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遼金排簫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2-01-24 19:50
排簫是一種傳統(tǒng)的多管氣鳴類吹奏樂器,其在中國的發(fā)展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據(jù)史料記載,排簫由舜所造,是樂舞《韶》的主要伴奏樂器;西周至戰(zhàn)國時期,排簫使用于郊廟祭祀之樂,奠定了其在雅樂中“禮器”的重要地位;秦漢時期排簫發(fā)展興盛,廣泛用于鼓吹樂和樂舞百戲,排簫形象多見于大量畫像石、樂舞俑圖像中;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東傳,排簫在繼承漢代排簫特征的基礎(chǔ)上開始與佛教音樂相結(jié)合;隋唐時期排簫迎來其發(fā)展的高峰,全面應(yīng)用于雅樂、燕樂、鼓吹樂和宗教音樂之中;宋元之際排簫的使用范圍大幅度縮減;明清時期排簫只用于雅樂之中,一直到雅樂體系瓦解。宋遼金是排簫發(fā)展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時期,排簫的形制以及應(yīng)用等情況都在發(fā)生變化。排簫在其整個發(fā)展進程中,留下了大量的文獻記載和以多種方式呈現(xiàn)的圖像資料,這些文獻資料與具有生動性、直觀性的圖像資料為排簫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jù)和寶貴資料。本論文分為四個部分,以宋遼金時期排簫的文獻記載和圖像資料為主要研究對象,對歷史中排簫稱謂的變化、宋遼金時期排簫圖像呈現(xiàn)出的形制特征以及宋遼金時期排簫的應(yīng)用場合、在不同樂隊組合中的應(yīng)用情況進行分析與研究,進而全面了解這一歷史時期排簫的發(fā)展特點。第一部分:...
【文章來源】:西安音樂學(xué)院陜西省
【文章頁數(shù)】:134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1禹州白沙宋墓樂舞壁畫及排簫①
第二章宋遼金排簫之圖像概述25圖2-1-1禹州白沙宋墓樂舞壁畫及排簫①(二)宋代高平陳塸開化寺奏樂壁畫之排簫(圖2-1-2)山西省高平縣的開化寺大雄寶殿內(nèi),四壁繪有宋代畫工郭發(fā)所繪講述佛傳故事的壁畫。大殿北壁東邊中隅有一幅宮廷樂舞圖,圖中間兩位舞伎相對而舞,兩側(cè)為伴奏樂隊,左側(cè)有六人,所持樂器有排簫、琵琶、鼓、笛、笙,右側(cè)樂人所持樂器有拍板、橫笛、鼗鼓、豎箜篌、笙、大鼓等。壁畫中吹奏排簫的樂人位于壁畫左側(cè)前排靠右邊的位置,所持排簫為管長相等、上下齊平的等管式,排簫幾乎與樂人的面部等寬,管數(shù)為十一管,管身由紅色木框架固定,橫向長方形木板高度約為管長的一半,排簫左右兩側(cè)的木架向下延伸作為手柄,樂人雙手握手柄作吹奏狀。演奏者為女性樂人。圖2-1-2宋開化寺宮廷樂舞圖局部及排簫②(三)平定姜家溝1號宋墓樂舞壁畫之排簫(圖2-1-3)山西平定縣姜家溝村1991年11月出土了一座北宋時期的仿木結(jié)構(gòu)磚雕單室墓,墓室東南壁繪有一幅樂舞圖,壁畫中間有兩名舞者側(cè)身而舞,七名奏樂女子在舞者身后呈弧形排列,樂人所執(zhí)樂器從左起依次為方響、洞簫、笙、排簫,曲項琵琶,拍板,架鼓!吨袊魳肺奈锎笙·山西卷》描述壁畫中的排簫為雙排管排簫,筆者對比①趙世綱.中國音樂文物大系河南卷[M].鄭州:大象出版社,1996.12:147.②項陽、陶正剛.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山西卷[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0:242.
