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與綜合——新時期本科視唱練耳教學探索
本文關鍵詞:多元與綜合——新時期本科視唱練耳教學探索
更多相關文章: 視唱練耳 本科教學 多元 綜合 教學內容 教學法
【摘要】:視唱練耳是所有音樂院校必須開設的一門音樂專業(yè)基礎課程,隨著音樂文化多元化的發(fā)展,作為音樂基礎教育的重點學科,如何進一步推進視唱練耳教學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理念,革新內容,營造多元信息教學氛圍,努力實現(xiàn)讓學生學有所獲、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是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為此,本文以音樂院校本科視唱練耳教學為切入點,在總結、歸納視唱練耳教學特征的前提下,結合音樂類、語言類其他課程的相似特征,以教學實例的方式提出"多元與綜合"的新時期本科視唱練耳教學方法,將視唱練耳各項基本訓練教學融合到不同的經(jīng)典音樂作品里去,從而為學生在課堂上提供一種復合性的多信息學習途徑,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單位時間里,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們的音樂能力。旨為本科視唱練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補充和參考。
【作者單位】: 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
【關鍵詞】: 視唱練耳 本科教學 多元 綜合 教學內容 教學法
【分類號】:J613.1
【正文快照】: 眾所周知,視唱練耳是一門音樂專業(yè)基礎課程。前蘇聯(lián)音樂教育家奧斯特洛夫斯基評價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組織并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訓練其積極地將聽覺運用到創(chuàng)作表演實踐中去”。實際正是如此,對我們從事視唱練耳教學的音樂教育工作者而言,我們需要不斷探索,在具體實施教學時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趙易山;王新華;;多元語境下的藝術高校視唱練耳學科改革新探——2008國際視唱練耳教學論壇暨中意視唱練耳教學藝術周紀要[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卉卉;;數(shù)字化環(huán)境下音樂教學軟件的開發(fā)——視唱教學輔助軟件“Mentor”的設計與分析[J];北方音樂;2012年04期
2 唐麗佳;;視唱練耳教學中消極因素分析和對策研究[J];大舞臺;2012年03期
3 謝云秀;;高職音樂教育視唱練耳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J];歌海;2009年04期
4 陳玉婷;;異曲同工 相得益彰——感受瑪利亞·帕樂慕莉講座與楊鴻年教授大師課[J];歌海;2009年06期
5 樊輝;;探討視唱練耳音準偏差的消除方法[J];甘肅高師學報;2011年06期
6 洪燕;;高校視唱練耳學科新時期的發(fā)展趨勢探析[J];大舞臺;2012年12期
7 牟新;;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黃河之聲;2011年03期
8 馬巖峰;;數(shù)字化多媒體技術在鋼琴即興伴奏教學中的應用[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9 姜慶敏;;談“音響色彩感”在音樂內心聽覺訓練中的作用[J];濟寧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10 李淼;;新形勢下高師視唱練耳教學的“適應與改變”[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年08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周雅婧;現(xiàn)代視唱練耳教學理念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焱;論三大學習理論對高校視唱練耳教學模式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3 彭翔;視唱練耳基礎教學心理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怡柳;國內部分音樂院校主干視唱教材的分析研究[D];西安音樂學院;2009年
5 張雯;國內音樂院校本科視唱練耳專業(yè)方向教學現(xiàn)狀分析與研究[D];西安音樂學院;2010年
6 張茜;視唱練耳共同課依據(jù)專業(yè)需要進行改革的設想[D];西安音樂學院;2012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傳貴;;多元智力理論對中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科學大眾;2008年09期
2 毛翼鵬;張東蓀的“多元交互主義”方法論及其時代貢獻[J];江淮論壇;2002年01期
3 劉玲;英語教法課“多元綜合教學模式”探討[J];黑龍江農墾師專學報;2001年02期
4 駱文湘;;從戲曲學員的視唱練耳教學談起[J];藝海;2007年05期
5 方黎蘋;;視唱練耳的感悟性[J];福建藝術;2008年03期
6 賀艷艷;;淺談視唱練耳學習[J];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7 唐繼利;;視唱練耳教學改革芻議[J];藝海;2008年02期
8 宋鑫宇;;淺談“樂理、視唱練耳在少兒鋼琴教學中的作用”[J];黃河之聲;2008年24期
9 賴敏云;;成人音樂教育《視唱練耳》教學初探[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09年05期
