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綠汀管弦樂曲《森吉德瑪》創(chuàng)作特征研究
本文關鍵詞:賀綠汀管弦樂曲《森吉德瑪》創(chuàng)作特征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賀綠汀先生作為一位人民的作曲家,一直致力于創(chuàng)作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特點的音樂作品。其一生創(chuàng)作的大部分作品都與民族音樂有關。《森吉德瑪》根據(jù)流傳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qū)的蒙古族民歌改編,故事講述了一對蒙古族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渴望純真愛情的美麗故事。作曲家有感于民歌旋律所表達的內涵,用這首蒙古族民歌創(chuàng)作了管弦樂曲《森吉德瑪》,經過改編的《森吉德瑪》無論從思想的深度還是形式的轉變都是非常大的。作曲家最大化的保留了民歌的旋律,將中國傳統(tǒng)“單線條”的思維方式,與西方作曲技法融合,在復調、和聲、配器等縱向的結合上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使《森吉德瑪》在藝術形式更加完善,是我國民族音樂與管弦樂結合的早期探索。筆者運用音樂史學研究法、音樂形態(tài)學分析法、與體驗法的相關理論等方法對管弦樂曲《森吉德瑪》的創(chuàng)作特征進行分析研究。本文著重從《森吉德瑪》的創(chuàng)作技法入手,嘗試找尋我國民族音樂與西方創(chuàng)作手法與音樂形式的結合點,探索西方音樂形式民族化在音樂創(chuàng)作各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基本思路,并進行總結性論述。筆者認為,作曲家將蒙古族民歌素材加入到管弦樂的創(chuàng)作中,不僅豐富了民族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增加了新的色彩,同時對中國管弦樂的發(fā)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更為蒙古族民歌的傳承與發(fā)展開拓了廣闊的空間,也為民歌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關鍵詞】:民族 管弦樂 創(chuàng)作 《森吉德瑪》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614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1
- (一) 選題緣由7
- (二) 研究現(xiàn)狀7-9
- (三) 選題內容9
- (四) 研究方法、目的及意義9-11
- 1、研究方法9
- 2、研究的目的與意義9-11
- 一、賀綠汀藝術歷程與音樂創(chuàng)作概述11-17
- (一) 賀綠汀與音樂的不解之緣11-15
- 1、音樂求學之旅11-12
- 2、初涉電影音樂12-13
- 3、炮火洗禮的音樂艱程13-14
- 4、嘔心瀝血的上音歲月14
- 5、譽滿一生,放眼未來14-15
- (二) 賀綠汀音樂創(chuàng)作概述15-17
- 二、賀綠汀管弦樂曲《森吉德瑪》創(chuàng)作技法17-31
- (一) 深厚的民族情懷17-21
- 1、選材的民族特征17
- 2、旋律以及調式調性的民族特征17-21
- (二) 曲式結構分析21-25
- (三) 復調分析25-28
- 1、長音襯腔式復調因素26-27
- 2、呼應式的復調因素27
- 3、多旋律對比的復調因素27-28
- (四) 和聲分析28-31
- 1、三度疊置和弦的運用28-29
- 2、替代音和弦的運用29
- 3、色彩性空五度和弦的運用29-31
- 三、賀綠汀管弦樂曲《森吉德瑪》配器研究31-52
- (一) 《森吉德瑪》各樂器組和聲排列技巧與音色組合的特點31-41
- 1、弦樂組的和聲排列技巧及音色組合的特點32-35
- 2、木管組和聲配置技巧及音色組合的特點35-39
- 3、銅管組和聲排列及音色組合的特點39-41
- (二) 《森吉德瑪》配器手法中音色的合理使用41-47
- 1、對比音色的使用42-46
- 2、混合音色的使用46-47
- (三) 《森吉德瑪》配器技術分析47-50
- 1、對樂句的著重強調47-48
- 2、樂句之間的轉換與連接48-50
- 3、音區(qū)的擴展與收縮50
- 4、力度的增強與減弱50
- (四) 《森吉德瑪》與管弦樂變奏50-52
- 四、賀綠汀管弦樂曲《森吉德瑪》的創(chuàng)作特征對未來音樂的啟示52-54
- (一) 賀綠汀作品中的配器手法在教學中的探索52
- (二) 呼喚人們關注民族民間音樂的發(fā)展52-53
- (三) 從民歌改編的管弦樂曲的發(fā)展歷史看中國交響樂未來53-54
- 結語54-56
- 參考文獻56-57
- 致謝5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森吉德瑪[J];北方音樂;2007年08期
2 宋陽;《森吉德瑪》欣賞[J];音樂天地;2004年08期
3 澤西;;《森吉德瑪》,懷念戀人的悲歌[J];中國電子商情(視聽博覽);1999年12期
4 ;熒幕文摘[J];電影評介;1987年04期
5 馮文元;山城里的四重奏[J];音樂愛好者;1996年04期
6 馮峰;;從新華社一則電訊說起——憶民族舞劇《森吉德瑪》出臺前后[J];鄂爾多斯文化;2009年01期
7 賈忠;;從《森吉德瑪》看鄂爾多斯蒙古族短調民歌的藝術特點[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8 熊永明;雨果專柜[J];音樂愛好者;2004年08期
9 聞海清;守望家園[J];草原稅務;2001年03期
10 王春芳;;電子琴考級作品輔導 電子琴樂曲[J];云嶺歌聲;200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蘇布德;;2008年下半年“蒙古族傳統(tǒng)音樂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研究”總結[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蒙古卷)[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鋒;研究討論文化節(jié)工作實施方案、鄂爾多斯文化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及創(chuàng)排優(yōu)秀劇目的相關工作[N];鄂爾多斯日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毛鍇彥;永遠的《勒勒車》 永遠的《森吉德瑪》[N];內蒙古日報(漢);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馮婧;賀綠汀管弦樂曲《森吉德瑪》創(chuàng)作特征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賀綠汀管弦樂曲《森吉德瑪》創(chuàng)作特征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986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298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