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音樂在電影中的敘事作用
本文關鍵詞:論音樂在電影中的敘事作用
【摘要】:音樂作為一種純粹的聽覺藝術,在以影像為主導表現(xiàn)形式的電影藝術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影像的敘事方式不同,音樂經(jīng)常以一種隱形敘事者的角色參與電影敘事,并以其獨特的方式通過與受眾情感共鳴的達成,迅速將其帶入電影的虛擬時空,從而完成受眾與作品的審美互動,幫助作者達成敘事目的。
【作者單位】: 通化師范學院音樂系;
【基金】:吉林省教育廳“十一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吉教科文字[2009]第400號)
【分類號】:J617.6
【正文快照】: 音樂是最抽象的藝術,其抽象在于形式。因為音樂最基本的表現(xiàn)形式是一連串有規(guī)律的聲音,并且這些聲音大多并不專屬于任何的語言或大自然的聲響,但一切卻盡在其中;音樂同時也是最具體的藝術,其具體在于它的內(nèi)涵,它幾乎是一種宇宙語言,可以跨越任何文化和語言障礙來表達其內(nèi)在的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紅俠;從接受美學及接受理論談圖書資料工作的管理[J];圖書與情報;2005年04期
2 梁遠洪;讀者意識與張承志的創(chuàng)作歷程[J];當代文壇;2001年05期
3 張道葵;分析讀者的層次性[J];大學圖書館學報;1995年02期
4 袁文彬;試論翻譯批評的話語轉(zhuǎn)向[J];福建外語;2000年03期
5 馬英;;艾米莉逃不脫的悲劇命運——福克納《獻給艾米莉的玫瑰》的接受美學分析[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鄭周林;;接受美學觀下的文學翻譯研究——基于《紅樓夢》楊譯本習語翻譯的分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7 馬淑靜;;《最藍的眼睛》的審美召喚[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8 盧義忠;;接受美學視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年02期
9 杜國景;論十七年文學的兩種閱讀期待[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10 孫寧寧;解構(gòu)主義與翻譯綜述[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行芳;;馬太效應、信息鴻溝與我國媒體的現(xiàn)實責任[A];新聞傳媒與社會發(fā)展論壇·2007——中國新聞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與趨勢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日暉;《水滸傳》接受史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2 胡期光;現(xiàn)代藝術框架中的中國現(xiàn)代建筑藝術性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3 李冬紅;《花間集》接受史論稿[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陳福升;柳永、周邦彥詞接受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侯立兵;漢魏六朝賦多維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于源溟;預成性語文課程基點批判[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李衛(wèi)國;互動中的盤旋[D];復旦大學;2005年
8 洪迎華;劉柳詩歌明前傳播接受史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9 李丹;元白詩派元前接受史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10 蔡曉豐;城市風貌解析與控制[D];同濟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瑾;論以舞臺演出為目的的戲劇翻譯——兼評英若誠先生的英譯漢戲劇翻譯理論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王琴玲;英語電影片名漢譯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3 謝白清;論新聞大特寫的興起與發(fā)展[D];廣西大學;2002年
4 李愛云;伍爾夫的詩學思想及其對中國文學的影響[D];湘潭大學;2002年
5 李新英;接受美學與翻譯中的歸化和異化[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6 汪焱;影響我國群眾性排球運動普及的主要因素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7 李敏;對話型語文教學的理論與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翟朝云;探究性閱讀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張華;中學語言教材范文編選的文化視野[D];四川師范大學;2003年
10 楊素梅;在語文教學中培育民族精神[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艷;;打牢基礎 科學訓練[J];老年教育(老年大學);2011年08期
2 牛姜;;淺析“視唱練耳”與聲樂學習[J];黃河之聲;2011年14期
3 李非非;;論鋼琴教學中學生樂感培養(yǎng)的重要性及培養(yǎng)策略[J];青年文學家;2011年11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徐青;;舞蹈《35 71 2-》創(chuàng)作有感[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智勇;原生態(tài)民歌:走上舞臺了,它還是它嗎?[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2 郭曉宇;北京奧運會頒獎音樂出爐[N];法制日報;2008年
3 南寧市文聯(lián)副主席 陸堅;讓大海的波濤融進大山的旋律[N];廣西日報;2007年
4 孫俊軍;石頭他朝成翡翠[N];中山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周同馨 安奮偉;三晉“合唱熱”[N];山西日報;2010年
6 陳海宇;多彩貴州:乘著歌聲的翅膀[N];貴州日報;2005年
7 ;民歌“創(chuàng)新”:該走什么路?[N];文藝報;2003年
8 新華社記者 程義峰 文萍;民歌,拿什么來拯救你[N];新華每日電訊;2003年
9 本報記者 龐革平;民歌眷戀的地方[N];人民日報;2009年
10 商報記者 姚鈺珂 鄭潔;北京將“三高”打造成中國新文化名片[N];北京商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黃漢華;抽象與原型——音樂符號論[D];暨南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許卓;論Web2.0平臺音樂符號的情感表達作用[D];復旦大學;2011年
2 代偉;中國大陸電影音畫關系的形態(tài)嬗變及其原因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王巖;語義學視野中的音樂意義研究[D];吉林藝術學院;2009年
4 邢萬里;天人合一的音樂美學—“音心對映論”研討述評[D];西北民族大學;2007年
5 王瑛;音樂符號意義下的音樂會練聲曲分析及啟示[D];云南藝術學院;2010年
6 魏曉凡;音樂社會學視野中的校歌功能與傳播[D];中國傳媒大學;2009年
7 王澤;電子音樂創(chuàng)作的符號性特征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8 夏賢智;西方音樂美學情感論視域下的李斯特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范宏;電影音樂的功能、歷史與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2886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1288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