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音樂藝術論文 >

南陽漢畫像石中的彈撥類樂器圖像考疑

發(fā)布時間:2017-10-03 23:10

  本文關鍵詞:南陽漢畫像石中的彈撥類樂器圖像考疑


  更多相關文章: 漢畫像石


【摘要】:彈撥類樂器“箏”、“琴”、“瑟”同為漢樂府中的主要樂器,但在南陽漢畫像石的彈撥類樂器圖像中有“琴”和“瑟”,而未見“箏”,這與事實不相符,不禁令人疑竇叢生。由古至今,“琴”、“瑟”、“箏”經(jīng)常為世人分辨不清:由于這三種樂器不僅演奏方法相似且形制大小相當,而漢畫制作多采用裝飾性手法,有一定的隨意性,因此很難僅用“微觀”辨識。另外,“琴”、“瑟”自古一直被文人雅士階層所持用,多用于祭祀典禮或宮廷雅樂中;“箏”適用于宴饗伴奏,娛樂性質明顯,多用于俗樂。而雅樂傳承到漢代只能記其鏗摋鼓舞,不能言其義,俗樂在漢代的發(fā)展已勢不可擋,因此“箏”的使用范圍當比“琴”、“瑟”更廣范。基于此,本文擬分為三章,就南陽漢畫中彈撥類樂器的具體圖像做一考探。本文的第一章:南陽漢畫像石的音樂圖像概況。對南陽漢畫特殊的政治背景、音樂圖像特征略作介紹,并綜合整理了被廣泛釋義為“琴”、“瑟”的彈撥類樂器圖像,對比分析后發(fā)現(xiàn)與事實不符之處,指出問題所在;第二章:對“琴”、“瑟”圖像的質疑。主要結合漢樂尚俗的特征,并查閱文獻發(fā)現(xiàn)“琴”、“瑟”自古便具有雅樂特性,而“箏”卻被視為俗文化的象征,加上“箏”在漢樂府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為南陽漢畫中彈“箏”圖像的存在提出詳實的理論依據(jù);第三章:南陽漢畫像石彈“箏”圖像考辨。通過文獻與出土資料還原漢時“箏”的形制特征、演奏姿勢,提出事實依據(jù),揭示“箏”被誤認為其他樂器的原因,以二重證據(jù)法辨別出漢畫中的彈“箏”圖像。
【關鍵詞】:漢畫像石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632.3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緒論7-15
  • 一、本課題研究的動機及意義7-9
  • 二、本課題的研究現(xiàn)狀9-12
  • 1、與本課題相關的著作述略9-10
  • 2、與本課題相關的文論梳理10-12
  • 三、本課題的研究目標12-15
  • 第一章 南陽漢畫像石的音樂圖像概況15-33
  • 第一節(jié) 漢畫像石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略說15-19
  • 第二節(jié) 南陽漢畫像石的音樂圖像特征19-24
  • 一、“疏朗型”的畫面布局20-21
  • 二、豐富生動的畫面內容21-24
  • 第三節(jié) 彈撥類樂器圖像概況24-33
  • 一、撫“琴”圖像25-27
  • 二、鼓“瑟”圖像27-33
  • 第二章 對“琴”、“瑟”圖像的質疑33-49
  • 第一節(jié) 相關“琴”、“瑟”圖像之我辨33-42
  • 一、南陽漢畫中為“琴”的圖像34-38
  • 二、南陽漢畫中為“琴”的圖像38-42
  • 第二節(jié)“琴”、“瑟”樂器的雅樂文化屬性42-45
  • 一、琴瑟與禮樂文化42-43
  • 二、與“士”的關系43-45
  • 第三節(jié) 漢代音樂的尚俗特征45-49
  • 第三章 南陽漢畫像石彈“箏”圖像考辨49-65
  • 第一節(jié)“箏”在漢代俗樂中應有的地位49-52
  • 一、先秦時期的“箏”49-50
  • 二、漢樂府中的“箏”50-52
  • 第二節(jié)“箏”的演奏姿勢之衍變52-58
  • 一、趺坐式52-53
  • 二、凳坐式53-55
  • 三、站立式55-58
  • 第三節(jié) 疑似彈“箏”漢畫像摭例58-65
  • 一、“箏”的形制略說58-60
  • 二、“七孔橋樂舞畫像石”中的“箏”考60-62
  • 三、“西郊樂舞畫像石”中的“箏”辨62-65
  • 結語65-66
  • 參考文獻66-69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69-70
  • 致謝7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國新,楊絮飛;寓奇巧于平淡之中——南陽漢畫像石藝術語言分析[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2 周子強;獨特的構成形式——南陽漢畫像石的構成形式[J];美與時代;2005年03期