10 黃春燕;;視唱練耳與基本樂理的滲透教學[J];中國音樂教育;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孔劍;;淺談新加坡本科光電課程教育[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yè)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及協(xié)作委員會2009年全體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王恒;李敏;羅志勇;;面向本科的信息論與編碼教學方法改革研究[A];2011年全國通信安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3 ;抓學科建設,促本科教學[A];全國光學、光電和電子類專業(yè)教學經(jīng)驗交流、研討會專集[C];2002年
4 趙曉旭;湯卉;;中國高等學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yè)本科教學現(xiàn)狀調查與研究分析[A];高教改革研究與實踐(上冊)——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5 呂一波;;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推動本科教學水平提高[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6 薛潤東;;實驗教學在本科教學中的作用[A];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技術物資研究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吳業(yè)正;;序[A];制冷空調學科發(fā)展與教學研究——第六屆全國高等院校制冷空調學科發(fā)展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李虹;;我國高等院校會計信息化教學研究[A];第九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論文集(下)[C];2010年
9 常建華;冒曉莉;肖韶榮;;工程光學雙語教學探討[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10 薛潤東;;實驗課在本科教學中的作用[A];北京高教學會實驗室工作研究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玉蘭 劉茜 姚曉丹;看看高校本科教學[N];光明日報;2010年
2 張傳喜;武大資環(huán)學院對本科教學工作水平進行評估[N];中國測繪報;2005年
3 沈雪梅;通大本科教學接受教育部評估[N];南通日報;2007年
4 記者 莊力 通訊員 張海鵬;吉林師大把強化本科教學作為立校之本[N];四平日報;2007年
5 阮小遠;評估湛師本科教學[N];湛江日報;2007年
6 記者 劉佳麗;市人民醫(yī)院本科教學迎評自建工作進入新階段[N];定西日報;2007年
7 曹繼軍;上海師大啟動本科教學質量工程[N];光明日報;2007年
8 記者 許曉蕾邋通訊員 黎yN;肯定湛師本科教學工作水平[N];湛江日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劉先琴邋本報通訊員 趙耀鼎;打造優(yōu)勢學科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N];光明日報;2008年
10 本報實習生 何靈芝 本報記者 彭德倩;改革機制共享資源 科研“托舉”本科教學[N];解放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湘林;中國高校問責制度重構[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肖愛民;綜合的時代[D];吉林大學;2005年
3 潘衛(wèi)紅;康德的先驗想象力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6年
4 王雯靜;柔順機構動力學分析與綜合[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9年
5 楊冬江;中國近現(xiàn)代室內設計風格流變[D];中央美術學院;2006年
6 毛睿杰;高性能小型化平面濾波器設計與應用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7 孫秀莉;基于動作細化的異步電路自動綜合[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成都計算機應用研究所);2005年
8 付廣;泥質巖蓋層對各種相態(tài)天然氣封閉機理及其定量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6年
9 董t;譯者風格形成的立體多元辯證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10 陳金江;中國大學本科精英學院運行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馳;視唱練耳教學中的能力測評體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蔡紅華;教育發(fā)展新視野下對視唱練耳教學模式轉型的探索[D];星海音樂學院;2010年
3 周雅婧;現(xiàn)代視唱練耳教學理念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莫軍梅;高師體驗式視唱練耳教學的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5 張焱;論三大學習理論對高校視唱練耳教學模式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6 付強;“雙重樂感”理念下視唱練耳教學的初步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成來;多媒體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有效應用[D];西安音樂學院;2010年
8 張瀚元;當前高等音樂教育中視唱練耳教學的研究與思考[D];吉林藝術學院;2010年
9 羅延舒;高師視唱練耳教學中即興能力的培養(yǎng)[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10 蔣筱凡;陳洪《視唱教程》及其視唱練耳教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0873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108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