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弗洛伊德角度研究《情歌》
本文選題:弗洛伊德理論 + 本我。 參考:《河北師范大學(xué)》2012年碩士論文
【摘要】:亞歷克斯·米勒是澳大利亞二十世紀(jì)末二十一世紀(jì)初偉大的小說家、和文藝?yán)碚摷摇K诎拇罄麃單膶W(xué)史上獲得了很高的威望,被認(rèn)為是二十世紀(jì)末至今澳大利亞文學(xué)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米勒擅長創(chuàng)造身居海外的移民形象,描述他們的生活,也因此獲得過很多獎項(xiàng),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小說《祖先游戲》首次正面刻畫了移民華人,改變了長期以來華人一直以消極“滯定型角色”出現(xiàn)的局面,深受中國讀者的喜愛。米勒尤以他細(xì)膩的思想和形象的人物刻畫而著名。是文學(xué)史上一位偉大的作家。 中篇小說《情歌》發(fā)表于2008年,是亞歷克斯·米勒的最新作品。本論文運(yùn)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分析“本我,自我,超我”在小說中主要人物身上的體現(xiàn)。論文共分為三部分,引言,正文和結(jié)論,其中正文分為三個章節(jié)闡述。 首先,引言部分介紹了作家亞歷克斯·米勒及其作品,簡要回顧了國內(nèi)外研究米勒及其作品的現(xiàn)狀和成果。同時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diǎn)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第一章分析了“本我,自我,超我”在女主人公薩比亞身上的體現(xiàn)。她有超強(qiáng)的本我意識并深受其害,最終導(dǎo)致了她的悲劇生活。第二章主要研究這三方面在男主人公約翰身上的體現(xiàn)。他是一位仔細(xì)小心、體貼周到的紳士,總是為別人考慮。在他身上,超我得到了完美的體現(xiàn)。這也注定了他要把自己的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第三章主要討論其他主要人物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本我自我超我意識。他們和主人公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對他們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性格。最后,結(jié)論部分對前面的內(nèi)容做出總結(jié),論文指出:小說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悲劇愛情故事,而主要人物對于本我、自我、超我的不同控制能力則是導(dǎo)致悲劇的根源之所在。
[Abstract]:Alex Hans Muller is a great novelist and literary theorist in Australia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21 century. He has gained high prestige in the history of Australian literature and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novelists in the history of Australian literature since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Hans Muller is good at creating images of immigrants who live abroad, describing their lives, and has won many awards and won great successes. His novel "the Game of ancestors" for the first time portrays the immigrant Chinese in a positive way, which has changed the situation that the Chinese have always appeared as negative "stereotyped characters" for a long time, and are loved by Chinese readers. Hans Muller is especially famous for his delicate thinking and vivid portrayal of characters. Is a great writer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The novella Love Song, published in 2008, is the latest work by Alex Hans Muller. This thesis uses Freud's psychoanalytic theory to analyze the embodiment of ego, ego and superego in the main characters of the novel.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text and conclusion, in which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First, the introduction introduces the writer Alex Hans Muller and his work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entral argument and Freud psychoanalysis theory. The first chapter analyzes the embodiment of self, ego and superego in the heroine Sabia. She had a strong ego consciousness and suffered a lot, which led to her tragic life.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studies the embodiment of these three aspects in the hero John. He is a careful, considerate gentleman who always thinks of others. In him, the superego got the perfect manifestation. It also doomed him to bury his pain deep in his heart.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ego superego consciousness embodied in other main characters.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the protagonists, so their research helps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s of the protagonists. Finally,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previous contents. The thesis points out that the novel shows us a tragic love story, and the different control abilitie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to the ego, ego and superego are the root of the tragedy.
