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聲樂教學中“多聲部表演唱”的課程探索
本文關(guān)鍵詞:高師聲樂教學中“多聲部表演唱”的課程探索
【摘要】:本文首先剖析了當前高師聲樂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繼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在高師聲樂教學中應當建立"多聲部表演唱"的教學體系的三個要點:明確高師聲樂教學的目標,進行重唱與多聲部表演唱的訓練;重視多聲部表演唱教材的編寫和創(chuàng)作;重視對能夠進行多聲部表演唱人才的培養(yǎng)。最后還提出了多聲部表演唱課程的檢驗方式。
【作者單位】: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關(guān)鍵詞】: 高師 教學 多聲部表演唱
【基金】:2014年江西省教改課題《高師聲樂教學中(多聲部表演唱)的教學體系創(chuàng)新與實踐研究》研究成果(JXJG-14-10-15)
【分類號】:J616-4;G652
【正文快照】: 一、當前高師聲樂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我國高師音樂專業(yè)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課程的設置基本來源于1927年建立的國立音樂院(今上海音樂學院),而國立音樂院的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則是由當時的院長蕭友梅由德國的萊比錫音樂學院引進的。所以這種專業(yè)音樂院校的課程設置主要是由聲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湘;論多聲部視唱訓練[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1998年01期
2 張務音;淺論多聲部視唱的訓練要點[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3 顧秋;;對小學低段多聲部教學的幾點思考[J];音樂時空;2014年13期
4 黃鐘警;;女人和多聲部大歌[J];民族文學;1988年11期
5 曾祥慧;;活態(tài)文化 活態(tài)環(huán)境 活態(tài)保護——苗族多聲部情歌的保護模式探討[J];貴州民族研究;2008年06期
6 王丹;;臺江苗族多聲部情歌的文化生境與獨特魅力[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shù)版);2010年04期
7 徐勞立;單片機多聲部樂音發(fā)生系統(tǒng)[J];樂器;1994年04期
8 梁甫基;多聲部壯歌擴展調(diào)性的特色[J];藝術(shù)探索;1997年S1期
9 王清濤;;論笙的多聲部發(fā)展[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05期
10 黃茜;趙清;;論多聲部視唱中內(nèi)心和聲感的培養(yǎng)[J];音樂創(chuàng)作;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彭程;多聲部的靈魂吟唱[N];文藝報;2014年
2 蘇海鵬 記者 孔芒;3個藏族高手壯大古藺文藝“多聲部”[N];四川日報;2012年
3 夏紹堅;“多聲部”唱響“協(xié)奏曲”[N];楚雄日報(漢);2014年
4 李沙青;從農(nóng)民的多聲部合唱說起[N];云南日報;2000年
5 本報記者 張曉敏;天津規(guī)范執(zhí)法:多聲部合奏 好聲音齊響[N];人民法院報;2013年
6 卓勇良;浙江城市化:多聲部合唱[N];浙江日報;2013年
7 王洪林 克久 本報記者 何茜;阿壩“原生態(tài)”央視大亮嗓[N];四川日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云夢澤;音樂下鄉(xiāng),我需要支持[N];中國婦女報;2014年
9 彭剛善 趙興 張進 孟航宇;普世之美 和諧安康[N];黔西南日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陳秋彤;多聲部視唱教學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2 賀曉加;律動在合唱團訓練中的運用[D];中國音樂學院;2016年
3 王雅坤;基礎音樂教育中多聲部訓練的實踐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4年
4 李相辰;多聲部視唱訓練在視唱教學中的研究與運用[D];吉林藝術(shù)學院;2010年
5 李盼;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多聲部視唱教學的新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繆思捷;5~6歲幼兒多聲部歌唱的教學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7 王瑗;視唱教學中的無伴奏多聲部重唱訓練[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8 王莉;多聲部合唱對罪犯心理健康狀況的干預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5500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550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