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音樂創(chuàng)作中戲曲音樂元素運用探究
本文選題:二胡 + 戲曲音樂元素 ; 參考:《南京師范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在中國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流中,二胡經(jīng)過本土與外來文化的激烈碰撞與融合形成了中國最具特色的拉弦樂器之一。自1915年劉天華先生提出將二胡成為一門獨立獨奏樂器到現(xiàn)今的百年間,戲曲音樂元素一直都是二胡音樂創(chuàng)作的源泉,許多優(yōu)秀的二胡作品都從戲曲音樂中汲取養(yǎng)分。本文重點從戲曲音樂元素中的戲曲音調(diào)、曲式結(jié)構(gòu)、板式節(jié)奏、聲腔化這四個方面來闡述戲曲音樂元素在二胡作品中的運用探究,同時也指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當下二胡作品在“民族化”與“現(xiàn)代化”的沖突中過于西方化且追求“炫技”從而缺失了二胡作為中國傳統(tǒng)樂器的特色。展望在今后的發(fā)展中做到多元化音樂中西合璧,將民族音樂走向世界的舞臺。
[Abstract]:In the long history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erhu formed one of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string instruments in China through the fierce collision and fusion of native and foreign cultures. Since 1915, when Mr. Liu Tianhua proposed to make erhu an independent solo instrument, opera music elements have been the source of Erhu music creation. Many excellent erhu works draw nutrient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music.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of opera music elements in Erhu's works from the aspects of opera tone, musical structure, board rhythm and vocaliz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 the conflict between "nation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erhu works are too westernized and pursue "dazzling technique", thus lack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rhu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diversified music,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 folk music to the world stage.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J632.2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珂;;閔惠芬對劉天華國樂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J];中國音樂;2015年04期
2 王皓儒;;第二二胡協(xié)奏曲《追夢京華》中的京韻[J];音樂天地;2015年07期
3 徐瀾;;探究戲曲音樂元素對中國鋼琴藝術(shù)的影響[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年04期
4 于瓊;;二胡發(fā)展的瓶頸[J];大眾文藝;2015年07期
5 劉麗娟;;“聲腔化”道路求索至美——論閔惠芬二胡演奏藝術(shù)[J];音樂藝術(shù)(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6 林東坡;;論近現(xiàn)代二胡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對話”意識[J];音樂創(chuàng)作;2012年04期
7 胡志平;;對閔惠芬“器樂演奏聲腔化”的思考與認識[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8 李連生;;板腔體的形成與戲曲聲腔演化的特征[J];學術(shù)研究;2007年10期
9 李連生;;戲曲音樂與聲腔的形成[J];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10 陳軍;;陸修棠的二胡音樂創(chuàng)作及貢獻[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志安;傳統(tǒng)京劇京胡伴奏藝術(shù)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竇仕彬;閔惠芬二胡演奏聲腔化分析[D];天津音樂學院;2016年
2 馮小玉;二胡聲腔化演奏的實踐探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年
3 潘興;戲曲元素在中國風格鋼琴練習曲中的運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5年
4 郝藝潔;陜西二胡藝術(shù)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5 陳一錚;中國民族歌劇吸收戲曲元素的發(fā)展演變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6 高石磊;劉文金二胡作品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7 李燕;閔惠芬演奏的二胡曲《寶玉哭靈》、《昭君出塞》聲腔化技法表現(xiàn)分析[D];武漢音樂學院;2009年
8 吳明微;戲曲音樂元素在中國鋼琴音樂中的運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徐曉霞;中國古代圓筒類拉弦樂器形制演變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10 汪海元;20世紀二胡音樂創(chuàng)作的歷史分期及其藝術(shù)特征[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0574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2057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