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電子音樂發(fā)展狀況探究
本文關鍵詞:中外電子音樂發(fā)展狀況探究
更多相關文章: 電子音樂 音樂藝術 發(fā)展狀況 音樂學院 中國電子 存在價值 藝術特征 音樂創(chuàng)作 音樂作品 思維模式
【摘要】:正伴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完善,電子音樂藝術可以說在各個方面都發(fā)揮了具有價值意義的作用。從創(chuàng)作到傳播、從審美到需求,都在不同側面反映了電子音樂的藝術特征和存在價值。拓寬了音樂的表現空間,并在音樂理念上徹底突破了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音樂開始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古典樂派、浪漫樂派、民族樂派、印象樂派等各個流派層出不窮,以及偶然音樂、具體音樂、無調性音樂元素
【作者單位】: 東華理工大學藝術學院;
【關鍵詞】: 電子音樂 音樂藝術 發(fā)展狀況 音樂學院 中國電子 存在價值 藝術特征 音樂創(chuàng)作 音樂作品 思維模式
【基金】:東華理工大學校長基金課題項目
【分類號】:J619
【正文快照】: 伴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完善,電子音樂藝術可以說在各個方面都發(fā)揮了具有價值意義的作用。從創(chuàng)作到傳播、從審美到需求,都在不同側面反映了電子音樂的藝術特征和存在價值。拓寬了音樂的表現空間,并在音樂理念上徹底突破了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音樂開始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古典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思軍;電子音樂作品制作技術的演進過程及計算機化趨勢[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鵬云;;解析GRM TOOLS對聲音的變形處理--兼論電子音樂中的兩種發(fā)展手法[A];2006北京國際電子音樂節(jié)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黃志鵬;我國音樂科技學科建設的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邵建平;計算機音樂的“人性化”及其實踐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5年
2 范翎;論計算機音樂中的音樂表現力[D];南京藝術學院;2006年
3 李聰;用數字音頻手段對拉威爾《波萊羅舞曲》進行音樂分析之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師琰;音樂創(chuàng)作中計算機音樂技術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段瑞雷;聆聽聲音的聲音[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6 何方;VSTi采樣音色在計算機音樂中的拓展作用[D];南京藝術學院;2007年
7 張睿博;“EARS”在中國適用性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8年
8 曹冠婷;電子音樂空間思維模式在陳曉勇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體現[D];武漢音樂學院;2008年
9 王占威;計算機音樂的教學和應用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10 柴慶偉;論復調思維在音響型電子音樂中的體現[D];武漢音樂學院;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思軍;電子音樂作品制作技術的演進過程及計算機化趨勢[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鄧懿;;試論中國當代電子音樂的藝術創(chuàng)新[J];黃河之聲;2008年07期
2 丁旭東;閆沖;;中國電子音樂學科體系的探索之路——對第三屆“電子音樂·數字化音樂藝術學科建設與發(fā)展”論壇的述評[J];藝術教育;2006年12期
3 任旭;;亦真亦幻的電子樂[J];科技智囊;1997年05期
4 高天康;;電子音樂與電子音響合成器[J];音樂世界;1980年04期
5 馮杰;;關于電子音樂審美的新思考[J];樂器;2009年07期
6 孫維佳;中國現代電子音樂中心舉辦系列活動[J];人民音樂;1995年04期
7 李皖 ,史文華;從計算通向民族——電子音樂(一)[J];視聽技術;1998年04期
8 MariKimura,胡永立;計算機音樂的演奏實踐[J];音樂探索;1999年03期
9 張小夫;電子音樂的第一次浪潮“磁帶音樂”連載(四)[J];樂器;2001年06期
10 張小夫;電子音樂的概念界定[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苗笛;;維也納音樂文化給哈爾濱音樂的啟示與思考[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三[C];2005年
2 孫展;;具體音樂與電子音樂的相互滲透——電子音響型作品《Who’s Voice(1998)》的制作札記[A];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影視科技論文集[C];2002年
3 謝建平;;淺談音樂藝術中情感表現的本質與特殊性[A];春華秋實——江蘇省美學學會(1981—2001)紀念文集[C];2001年
4 周海宏;;音樂欣賞課相關的美學、心理學問題分析(講座提綱)[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孫鵬;胡英華;;關于音樂藝術的特殊性問題[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6 宋慧琳;;高職院校音樂藝術教育研究與分析[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蘇布德;;2008年下半年“蒙古族傳統(tǒng)音樂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研究”計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蒙古卷)[C];2010年
8 肖湛;許海;;時間藝術與空間藝術——論音樂和其他藝術的區(qū)別[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余曉玲;;關于音樂教育的一點認識[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10 吳式鍇;;有關和聲專業(yè)課教學根基的思考[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感受一種音樂氣質[N];中國文化報;2003年
2 本報記者 蔡萌;品牌企業(yè)與藝術結緣的背后[N];中國文化報;2010年
3 牛寒婷;籃協(xié)為何禁《忐忑》?[N];中國藝術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吳子桐;不朽的音樂 偉大的悲情[N];中華讀書報;2010年
5 朱榕;沖淡典雅的中國古代音樂藝術[N];中國檔案報;2004年
6 記者 鐘鐳;湘南學院音樂藝術周激情啟幕[N];郴州日報;2005年
7 陳玉玉;生動活潑的音樂藝術俱樂部[N];中國藝術報;2006年
8 遼寧省文化廳副廳長 劉效炎;繁榮音樂藝術 謳歌偉大時代[N];中國文化報;2000年
9 胡克非;“中國樂谷”研討金點子[N];音樂周報;2011年
10 張佳林;自然何需回歸[N];音樂周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梁嘯岳;音樂沉寂[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2 周佼佼;電子音樂作品的“分層解讀法”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3 劉思軍;中國電子音樂作品中的東方語境[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4 黃志鵬;我國音樂科技學科建設的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5 姜小鵬;論喬治·克拉姆音樂中的音色與織體[D];上海音樂學院;2004年
6 趙禮;萌芽·彌撒·基因·遺傳[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7 張璐倩;黑格爾音樂美學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8 吳粵北;先鋒派實驗音樂之涅i肹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9 肖武雄;頻譜音樂的組織結構[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10 盧璐;高為杰現代音樂創(chuàng)作技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旭;用母語說話[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2 謝晶晶;不同話語視角的上海三大報紙對音樂事件的表達與建構[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3 趙璞;從“改造國民性”看中國近代社會思潮對中國近代音樂文化的滲透[D];西安音樂學院;2011年
4 楊艷麗;關于印度尼西亞巽他人佳美蘭音樂德宮的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5 盧晶晶;北印度雅曼拉格的分析與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6 李s,
本文編號:10420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1042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