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語境下“中國聲樂”及其國際話語權的實現(xiàn)路徑
發(fā)布時間:2021-09-19 05:41
"中國聲樂"是我國文化系統(tǒng)中富有特色的有聲符號。作為文化軟實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如何在日益頻繁的國際文化互動中主動發(fā)聲、提升文化軟實力是當下亟待突破的重點。本文以國際話語權為切入,在厘清學術概念的基礎上,結合"中國聲樂"的海外學術傳播及其呈現(xiàn)的"模糊性"與"碎片化"特點,推演"中國聲樂"國際話語權的影響要素,并從內(nèi)部"中國標準"建設與外部"中國品牌"打造兩個層面提出歌唱表演、學術體系、傳播平臺和文化影響四個維度的具體實現(xiàn)路徑,以期通過具體策略供后來商論。
【文章來源】:中國音樂.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中國聲樂”國際話語權路徑實現(xiàn)結構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李子柒的回聲室?社交媒體時代跨文化傳播的破界與勘界[J]. 姬德強. 新聞與寫作. 2020(03)
[2]中國生態(tài)文明的國際話語權建構[J]. 丁衛(wèi)華. 江蘇社會科學. 2019(05)
[3]交往理論視閾下文化自信與中國國際話語權提升[J]. 張安冬. 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9(02)
[4]文化話語權研究述評[J]. 彭飛. 天水行政學院學報. 2019(03)
[5]利用國際性慕課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問題探析[J]. 趙紫玉. 教學與研究. 2019(03)
[6]開創(chuàng)新時代我國高等藝術教育對外開放新局面——以“全球音樂教育聯(lián)盟”為例[J]. 王黎光. 學習月刊. 2019(01)
[7]理論與話語[J]. 陳曙光. 中共中央黨校學報. 2018(03)
[8]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中國國際話語權的建構路徑[J]. 趙慶寺. 探索. 2017(06)
[9]全媒體語境下我國跨文化傳播策略解析[J]. 武晉原. 傳媒. 2017(16)
[10]“中國唱法”的相關研究及理論闡釋[J]. 鮮于越歌. 音樂研究. 2015(05)
本文編號:3401130
【文章來源】:中國音樂.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中國聲樂”國際話語權路徑實現(xiàn)結構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李子柒的回聲室?社交媒體時代跨文化傳播的破界與勘界[J]. 姬德強. 新聞與寫作. 2020(03)
[2]中國生態(tài)文明的國際話語權建構[J]. 丁衛(wèi)華. 江蘇社會科學. 2019(05)
[3]交往理論視閾下文化自信與中國國際話語權提升[J]. 張安冬. 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9(02)
[4]文化話語權研究述評[J]. 彭飛. 天水行政學院學報. 2019(03)
[5]利用國際性慕課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問題探析[J]. 趙紫玉. 教學與研究. 2019(03)
[6]開創(chuàng)新時代我國高等藝術教育對外開放新局面——以“全球音樂教育聯(lián)盟”為例[J]. 王黎光. 學習月刊. 2019(01)
[7]理論與話語[J]. 陳曙光. 中共中央黨校學報. 2018(03)
[8]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中國國際話語權的建構路徑[J]. 趙慶寺. 探索. 2017(06)
[9]全媒體語境下我國跨文化傳播策略解析[J]. 武晉原. 傳媒. 2017(16)
[10]“中國唱法”的相關研究及理論闡釋[J]. 鮮于越歌. 音樂研究. 2015(05)
本文編號:34011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34011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