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雞公山近代別墅建筑群空間形態(tài)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08 02:04
本文關鍵詞:河南雞公山近代別墅建筑群空間形態(tài)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雞公山 近代建筑 別墅建筑 空間形態(tài) 外廊樣式
【摘要】:雞公山近代別墅建筑由于其歷史背景的特殊性,地域建筑文化與外來建筑文化的多樣性以及復雜的山地地形、氣候環(huán)境的多重影響,建筑表現(xiàn)出獨具特色的建筑形式。本文以建筑的空間形態(tài)作為切入點,探究其形式背后的影響因素。從雞公山的歷史、地理區(qū)位,地形地貌、地域氣候、自然景觀等方面入手,分析了雞公山避暑勝地的形成因素,并將雞公山近代建筑分為發(fā)展期、鼎盛期和衰落期三個階段,并對每個階段重點的社會背景及建筑情況作了簡要介紹。通過對別墅群的發(fā)展歷史、形成因素、建設情況的全面了解,建立對雞公山近代別墅建筑的整體印象。第一、從宏觀層面分析雞公山近代別墅建筑群體的空間形態(tài)。首先是對建筑群的功能規(guī)模、結構材料、樣式風格的概況,同時,對雞公山近代建筑群體的區(qū)域劃分、建筑選址的影響因素、建筑群的外部空間序列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建筑群的交通道路組織、庭院景觀布置和整體空間形態(tài)特征等布局特點。第二、從中觀角度對雞公山近代建筑單體空間形態(tài)進行研究;诖罅康膶嵉販y繪和調研,研究主要將平面形態(tài)特征及內部空間結構組織兩方面作為主體。分析了建筑單體的平面布局特征及其發(fā)展演變,建筑內部功能空間的組合模式?偨Y雞公山近代建筑的空間類型并對重點空間的形態(tài)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討空間所蘊含的意義。第三、從微觀角度對雞公山近代建筑局部空間的形態(tài)特征進行研究。研究以建筑的外廊樣式為重點,詳細分析了外廊平面、立面特征以及內在影響因素。同時還研究了建筑的屋頂造型,主入口空間組織,基礎的接地形式以及建筑門窗和裝飾構件特征等。
【關鍵詞】:雞公山 近代建筑 別墅建筑 空間形態(tài) 外廊樣式
【學位授予單位】:華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U241.1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緒論9-17
- 1.1 選題背景9
- 1.2 研究對象9-10
- 1.2.1 雞公山近代別墅建筑10
- 1.2.2 空間形態(tài)的定義10
- 1.3 研究目的與意義10-11
- 1.3.1 研究目的10
- 1.3.2 研究意義10-11
- 1.4 國內外研究綜述11-13
- 1.4.1 中國近代建筑研究11-12
- 1.4.2 河南雞公山近代建筑研究12-13
- 1.5 研究方法13-17
- 1.5.1 研究內容14-15
- 1.5.2 論文框架15-17
- 第2章 雞公山及近代別墅建筑發(fā)展背景與歷程17-25
- 2.1 雞公山風景區(qū)概況17-19
- 2.1.1 地理區(qū)位17-18
- 2.1.2 地域氣候18
- 2.1.3 自然景觀18-19
- 2.2 雞公山避暑勝地的形成因素19-20
- 2.2.1 漢口開埠通商19
- 2.2.2 交通條件改善19-20
- 2.2.3 氣候條件優(yōu)越20
- 2.3 雞公山近代別墅建筑的發(fā)展歷史20-23
- 2.3.1 發(fā)展期(1903-1907 年)20-21
- 2.3.2 鼎盛期(1908-1936 年)21-22
- 2.3.3 衰落期(1937-1949 年)22-23
- 2.4 本章小結23-25
- 第3章 建筑群體的空間形態(tài)研究25-41
- 3.1 雞公山建筑群概況25-31
- 3.1.1 建筑規(guī)模與功能25-27
- 3.1.2 建筑結構與材料27-28
- 3.1.3 建筑樣式與風格28-31
- 3.2 建筑群體的布局關系31-36
- 3.2.1 別墅群的區(qū)域劃分31-33
- 3.2.2 別墅群的選址因素33-34
- 3.2.3 別墅群的空間序列34-36
- 3.3 建筑群體的空間形態(tài)36-40
- 3.3.1 道路空間形態(tài)36-37
- 3.3.2 庭院空間形態(tài)37-39
- 3.3.3 整體空間形態(tài)39-40
- 3.4 本章小結40-41
- 第4章 建筑單體的空間形態(tài)研究41-53
- 4.1 建筑單體的圖解分析41-43
- 4.1.1 建筑的體量圖解分析41-42
- 4.1.2 建筑的尺度圖解分析42-43
- 4.2 建筑單體平面形態(tài)特征43-48
- 4.2.1 建筑的空間布局43-44
- 4.2.2 建筑的平面類型44-46
- 4.2.3 空間形態(tài)的發(fā)展46-48
- 4.3 建筑單體內部空間組合模式48-50
- 4.3.1 線性布局模式48-49
- 4.3.2 集中式布局模式49-50
- 4.4 本章小結50-53
- 第5章 建筑局部的形態(tài)特征研究53-71
- 5.1 建筑的外廊空間形態(tài)53-59
- 5.1.1 外廊平面類型及布局特征53-55
- 5.1.2 外廊立面類型及構成要素55-57
- 5.1.3 外廊樣式影響因素的探討57-59
- 5.2 特殊空間的形態(tài)特征59-66
- 5.2.1 屋頂空間形態(tài)59-61
- 5.2.2 入口空間形態(tài)61-64
- 5.2.3 基礎空間形態(tài)64-66
- 5.3 建筑細部裝飾特征66-68
- 5.3.1 門窗形態(tài)特征66-67
- 5.3.2 裝飾構件形態(tài)特征67-68
- 5.4 本章小結68-71
- 第6章 結論71-75
- 6.1 總結71-72
- 6.2 不足與展望72-75
- 參考文獻75-79
- 致謝79-81
- 附錄:81-109
- 附錄A:雞公山別墅群現(xiàn)狀調研表81-99
- 附錄B:重點別墅建筑測繪統(tǒng)計表99-109
-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10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趙仁,王俊紅,萬傳瑯;雞公山近代建筑的外部空間設計[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3期
2 姜傳高;雞公山近代西洋建筑[J];中國園林;1996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石峰;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造型研究[D];江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9913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991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