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湲交響狂想詩《為阿佤山的記憶》在電子管風琴上的改編與演奏
發(fā)布時間:2021-01-20 00:51
近年來,隨著電子管風琴專業(yè)在國內(nèi)的迅猛發(fā)展,各大專業(yè)院校培養(yǎng)的電子管風琴人才如雨后春筍,誕生了大量國內(nèi)院校師生自己編創(chuàng)的電子管風琴曲目,使得國內(nèi)早期大量依賴日本電子管風琴家編創(chuàng)的電子管風琴曲目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得到極大的改觀。當前,國內(nèi)電子管風琴改編曲目大都以20世紀之前的西方交響音樂作品以及當代流行音樂作品為主,運用現(xiàn)代作曲技法的中國作曲家的作品在電子管風琴上的改編較少。因此,筆者以交響狂想詩《為阿佤山的記憶》為例,探究在電子管風琴上改編現(xiàn)代作曲技法的中國交響作品的可行性研究,并結(jié)合以音樂分析、總譜縮編、音色與打擊樂的編配以及最后的演奏技術(shù)技巧的探討,探索如何通過合理的改編將運用現(xiàn)代作曲技法且極具民族音樂特色的中國交響樂作品在電子管風琴上重現(xiàn)。同時,筆者也希望通過電子管風琴這種現(xiàn)代樂器的改編與演奏能為此類作品的傳播與發(fā)展貢獻出一份力量。
【文章來源】:西安音樂學院陜西省
【文章頁數(shù)】:2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論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二、選題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
三、選題擬解決的問題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為阿佤山的記憶》音樂分析
第一節(jié) 作曲家簡介及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
第二節(jié) 《為阿佤山的記憶》創(chuàng)作特點與音樂結(jié)構(gòu)分析
一、《為阿佤山的記憶》創(chuàng)作特點
二、《為阿佤山的記憶》音樂結(jié)構(gòu)分析
第二章 《為阿佤山的記憶》在電子管風琴上的改編
第一節(jié) 改編前的準備與總譜縮編
一、針對原曲規(guī)劃改編方向
二、分析總譜并進行相應(yīng)縮編
第二節(jié) 音色與打擊樂的編配
一、音色與打擊樂的編配思路
二、不同樂器組音色的編配
三、打擊樂的編配
第三章 交響狂想詩《為阿佤山的記憶》電子管風琴改編曲的演奏技術(shù)技巧
第一節(jié) 不同觸鍵方式的演奏技巧
第二節(jié) 不同音色的奏法分析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交響狂想詩《為阿佤山的記憶》的人文內(nèi)涵與創(chuàng)作美學觀念[J]. 翁靜平. 當代音樂. 2017(02)
[2]劉湲《為阿佤山的記憶》中的個性化旋律音響信號[J]. 翁靜平. 北方音樂. 2015(10)
[3]漫談雙排鍵電子琴配器法[J]. 謝及. 樂器. 2011(04)
[4]云水間之思——劉湲作品音樂會隨想[J]. 宋瑾. 人民音樂. 2011(01)
[5]創(chuàng)建雙排鍵電子琴配器法的必要與可能[J]. 謝及. 藝術(shù)教育. 2010(10)
[6]“火車”轟鳴“阿佤山”——對劉湲的音樂史學研究[J]. 明言. 天津音樂學院學報. 2009(02)
[7]淺議如何在電子管風琴上演繹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J]. 龐渤. 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 2009(01)
[8]音符的思索 聲響的敘述——聽劉湲的《交響狂想詩——為阿佤山的記憶》[J]. 樊愉. 音樂愛好者. 1991(04)
博士論文
[1]歇爾西的“單一音”探析[D]. 劉湲.中央音樂學院 2003
碩士論文
[1]弦樂器常用演奏技法在電子管風琴上的實現(xiàn)[D]. 欒冰洋.中央音樂學院 2013
[2]劉湲《交響狂想詩—為阿佤山的記憶》創(chuàng)作研究[D]. 翁靜平.星海音樂學院 2011
[3]關(guān)于電子管風琴縮編管弦樂總譜的技巧和音色處理[D]. 林子.上海音樂學院 2010
本文編號:2988028
【文章來源】:西安音樂學院陜西省
【文章頁數(shù)】:2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論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二、選題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
三、選題擬解決的問題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為阿佤山的記憶》音樂分析
第一節(jié) 作曲家簡介及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
第二節(jié) 《為阿佤山的記憶》創(chuàng)作特點與音樂結(jié)構(gòu)分析
一、《為阿佤山的記憶》創(chuàng)作特點
二、《為阿佤山的記憶》音樂結(jié)構(gòu)分析
第二章 《為阿佤山的記憶》在電子管風琴上的改編
第一節(jié) 改編前的準備與總譜縮編
一、針對原曲規(guī)劃改編方向
二、分析總譜并進行相應(yīng)縮編
第二節(jié) 音色與打擊樂的編配
一、音色與打擊樂的編配思路
二、不同樂器組音色的編配
三、打擊樂的編配
第三章 交響狂想詩《為阿佤山的記憶》電子管風琴改編曲的演奏技術(shù)技巧
第一節(jié) 不同觸鍵方式的演奏技巧
第二節(jié) 不同音色的奏法分析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交響狂想詩《為阿佤山的記憶》的人文內(nèi)涵與創(chuàng)作美學觀念[J]. 翁靜平. 當代音樂. 2017(02)
[2]劉湲《為阿佤山的記憶》中的個性化旋律音響信號[J]. 翁靜平. 北方音樂. 2015(10)
[3]漫談雙排鍵電子琴配器法[J]. 謝及. 樂器. 2011(04)
[4]云水間之思——劉湲作品音樂會隨想[J]. 宋瑾. 人民音樂. 2011(01)
[5]創(chuàng)建雙排鍵電子琴配器法的必要與可能[J]. 謝及. 藝術(shù)教育. 2010(10)
[6]“火車”轟鳴“阿佤山”——對劉湲的音樂史學研究[J]. 明言. 天津音樂學院學報. 2009(02)
[7]淺議如何在電子管風琴上演繹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J]. 龐渤. 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 2009(01)
[8]音符的思索 聲響的敘述——聽劉湲的《交響狂想詩——為阿佤山的記憶》[J]. 樊愉. 音樂愛好者. 1991(04)
博士論文
[1]歇爾西的“單一音”探析[D]. 劉湲.中央音樂學院 2003
碩士論文
[1]弦樂器常用演奏技法在電子管風琴上的實現(xiàn)[D]. 欒冰洋.中央音樂學院 2013
[2]劉湲《交響狂想詩—為阿佤山的記憶》創(chuàng)作研究[D]. 翁靜平.星海音樂學院 2011
[3]關(guān)于電子管風琴縮編管弦樂總譜的技巧和音色處理[D]. 林子.上海音樂學院 2010
本文編號:29880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298802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