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學計算與音樂實踐的關系及音高選樣測量的初步論證
本文關鍵詞:律學計算與音樂實踐的關系及音高選樣測量的初步論證
更多相關文章: 律學 音樂實踐 定音音高 旋律音高 測音 音分
【摘要】:朱載X 《律學新說》載:"數(shù)乃死物,一定而不易;音乃活法,圓轉而無窮。音數(shù)二者,不可以一例論之。"這句話論證了理論計算的音高數(shù)據(jù)與音樂實踐之間的某種不對應關系,以及在音樂實踐中,一個音的音高具有是不斷圓轉變化的特性。當今許多學者也以不同形式論述過這些問題,指出律學計算與音樂實踐脫節(jié)的現(xiàn)象。至于脫節(jié)的程度和方式等問題,還需要運用更多方法,對音樂實踐中的音響作測量、分析等研究。文章在這一學術觀點的啟發(fā)下,沿著繆天瑞等前輩展望的研究道路,選用幾種計算機軟件,對部分藝術院校學生和知名演奏家的演奏音響,作了"定音音高"和"旋律音高"的測量,并得出一些能夠反映音樂實踐和理論計算之間關系的數(shù)據(jù),還作了成因的初步分析。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基金】:山東師范大學青年博士研究啟動基金資助
【分類號】:J612.1
【正文快照】: 明代朱載X 《律學新說·卷一·立均第九》載:“數(shù)乃死物,一定而不易;音乃活法,圓轉而無窮。音數(shù)二者,不可以一例論之。[1]”朱載X 又說:“律由聲制,非由度出”;[2]“上古造律,其次聽律,其后算律!;[3]“夫音生于數(shù)者,數(shù)真則音無不合矣。若音有不合之處,是數(shù)之未真也!盵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苗毅;AT-12型音準儀簡介[J];電聲技術;1988年03期
2 徐殿魁;王曉田;戴尊德;;山西夏縣東下馮遺址東區(qū)、中區(qū)發(fā)掘簡報[J];考古;1980年02期
3 高煒;李健民;;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發(fā)掘簡報[J];考古;1983年01期
4 陳欣;;“旋宮”問題的存在及其解決途徑[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8年03期
5 陳欣;;曾侯乙編鐘與興山三音歌關系之測音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9年01期
6 韓寶強;;論陜西民間音樂的律制[J];音樂學習與研究;1985年02期
7 馮沂;;河南舞陽賈湖新石器時代遺址第二至六次發(fā)掘簡報[J];文物;1989年01期
8 王文靜;;《拉克木卡姆》音列的測音與分析[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9 韓寶強;雙音鐘音樂性能之檢測[J];樂器;2002年07期
10 黃偉;;走進袖珍調律世界——JLZW2000-C2Ⅱ型鋼琴音準儀[J];樂器;2006年07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詠蓮;高師唱名教學體系的抉擇探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2 韓建業(yè);唐伐西夏與稷放丹朱[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3 李曉春;吳孝兵;馬陵合;;我國古代揚子鱷減少原因考證[J];動物學雜志;2006年01期
4 孫淑云;梅建軍;;中國古代鉛錫焊料的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5 鄭小爐;;東南地區(qū)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鎮(zhèn)”——古越族向嶺南遷徙的一個例證[J];邊疆考古研究;2003年00期
6 井中偉;;川渝地區(qū)出土銅戈及相關問題研究[J];邊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7 戴虎;;《伊犁賽乃姆》藝術形態(tài)特點研究[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8 馬振智;;試論秦國陵寢制度的特點[J];寶雞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1期
9 滕銘予;中國早期銅器有關問題的再探討[J];北方文物;1989年02期
10 郭智勇;;淺析陶寺文明形成的推動因素[J];滄桑;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楊志賢;;戰(zhàn)國秦漢出土簡帛的詞典學價值[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李先登;;論五帝時代[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五輯)——中國古都學會第十五屆年會暨新鄭古都與中原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3 王連葵;;河套和岱海地區(qū)夏商時期文化初探[A];內蒙古中南部原始文化研究文集[C];198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彬;西方鋼琴前奏曲的三個重要階段[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夏利N,
本文編號:12213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1221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