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第一單簧管狂想曲》的音樂風格與演奏分析
本文選題:德彪西 + 印象派。 參考:《上海音樂學院》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作曲家阿希爾-克勞德·德彪西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法國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印象派"的鼻祖。一生中創(chuàng)作有管弦樂,鋼琴曲,室內樂等無數,其創(chuàng)作風格與古典主義音樂相差甚遠,已然看不到古典主義音樂的嚴謹結構,旋律性和邏輯性。本文以德彪西的《第一單簧管狂想曲》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曲技法、音樂表現以及在實際演奏當中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發(fā)掘從單簧管演奏層面所需要的演奏手段。力求在對作品全面理解的基礎上來解釋作品。本文分為引言、第一至三章、結語。引言部分從單簧管發(fā)展簡明的說明單簧管的歷史和作曲背景。第一章,介紹作曲家阿希爾-克勞德·德彪西的生平及音樂風格。第二章,介紹作品的曲式結構與演奏分析。第三章,作為一名學習單簧管多年的學生,根據自己以往的演出經驗總結自己的演奏心得,即如何在演奏方面更好的去詮釋、表現作品。
[Abstract]:The composer Ashe-Claude Debussy i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composers in France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and early 20th century, and the ancestor of Impressionism. There are countless orchestral music, piano music, chamber music and so on in his life. His writing style is far from classical music, and he can't see the rigorous structure, melody and logic of classical music. Taking Debussy's Rhapsody of the first clarinet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omposer's creative background, composition techniques, musical performance and several aspect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actual performance. Explore the performance from the clarinet level required to play the means. Try to explain the work 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introduction, the first to three chapters,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describes the history and composition background of clarine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larinet.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life and music style of composer Ashe-Claude Debussy.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music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works. The third chapter, as a student who has studied clarinet for many years, summarizes his own performance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his previous performance experience, that is, how to better interpret and express his works in performing.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J621.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進清;;德彪西鋼琴音樂的美學“印象”[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8年08期
2 何鑫;;試論德彪西鋼琴音樂的開拓和創(chuàng)新精神[J];中國商界(上半月);2010年08期
3 冒小瑛;;德彪西鋼琴音樂中的意象世界[J];黃河之聲;2013年17期
4 ;關于德彪西的討論(續(xù))[J];人民音樂;1963年11期
5 ;關于德彪西的討論(續(xù))[J];人民音樂;1963年12期
6 譚冰若 ,常受宗;這是什么樣的歷史主義?——駁吉木同志《評價德彪西不應脫離具體的歷史條件》[J];人民音樂;1964年02期
7 道納德·布魯克;顧連理;;德彪西[J];音樂藝術;1980年02期
8 林瑞芝;德彪西:一手伸向傳統(tǒng),一手伸向東方[J];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1985年01期
9 愛德華·唐斯 ,錢仁康;德彪西與《牧神之午后》[J];人民音樂;1987年04期
10 張廣瑛;;德彪西[J];歷史教學;198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豐田佳代子;;日本傳統(tǒng)藝術對法國印象派音樂創(chuàng)作的影響——以德彪西為例[A];第三屆全國音樂心理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馬躍;德彪西印象[N];音樂周報;2005年
2 周皓;“完全德彪西”[N];音樂周報;2012年
3 周皓;時尚達人與時尚化的德彪西演繹[N];音樂周報;2012年
4 ;意識流響的德彪西[N];音樂周報;2012年
5 蕭冷;德彪西與印象主義[N];音樂周報;2002年
6 高遠;海與風的對話[N];音樂周報;2005年
7 劉瑋;法國四重奏弦上演繹“德彪西”[N];音樂周報;2007年
8 《紐約時報》首席古典音樂評論家 安東尼·托馬西尼;依然在“行騙”的“印象派”[N];東方早報;2012年
9 徐健;印象德彪西[N];江淮時報;2006年
10 周皓;德彪西的初體驗[N];音樂周報;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晨;德彪西早期鋼琴音樂中的多元傾向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王希;不一樣的《月光》[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3 顏夢晴;德彪西鋼琴曲《歡樂島》的演奏技術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4 楊駿逸;試論德彪西藝術歌曲《波德萊爾詩五首》的藝術特征[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5 陳曦;淺論德彪西《版畫集》的創(chuàng)作根源與演奏體會[D];山西大學;2015年
6 崔馨文;德彪西《貝爾加馬斯克組曲》淺析[D];山西大學;2015年
7 李珍妮;德彪西《長笛、中提琴與豎琴奏鳴曲》及其豎琴演奏問題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5年
8 何蓓蓓;音階、意象與隱喻:德彪西創(chuàng)作的開拓特征[D];云南藝術學院;2016年
9 賀達;從《牧神午后》《大!贰兑骨房吹卤胛鞯墓芟覙逢爩懛ㄌ攸c[D];西安音樂學院;2016年
10 李藝;德彪西晚期室內樂創(chuàng)作之結構思維特征研究[D];西安音樂學院;2016年
,本文編號:18523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1852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