西安音樂學(xué)院碩士論文26同時期樂舞壁畫中的排簫,認為該排簫是管長相等、上下齊平的等管式,排簫比樂人的面部略寬且比肩部略窄,管數(shù)約為十二管,用繩索在上、下兩端固定,與“禹州白沙宋墓”壁畫中的排簫極為相似,呈弧形排列,在視覺上才會呈現(xiàn)上寬下窄的樣式,所謂“雙排管”可能是繪畫工匠“失誤”導(dǎo)致,還需進一步考證。圖2-1-3平定姜家溝1號宋墓樂舞壁畫及排簫①(四)宋代定州凈眾院舍利塔地宮哀樂壁畫之排簫(圖2-1-4、2-1-5)定縣博物館于1969年先后發(fā)掘清理了兩座宋代塔基,其中的6號塔基下地宮內(nèi),東西兩壁各彩繪戎裝伎樂天人6身,東壁6人所奏樂器自南向北依次為拍板、笙、橫笛、琵琶、排簫和篳篥。西壁6人所持樂器與東壁稍有不同,自南至北分別為拍板、橫笛、鼗鼓、排簫、笙和篳篥,其中排簫與東壁幾乎無異。圖2-1-4宋定州凈眾院舍利塔地宮東壁哀樂壁畫及排簫②圖2-1-5宋定州凈眾院舍利塔地宮西壁哀樂壁畫及排簫③①項陽、陶正剛.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山西卷[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0:244.②苗建華、吳東風(fēng).中國音樂文物中國音樂文物大系2·河北卷[M].河南:大象出版社,2008:199.③苗建華、吳東風(fēng).中國音樂文物中國音樂文物大系2·河北卷[M].河南:大象出版社,2008:20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河南郾城彼岸寺經(jīng)幢樂器雕刻考釋[J]. 賈冬. 中原文物. 2016(05)
[2]西方音樂圖像學(xué)的發(fā)展歷史及國內(nèi)外音樂舞蹈圖像研究現(xiàn)狀述評[J]. 王玲. 民族藝術(shù)研究. 2015(05)
[3]中國排簫的發(fā)展脈絡(luò)及歷史地位[J]. 林靜. 齊魯藝苑. 2012(01)
[4]宋代宮廷雅樂樂器與樂隊考[J]. 田耀農(nóng). 音樂研究. 2010(04)
[5]宋代音樂研究的特征分析與反思(下)[J]. 洛秦. 中央音樂學(xué)院學(xué)報. 2010(02)
[6]宋代音樂研究的特征分析與反思(上)[J]. 洛秦. 中央音樂學(xué)院學(xué)報. 2010(01)
[7]排簫初探[J]. 梅本紅. 遵義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06(01)
[8]洞簫·尺八小考[J]. 梅本紅. 遵義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05(01)
[9]鼓吹十二案考釋[J]. 許繼起. 中國音樂學(xué). 2004(04)
[10]敦煌壁畫上的吹奏樂器[J]. 莊壯. 交響.西安音樂學(xué)院學(xué)報. 2003(04)
博士論文
[1]遼朝禮制研究[D]. 王凱.吉林大學(xué) 2017
[2]宋遼金樂舞服飾藝術(shù)研究[D]. 程雅娟.蘇州大學(xué) 2013