3 尚勇;;論南陽漢畫像石的造型語言[J];電影評介;2006年19期

4 文永杰;;南陽漢畫像石中的平面構成藝術[J];美與時代;2006年11期

5 孫緒靜;;淺探南陽漢畫像石中四神之虎[J];科學之友(B版);2008年01期

6 葉樂;;論南陽漢畫像石的線條運用[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7 楊曉瑜;;南陽漢畫像石中的和諧思想及其現(xiàn)代意義[J];大舞臺(雙月號);2008年05期

8 韓冰;;南陽漢畫像石中的人物藝術表現(xiàn)形式[J];南都學壇;2008年04期

9 徐永斌;;略談南陽漢畫像石[J];美術觀察;2008年09期

10 徐永斌;;論南陽漢畫像石中的肌理構成[J];美術大觀;2008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麗;;南陽漢畫像石中的建筑選介[A];大漢雄風——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張露露;;淺論南陽漢畫像石中的熊圖像[A];大漢雄風——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黃雅峰;;南陽漢畫像石的藝術風格[A];中國漢畫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上)[C];2004年

4 馬驥;;南陽漢畫像石中車的選介[A];大漢雄風——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馬驥;;南陽漢畫像石中的天文星座圖[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高旋;;南陽漢畫像石民居建筑藝術淺析[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楊絮飛;;以謝赫“六法”形式談南陽漢畫像石“六美”[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凌皆兵;王清建;;試析南陽漢畫像石的藝術特色[A];大漢雄風——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孫怡村;;淺析南陽漢畫像石天文圖像之功能[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王明麗;;漢代角抵表演在南陽漢畫像石中的藝術表現(xiàn)[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記者 莊建;國圖展出 南陽漢畫像石拓片[N];光明日報;2012年

2 張文華;南陽漢畫像石[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3 本報記者 金濤;片石記千秋[N];中國藝術報;2012年

4 本報記者 陳茁 本報通訊員 王韜;我省“南陽漢畫像石陳列”榜上有名[N];河南日報;2001年

5 呂風林;漢代的“闕”[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艷霞;南陽漢畫像石圖案裝飾藝術研究[D];江南大學;2009年

2 張怡;南陽漢畫像石祥瑞圖形研究[D];中原工學院;2010年

3 桂雪;淺析南陽漢畫像石中的樂舞形象[D];鄭州大學;2012年

4 徐玉玲;南陽漢畫像石中的動物肖形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5 苗頎;南陽漢畫像石中的彈撥類樂器圖像考疑[D];上海師范大學;2016年

6 黃姍姍;南陽漢畫像石的龍圖像對現(xiàn)代設計的新啟示[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7 韓新冰;“南陽漢畫像石”翻譯實踐報告[D];信陽師范學院;2015年

8 徐永斌;南陽漢畫像石圖像發(fā)展演變暨工藝之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9 陳向峰;南陽漢畫像石“符號化”圖像藝術的主體性研究及人本設計理念啟示[D];重慶大學;2011年

10 栗夏蒙;南陽漢畫像石墓門初步研究[D];鄭州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96724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96724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479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