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易經》太極之圓角度探析中國民族聲樂的韻律
本文關鍵詞:從《易經》太極之圓角度探析中國民族聲樂的韻律
【摘要】:《易經》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中國民族文化根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思想中的精髓"太極之圓"為民族藝術提供了可借鑒的辯證美學思想,對民族聲樂的理論與實踐均有較為深刻的啟示意義。民族聲樂需要向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哲學思想汲取養(yǎng)料,從而使自身實現(xiàn)更為廣闊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分類號】:J616.2
【正文快照】: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易經》中的“太極陰陽”學說乃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精華、中華民族的瑰寶。它指導著人們“正確地認識大自然的一切并在大自然母親懷中順利地生存、繁衍。”①同時它還蘊含著十分厚重的和諧論思想,這一思想也是當今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震;;對橫隔膜控制氣息法弊端的研究[J];民族音樂;2011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齊瑩;葉國輝三首改編民歌的藝術特點與演唱處理[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研討會在寧召開[J];中國音樂;1993年04期
2 許冬子;;和諧新天地(外二首)[J];北方音樂;2008年03期
3 王希異;;和諧之歌[J];歌海;2006年01期
4 羅樹林;;民族和諧之歌[J];音樂生活;2009年05期
5 朱積聚;劉程遠;;和諧時代[J];歌曲;2006年07期
6 王作中;;架起和諧的金橋(花兒)[J];黨的建設;2006年11期
7 胡應南;;和諧中華(歌詞)[J];中國民族;2006年12期
8 胡澤民;;和諧之歌(外一首)[J];歌迷大世界(江南音樂);2007年02期
9 孫岸文;;和諧的風一陣陣[J];黃河之聲;2006年02期
10 鞏建華;;和諧社會日子美[J];音樂生活;200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鈴;;和聲寫作與和聲分析的教學平衡[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洛秦;;“新史學”下的中國古代音樂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空間——唐代長安音樂社會生活研究的芻議[A];漢唐音樂史首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洛秦;;世界音樂研究的學術價值和文化意義[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5年
4 李紅蕾;;“母語”的回歸——淺談民族民間音樂在音樂教育中的地位[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5 杜曉十;;在理論與實踐間徘徊——三十年來我國高等師范院校和聲教學述評[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6 任方冰;;河南省豫北喪葬儀式用樂考察報告[A];山西長治賽社與樂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7 何敏;;學習國外先進教學方法 推進音樂課程改革[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8 項陽;;民間禮俗——傳統(tǒng)音聲技藝形式的文化生存空間[A];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章華英;;有關中國古琴音樂保護、傳承的幾點思考[A];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張武宜;;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流行音樂產制研究—以李宇春為例[A];中國傳媒大學第二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克清;感受和諧[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2 記者 茆雷磊 張玫;憤怒與批判 為了更和諧[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3 朱默涵;琴瑟和諧譜新曲 樂人共勉耀沈城[N];音樂周報;2000年
4 高龍章;中國民族民間歌舞盛典“四美”[N];音樂周報;2006年
5 徐鴻彬;香港中樂團:而立之年碩果累累[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6 深圳商報記者 何文琦 實習生 李佳佳;深交佛樂 深圳唱詩[N];深圳商報;2006年
7 倪蔚薇;梁溪古琴聲[N];無錫日報;2006年
8 晨光;在溫哥華展示中國傳統(tǒng)文化[N];中國文化報;2005年
9 李磊;由“原生態(tài)”音樂想到“七夕節(jié)”文化[N];桂林日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李小瑩;依據(jù)法律保護音樂遺產[N];中國藝術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黃昕;道布勒與美國高等舞蹈教育的發(fā)生之本質與關系探討[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2 袁瑾;漢傳佛教瑜伽焰口與全真道教鐵罐施食儀式音樂比較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3 林能杰;二十世紀日本學校音樂教育發(fā)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4 許銳;傳承與變異 互動與創(chuàng)新[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華;聲樂教學中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2 鄭娜;傳統(tǒng)文化視角下的朱踐耳鋼琴作品[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3 趙明;高師視唱教學“唱名法”的理論與實踐[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4 王慧;論聲樂課堂教學與舞臺藝術實踐的平衡[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5 劉暄;當代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范疇及其主要美學特征[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6 高歌;淺論“中國民族聲樂”[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7 牟媛;高師《鋼琴》課程的文化價值取向[D];廣西師范大學;2009年
8 崔學榮;音樂教育創(chuàng)新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9 施蕾;現(xiàn)代性的漂浮[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喬邦利;在多元化的進程中[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4年
,本文編號:12388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1238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