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引領我走進希望的田野——嶺南音樂文化學人自述
發(fā)布時間:2022-09-28 17:06
<正>我的學術道路說來簡單,頭二十幾年邊成長求學,邊選道鋪路。畢業(yè)分配后,三十年廣西,三十年廣東。在民族音樂理論研究和音樂史論教學兩條道路上一路走來,從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一直到廣東省文藝研究所研究員和副所長崗位上離休。曾任中國傳統音樂學會、中國音樂史學會的首屆理事,是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人類學學會會員。寫過不少論文,出版過三本(四冊)專著。研究領域,從壯族民歌開始,到廣西各族民歌的采集與研究;從《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廣西卷》①的文字總撰稿,到《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廣東卷(原
【文章頁數】:13 頁
【文章目錄】:
一、軍旅歌舞與鄉(xiāng)土民歌的啟蒙
二、求學深造與導師指點的愿景
三、八桂文化與嶺南音樂的初識
四、田野實踐與普查采風的創(chuàng)舉
五、音樂史論教學與“音樂學”專業(yè)實驗班
六、“腳印”“階梯”與“方向”“方法”的轉型
七、廣府歌樂研究與探索嶺南文化之本
八、壯族歌樂研究與探索嶺南文化之源
九、多聲部民歌研究與探索嶺南文化之光
十、學路結晶與學術著作的補白
(一) 《浩歌》
(二) 《越歌:嶺南本土歌樂文化論》
(三) 《音樂文化論稿——音樂學的文化學視野》
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嶺南區(qū)域音樂文化研究導論[J]. 馮明洋.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2013(03)
[2]歌樂文化研究新說——讀《越歌》札記[J]. 于林青. 人民音樂. 2007(05)
[3]民歌研究的新境域 人生體驗的銘感錄——為馮明洋《越歌——嶺南本土歌樂文化論》作序[J]. 喬建中.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2006(01)
[4]音樂學的文化學視野——音樂文化學嶺南15年概覽[J]. 馮明洋.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2006(01)
[5]“百越文化”中的音樂[J]. 馮明洋. 中國音樂學. 1988(03)
[6]腔口論——壯族“雙聲”的北路風格探微[J]. 馮明洋. 音樂研究. 1987(04)
[7]民族音樂研究與系統理論的方法論思考[J]. 馮明洋. 民族藝術. 1986(01)
[8]史論教學的新趨勢[J]. 馮明洋. 人民音樂. 1986(03)
[9]壯族“雙聲”的腔調類論[J]. 馮明洋. 音樂研究. 1985(04)
本文編號:3682047
【文章頁數】:13 頁
【文章目錄】:
一、軍旅歌舞與鄉(xiāng)土民歌的啟蒙
二、求學深造與導師指點的愿景
三、八桂文化與嶺南音樂的初識
四、田野實踐與普查采風的創(chuàng)舉
五、音樂史論教學與“音樂學”專業(yè)實驗班
六、“腳印”“階梯”與“方向”“方法”的轉型
七、廣府歌樂研究與探索嶺南文化之本
八、壯族歌樂研究與探索嶺南文化之源
九、多聲部民歌研究與探索嶺南文化之光
十、學路結晶與學術著作的補白
(一) 《浩歌》
(二) 《越歌:嶺南本土歌樂文化論》
(三) 《音樂文化論稿——音樂學的文化學視野》
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嶺南區(qū)域音樂文化研究導論[J]. 馮明洋.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2013(03)
[2]歌樂文化研究新說——讀《越歌》札記[J]. 于林青. 人民音樂. 2007(05)
[3]民歌研究的新境域 人生體驗的銘感錄——為馮明洋《越歌——嶺南本土歌樂文化論》作序[J]. 喬建中.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2006(01)
[4]音樂學的文化學視野——音樂文化學嶺南15年概覽[J]. 馮明洋.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2006(01)
[5]“百越文化”中的音樂[J]. 馮明洋. 中國音樂學. 1988(03)
[6]腔口論——壯族“雙聲”的北路風格探微[J]. 馮明洋. 音樂研究. 1987(04)
[7]民族音樂研究與系統理論的方法論思考[J]. 馮明洋. 民族藝術. 1986(01)
[8]史論教學的新趨勢[J]. 馮明洋. 人民音樂. 1986(03)
[9]壯族“雙聲”的腔調類論[J]. 馮明洋. 音樂研究. 1985(04)
本文編號:36820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368204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