【學(xué)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I611.074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妮妮;;運(yùn)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評——評析《死亡詩社》[J];延安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11年03期
2 萬娥榮;游峧晨;;從精神分析角度解讀《簡·薩默斯的日記》[J];科教導(dǎo)刊(中旬刊);2010年04期
3 孫旭;“三言”中情愛女性人格結(jié)構(gòu)探微[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00年03期
4 王恒升;;在自我 本我 超我中東奔西突——從弗洛伊德的人格結(jié)構(gòu)理論看高加林的人生悲劇[J];濰坊學(xué)院學(xué)報;2007年01期
5 張磊;武麗梅;;從弗洛伊德人格觀談簡·愛的心理結(jié)構(gòu)[J];濰坊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7年04期
6 朱立明;褚莉莉;;淺談《蘋果樹》中的本我、自我、超我[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年11期
7 原一川;王娟;;從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結(jié)構(gòu)闡釋哈姆雷特的猶豫[J];云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0年06期
8 李新霖;;心靈的彷徨 人生的迷!獜母ヂ逡恋氯烁窠Y(jié)構(gòu)理論看小說《年輕人古德曼·布朗》中的人物性格[J];焦作師范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11年02期
9 姚小娟;;自我與本我、超我、外界的不平衡——論麥克白的毀滅[J];綏化學(xué)院學(xué)報;2011年03期
10 金鵬;;找回迷失的“我”——《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的精神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6年1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程慧;葉塑;;從心理學(xué)角度淺析希斯克利夫性格及其成因[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程莉;;《天下無賊》人物人格分析[A];第五屆全國新聞與傳播心理研討會暨中國心理學(xué)會新聞與傳播心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The Conversion of a Radical—Dorothy Day and The Catholic Social Thought[A];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北京論壇(2004)論文選集[C];2004年
4 邱林林;;The Analysis of Mary's Development in The Secret Gar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roaden-and-Build Theory[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5 Muyesser Durur;;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論高等院校人才戰(zhàn)略(英文)[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jī)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金融危機(jī)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對策與發(fā)展”教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6 賽義德·穆罕默德·哈梅內(nèi)伊;;全球化時代與僵局中的哲學(xué)對話(英文)[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jī)遇與發(fā)展:“全球化時代的東西方哲學(xué)對話”哲學(xué)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5年
7 ;Cyber Communication of Adolescent[A];Proceedings 2010 IEEE 2nd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C];2010年
8 Yoshihisa Itoh;;Why there is Difference in Urine Albumin Values among Assay Systems[A];中華醫(yī)學(xué)會第九次全國檢驗(yàn)醫(yī)學(xué)學(xué)術(shù)會議暨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臨床檢驗(yàn)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全國臨床檢驗(yàn)實(shí)驗(yàn)室管理學(xué)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9 惠紅利;;Symbols of Entrapment and Freedom in The Awakening[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10 宋榮培;;東亞思想中有機(jī)整體主義的哲學(xué)意味(英文)[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華文明”國學(xué)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大方縣鳳山中學(xué) 周珍遠(yuǎn);淺談特殊反義疑問句的用法[N];畢節(jié)日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馬璐瑤;經(jīng)濟(jì)英雄·李海倉 演繹鋼鐵人生 [N];中華工商時報;2002年
3 羅勁(中國科學(xué)院心理學(xué)研究所博士);夢回弗洛伊德[N];華夏時報;2001年
4 王振宇;《西游記》與精神分析學(xué)說[N];文匯報;2001年
5 本報記者 支玲琳;個性化車貼是景是病[N];解放日報;2011年
6 霍虹;實(shí)現(xiàn)自我 找回本我[N];中國企業(yè)報;2000年
7 四川省內(nèi)江市市中區(qū)翔龍中學(xué) 張珊;定語從句的幾個特殊問題[N];學(xué)知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陳輝;師承其心 畫出本我(金臺藝?yán)?[N];市場報;2002年
9 本報記者 徐瑞哲 實(shí)習(xí)生 馮瑤;王振義:500萬這樣分,心平[N];解放日報;2011年
10 高麗華;“企業(yè)壽險”及其買法[N];計(jì)算機(jī)世界;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俊梅;保羅·斯各特的《拉吉四部曲》中的帝國空間[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2年
2 王玉潔;莎士比亞:原初女性主義者還是厭女主義者?[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1年
3 敬南菲;出路,還是幻象:從《應(yīng)許之地》、《店員》、《美國牧歌》看猶太人的美國夢尋[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0年
4 欒述蓉;族裔與生態(tài):路易斯·厄德里克“北達(dá)科他四部曲”中部落身份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2年
5 陳連豐;艾麗絲·默多克哲理小說中的薩特存在主義思想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2年
6 Anka Lazarevic;[D];復(fù)旦大學(xué);2012年
7 李為民;《查特萊夫人的情人》三部文稿中性描寫的差異與表征[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0年
8 魏小梅;繪畫、詩歌、戲。何闋柗颥F(xiàn)代主義小說的綜合藝術(shù)[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2年
9 楊麗;安妮·普魯生態(tài)思想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1年
10 金文寧;以自我否定形式成就自我——艾米莉·狄金森詩歌創(chuàng)作論[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婷;從弗洛伊德角度研究《情歌》[D];河北師范大學(xué);2012年
2 丁曉賢;“幸運(yùn)的墮落” “悲劇性的崛起”[D];北京交通大學(xué);2010年
3 梁凱凱;瑪格麗特·德拉布爾《磨礪》的弗洛伊德式解讀[D];河南師范大學(xué);2011年
4 薛琴;飛越束縛的網(wǎng)[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2006年
5 金雅君;在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中探尋奧斯卡·王爾德的三重人格[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7年
6 郭雨桐;自我的勝利[D];北京交通大學(xué);2012年
7 王清寧;分裂的人格[D];河北大學(xué);2010年
8 姜麗娜;用弗洛伊德理論解讀《歡樂之家》中麗莉·巴特的人格形成[D];東北林業(yè)大學(xué);2012年
9 高佳;自我發(fā)現(xiàn)歷程—《藻海無邊》與《野草在歌唱》中的身份危機(jī)[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0年
10 董禮揚(yáng);一個精制的隱喻[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0年
,本文編號:18185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818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