;;云南“原生態(tài)音樂”模式的現(xiàn)代詮釋[A];民族文化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研究論叢(第三輯)[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毛穎穎;請音著協(xié)公示如何“一攬子”發(fā)錢[N];北京商報;2008年
2 徐維蔓;音樂作品《記著老百姓》在京首發(fā)[N];中華新聞報;2009年
3 沈汝發(fā);專家稱要正視和重視網(wǎng)絡(luò)歌曲的發(fā)展[N];中國改革報;2008年
4 黃程宜;要接受專家評審,還要接受觀眾和時間檢驗[N];中國文化報;2011年
5 徐璽寶;力當學高為師 踐行身正為范[N];音樂周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翟群;讓優(yōu)秀歌曲流行起來[N];中國文化報;2009年
7 陶亞兵;中國近代室內(nèi)樂(八)[N];音樂周報;2001年
8 大地;今春,以音樂的名義狂歡[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7年
9 記者 諶強;傅庚辰作品研討會音樂會在京舉行[N];光明日報;2009年
10 記者 瞿劍;商場背景音樂合法播放問題有望解決[N];科技日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中余;阿倫·福特音級集合理論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2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響曲作曲技術(shù)分析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7年
3 趙仲明;西方音樂研究在中國(1980-2000)[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8年
4 馮存凌;勛伯格《空中花園篇》(op.15)詩樂關(guān)系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5 明虹;20世紀俄羅斯宗教音樂創(chuàng)作之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6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會身份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7 陳欽怡;王燕卿古琴音樂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8 伍維曦;紀堯姆·德·馬肖的《圣母彌撒》[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9 李麗敏;文化的嫁接[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9年
10 單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芹;試論肖邦諧謔曲的音樂創(chuàng)作特征[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蘇莎;拉威爾《小奏鳴曲》的音樂分析和演奏處理[D];武漢音樂學院;2009年
3 林濱;穆索爾斯基三組聲樂套曲音樂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4 李聰;用數(shù)字音頻手段對拉威爾《波萊羅舞曲》進行音樂分析之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張夢榕;門德爾松《仲夏夜之夢》的音樂與戲劇性特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裴子天;拉赫瑪尼諾夫藝術(shù)歌曲《韻律難調(diào)》(OP34-13)音樂分析[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9年
7 胡t,
本文編號:13227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1322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