[3]宋代宮廷音樂制度研究[D]. 康瑞軍.上海音樂學(xué)院 2007
[4]遼金元三史樂志研究[D]. 王福利.揚州大學(xué) 2001
[5]宋史樂志研究[D]. 李方元.揚州大學(xué) 2001
碩士論文
[1]音樂圖像學(xué)在音樂學(xué)視域下的探究[D]. 肖瑤.南昌大學(xué) 2018
[2]論中國排簫的發(fā)展歷程及其前景[D]. 唐瑩瑩.沈陽師范大學(xué) 2018
[3]兩宋、遼、金宮廷吉禮用樂研究[D]. 易霜泉.上海音樂學(xué)院 2015
[4]宋代鼓吹樂研究[D]. 孫會潔.河南大學(xué) 2015
[5]陳旸《樂書》中的音樂圖像研究[D]. 原帥.山西大學(xué) 2014
[6]阿亞庫喬魯里科恰十字架節(jié)排簫音樂研究[D]. 孫波.中央音樂學(xué)院 2013
[7]契丹遼國音樂圖像研究[D]. 張偉彬.河北師范大學(xué) 2012
[8]隋唐排簫初探[D]. 楊潔.天津音樂學(xué)院 2012
[9]晉東南地區(qū)石刻文物的音樂圖像研究[D]. 杜卓慧.山西大學(xué) 2010
[10]云岡石窟樂伎研究[D]. 侯峰.陜西師范大學(xué) 2010
本文編號:3607197
【文章來源】:西安音樂學(xué)院陜西省
【文章頁數(shù)】:134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1禹州白沙宋墓樂舞壁畫及排簫①
第二章宋遼金排簫之圖像概述25圖2-1-1禹州白沙宋墓樂舞壁畫及排簫①(二)宋代高平陳塸開化寺奏樂壁畫之排簫(圖2-1-2)山西省高平縣的開化寺大雄寶殿內(nèi),四壁繪有宋代畫工郭發(fā)所繪講述佛傳故事的壁畫。大殿北壁東邊中隅有一幅宮廷樂舞圖,圖中間兩位舞伎相對而舞,兩側(cè)為伴奏樂隊,左側(cè)有六人,所持樂器有排簫、琵琶、鼓、笛、笙,右側(cè)樂人所持樂器有拍板、橫笛、鼗鼓、豎箜篌、笙、大鼓等。壁畫中吹奏排簫的樂人位于壁畫左側(cè)前排靠右邊的位置,所持排簫為管長相等、上下齊平的等管式,排簫幾乎與樂人的面部等寬,管數(shù)為十一管,管身由紅色木框架固定,橫向長方形木板高度約為管長的一半,排簫左右兩側(cè)的木架向下延伸作為手柄,樂人雙手握手柄作吹奏狀。演奏者為女性樂人。圖2-1-2宋開化寺宮廷樂舞圖局部及排簫②(三)平定姜家溝1號宋墓樂舞壁畫之排簫(圖2-1-3)山西平定縣姜家溝村1991年11月出土了一座北宋時期的仿木結(jié)構(gòu)磚雕單室墓,墓室東南壁繪有一幅樂舞圖,壁畫中間有兩名舞者側(cè)身而舞,七名奏樂女子在舞者身后呈弧形排列,樂人所執(zhí)樂器從左起依次為方響、洞簫、笙、排簫,曲項琵琶,拍板,架鼓!吨袊魳肺奈锎笙·山西卷》描述壁畫中的排簫為雙排管排簫,筆者對比①趙世綱.中國音樂文物大系河南卷[M].鄭州:大象出版社,1996.12:147.②項陽、陶正剛.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山西卷[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0:242.
