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不同歷史時期小提琴作品的演奏特征
本文關鍵詞:試論不同歷史時期小提琴作品的演奏特征
【摘要】:對不同歷史時期小提琴作品的演奏風格與演奏特征的了解與掌握,在小提琴專業(yè)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從17世紀意大利小提琴家柯萊里的奠基開始,小提琴演奏藝術經歷了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近現(xiàn)代時期等多個重要的歷史階段。在這些不同歷史時期所產生或演奏的小提琴音樂作品,由于受到當時不同人文主義與不同審美取向或不同演奏方式的影響,都十分明顯地表現(xiàn)出了它們不同的演奏風格與演奏特征。在專業(yè)教學中,如果能對不同歷史時期小提琴作品的演奏風格與演奏特征進行正確的把握與細致的區(qū)分,才有可能對樂曲演奏進行正確的藝術處理,讓演奏具有文化內涵,更加完美。
【作者單位】: 山西大學音樂學院管弦系;
【分類號】:J622.1
【正文快照】: 我國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先生他的《小提琴教學法精要》一文中曾指出:“要想真正了解一個作曲家的作品,就必須努力學習各個時代、不同作曲家的不同作品。”這段話的含意是很深刻的,他不單指我們在學習一部小提琴作品時要善于學習與收獲,或者只了解這部作品在整個小提琴音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立龍;;淺談歌唱發(fā)聲的方法糾正及新的聲樂教學理念[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2 張曉農;聲樂藝術之多元文化符號解析[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3 呂冬;;舞臺表演在音樂教育中的心理學意義[J];北方音樂;2010年12期
4 周寶全;;對“印象主義”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理解[J];長城;2009年04期
5 蘇振華;;巴羅克時期意大利小提琴音樂發(fā)展的重要作用[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7期
6 劉甲男;;淺談莫扎特的小提琴作品創(chuàng)作[J];成功(教育);2007年02期
7 章盈;;淺談小提琴左手的放松狀態(tài)[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04期
8 姚龍婷;;小提琴演奏中的相對性——緊張與松弛[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1年19期
9 熊祖鵬;理工類高校實行音樂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10 廖耀東;論新潮音樂[J];郴州師專學報(綜合版);1995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陳習;中國小提琴音樂創(chuàng)作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健;20世紀西方器樂演奏風格的結構特征及其形成原因[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3 郟而慷;論音樂演繹的忠實性與創(chuàng)造性[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爽;從勃拉姆斯晚期鋼琴小品op.116-op.119看其創(chuàng)作風格及演奏[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佘斐;小提琴換把中即興滑音的使用問題以及表現(xiàn)效果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吳宏微;初探《道德經》對小提琴演奏的啟示[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靜文;舒伯特小提琴奏鳴曲與其藝術歌曲作曲技法的相似性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謝婷婷;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第一樂章)的演奏分析[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6 陳靜;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標題音樂文學性的體現(xiàn)[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于芳;技術,讓音樂飛翔的翅膀—肖斯塔科維奇《a小調第一小提琴協(xié)奏曲》演奏技術與音樂表現(xiàn)的研究[D];星海音樂學院;2011年
8 韋志超;論海菲茲演奏弗蘭克《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之風格演變[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9 陳譽之;卡爾·斯塔米茨《D大調中提琴協(xié)奏曲》演奏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10 俞文婷;斯佩格對古典時期低音提琴演奏藝術的貢獻[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孟研;;小提琴作品的藝術風格[J];音樂生活;2008年08期
2 陳小莉;;中國小提琴音樂作品的演奏方法和特點[J];福建藝術;2009年05期
3 林彥君;;談小提琴在電影藝術中的特別運用與創(chuàng)新效果[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S2期
4 陸媛媛;;河南箏派的藝術風格及演奏特征[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5 趙純;演奏中國風格小提琴音樂作品的思考[J];中國音樂;1997年04期
6 李剛;;中國小提琴音樂的經典之作《夏夜》[J];樂器;2006年05期
7 張麗娜;;論維厄害DE小提琴音樂[J];黃河之聲;1999年06期
8 武慧,孟維平;北京小提琴音樂發(fā)展史述略[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9 陳習;;20世紀中國小提琴音樂中的民族因素——關于風格類型、素材運用和反映生活等方面的研究[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10 朱建;;小提琴復調音樂的一件珍品——巴赫的《恰空舞曲》[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198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楊正艷;;淺析藝術風格——論民族風格與時代風格[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2 林平;;論以音樂課提升學生靈魂素質[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張蓉;;俄羅斯民族樂派歌劇淺析[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4 馬磊;;淺談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A];山東省遠程教育學會第七屆遠程教育優(yōu)秀科研成果評獎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堯;寧峰:略有缺憾,,不乏驚喜[N];音樂周報;2011年
2 呂天璐;“海娃”堅持海味藝術風格[N];中國文化報;2006年
3 羅宏偉;“火紅的年代”怎么了?[N];音樂周報;2004年
4 廖盟書;廣東音樂的藝術風格與文化價值[N];中國文化報;2005年
5 王菡;田野采風切忌文化貴族心態(tài)[N];中國藝術報;2006年
6 種俐俐;民族民間舞蹈的自我定位[N];文藝報;2007年
7 芳禾;蔣國基帶您領略“自然之聲”[N];音樂周報;2007年
8 顏佳;苗歌與花垣苗家文化[N];團結報;2008年
9 宋翟;山西民歌千古傳唱[N];山西政協(xié)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王瑟;看,新疆舞蹈的翅膀在扇動[N];光明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仲立斌;京劇梅派唱腔藝術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左莉;對《長征組歌》藝術風格與演唱處理的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黨冬梅;門德爾松《意大利交響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陳瀟兒;羅九香客家箏藝術風格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4 郭瑾;威爾第和普契尼歌劇中女高音詠嘆調藝術風格與演唱特色之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李紅云;歌聲如詩[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吳蕾;論門德爾松鋼琴作品的藝術風格與創(chuàng)作思想[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7 魯菲;以克萊斯勒《中國花鼓》論中西方小提琴音樂的融合[D];蘭州大學;2012年
8 陳習;20世紀上半葉中國小提琴音樂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9 趙晶媛;中西音樂融合的典范[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劉瑾;馬思聰小提琴作品的民族化研究[D];青島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936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1193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