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夷夏之辨”到“民族交響”——琴曲《普庵咒》形成與演變中的多民族文化交流
發(fā)布時間:2020-12-18 01:46
中國佛教琴樂作品《普庵咒》的形成及其演變過程是多民族文化交流成功的歷史經驗體現。《普庵咒》作為佛教琴樂作品代表之一,形成于古琴文化史上的"夷夏之辨"背景下,最終隨著佛教中國化的轉型而成功融入中國文化。《普庵咒》在形成中呈現了中印文化與儒佛道三教文化的交融,在其演變過程中又形成了多民族樂器演奏、多民族地域流傳、多民族群眾參與三大特點的大量衍生音樂作品。古琴曲《普庵咒》的形成與演變所呈現的多民族文化交流的成功經驗對當今民族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文章來源】: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年05期 CSSCI
【文章頁數】:6 頁
【文章目錄】:
一、夷夏“協(xié)奏”:琴曲《普庵咒》形成的歷史背景
二、華梵合流:琴曲《普庵咒》的形成與中印文化交流
三、三教同聲:琴曲《普庵咒》的形成與儒佛道文化交流
四、民族交響:琴曲《普庵咒》的演變與多民族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琴曲《普庵咒》及其傳承[J]. 宋新. 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05(02)
[2]《普庵咒》研究[J]. 楊春薇. 中國音樂學. 2000(04)
本文編號:2923115
【文章來源】: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年05期 CSSCI
【文章頁數】:6 頁
【文章目錄】:
一、夷夏“協(xié)奏”:琴曲《普庵咒》形成的歷史背景
二、華梵合流:琴曲《普庵咒》的形成與中印文化交流
三、三教同聲:琴曲《普庵咒》的形成與儒佛道文化交流
四、民族交響:琴曲《普庵咒》的演變與多民族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琴曲《普庵咒》及其傳承[J]. 宋新. 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05(02)
[2]《普庵咒》研究[J]. 楊春薇. 中國音樂學. 2000(04)
本文編號:29231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292311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