西安音樂學(xué)院碩士論文26同時期樂舞壁畫中的排簫,認為該排簫是管長相等、上下齊平的等管式,排簫比樂人的面部略寬且比肩部略窄,管數(shù)約為十二管,用繩索在上、下兩端固定,與“禹州白沙宋墓”壁畫中的排簫極為相似,呈弧形排列,在視覺上才會呈現(xiàn)上寬下窄的樣式,所謂“雙排管”可能是繪畫工匠“失誤”導(dǎo)致,還需進一步考證。圖2-1-3平定姜家溝1號宋墓樂舞壁畫及排簫①(四)宋代定州凈眾院舍利塔地宮哀樂壁畫之排簫(圖2-1-4、2-1-5)定縣博物館于1969年先后發(fā)掘清理了兩座宋代塔基,其中的6號塔基下地宮內(nèi),東西兩壁各彩繪戎裝伎樂天人6身,東壁6人所奏樂器自南向北依次為拍板、笙、橫笛、琵琶、排簫和篳篥。西壁6人所持樂器與東壁稍有不同,自南至北分別為拍板、橫笛、鼗鼓、排簫、笙和篳篥,其中排簫與東壁幾乎無異。圖2-1-4宋定州凈眾院舍利塔地宮東壁哀樂壁畫及排簫②圖2-1-5宋定州凈眾院舍利塔地宮西壁哀樂壁畫及排簫③①項陽、陶正剛.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山西卷[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0:244.②苗建華、吳東風(fēng).中國音樂文物中國音樂文物大系2·河北卷[M].河南:大象出版社,2008:199.③苗建華、吳東風(fēng).中國音樂文物中國音樂文物大系2·河北卷[M].河南:大象出版社,2008:20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河南郾城彼岸寺經(jīng)幢樂器雕刻考釋[J]. 賈冬. 中原文物. 2016(05)
[2]西方音樂圖像學(xué)的發(fā)展歷史及國內(nèi)外音樂舞蹈圖像研究現(xiàn)狀述評[J]. 王玲. 民族藝術(shù)研究. 2015(05)
[3]中國排簫的發(fā)展脈絡(luò)及歷史地位[J]. 林靜. 齊魯藝苑. 2012(01)
[4]宋代宮廷雅樂樂器與樂隊考[J]. 田耀農(nóng). 音樂研究. 2010(04)
[5]宋代音樂研究的特征分析與反思(下)[J]. 洛秦. 中央音樂學(xué)院學(xué)報. 2010(02)
[6]宋代音樂研究的特征分析與反思(上)[J]. 洛秦. 中央音樂學(xué)院學(xué)報. 2010(01)
[7]排簫初探[J]. 梅本紅. 遵義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06(01)
[8]洞簫·尺八小考[J]. 梅本紅. 遵義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05(01)
[9]鼓吹十二案考釋[J]. 許繼起. 中國音樂學(xué). 2004(04)
[10]敦煌壁畫上的吹奏樂器[J]. 莊壯. 交響.西安音樂學(xué)院學(xué)報. 2003(04)
博士論文
[1]遼朝禮制研究[D]. 王凱.吉林大學(xué) 2017
[2]宋遼金樂舞服飾藝術(shù)研究[D]. 程雅娟.蘇州大學(xué) 2013
[3]宋代宮廷音樂制度研究[D]. 康瑞軍.上海音樂學(xué)院 2007
[4]遼金元三史樂志研究[D]. 王福利.揚州大學(xué) 2001
[5]宋史樂志研究[D]. 李方元.揚州大學(xué) 2001
碩士論文
[1]音樂圖像學(xué)在音樂學(xué)視域下的探究[D]. 肖瑤.南昌大學(xué) 2018
[2]論中國排簫的發(fā)展歷程及其前景[D]. 唐瑩瑩.沈陽師范大學(xué) 2018
[3]兩宋、遼、金宮廷吉禮用樂研究[D]. 易霜泉.上海音樂學(xué)院 2015
[4]宋代鼓吹樂研究[D]. 孫會潔.河南大學(xué) 2015
[5]陳旸《樂書》中的音樂圖像研究[D]. 原帥.山西大學(xué) 2014
[6]阿亞庫喬魯里科恰十字架節(jié)排簫音樂研究[D]. 孫波.中央音樂學(xué)院 2013
[7]契丹遼國音樂圖像研究[D]. 張偉彬.河北師范大學(xué) 2012
[8]隋唐排簫初探[D]. 楊潔.天津音樂學(xué)院 2012
[9]晉東南地區(qū)石刻文物的音樂圖像研究[D]. 杜卓慧.山西大學(xué) 2010
[10]云岡石窟樂伎研究[D]. 侯峰.陜西師范大學(xué) 2010
本文編號:36071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360719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