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出版社標志之模因探究
本文關鍵詞:民國時期出版社標志之模因探究
【摘要】:本文收集歸納了民國時期的創(chuàng)意元素及風格相近的出版社標志,在裝飾藝術運動、構成主義設計運動和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等藝術思潮背景中分析該時期標志設計的元素及創(chuàng)意理念,并將模因理論植入其中,闡述標志的模因創(chuàng)意特征,從另一個角度探究標志設計的創(chuàng)作。
【作者單位】: 廣東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
【關鍵詞】: 民國時期 出版標志 標志設計 模因
【基金】: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1年度項目“設計模因論”(編號:2011TJK075) 教育部職業(yè)院校信息化項目“從文化層面探究藝術基礎課的數字化建構——以廣東高職理工科專業(yè)為例”(編號:2013LX04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J524.4
【正文快照】: 民國標志設計題材涉及領域廣泛,標志設計系統(tǒng)相對成熟,設計簡潔,其民族素材的融入,恰好體現該時期標志的象征意義和時代特征。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一時期的標志設計與近代中國歷史聯系密切,是中國標志發(fā)展史中一個不可忽略的階段。本文以民國眾多形態(tài)、性質的出版社標志為研究對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許康;趙爽峰;張晶晶;;試探整合建筑美術與三大構成的實效性[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3期
2 楊大松;論現代設計藝術的簡潔之美[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2期
3 姚征峰;淺析“新藝術”運動的建筑裝飾風格[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5期
4 馮念軍;;人居環(huán)境設計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倫理學[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5 邱嵐;;回歸傳統(tǒng)——淺談現代設計新趨勢[J];安徽建筑;2011年05期
6 周雅瓊;;從包豪斯重新認識藝術與設計的關系[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7 郭巧愚;;淺析展示空間的設計問題[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8 李鋼;;地域性景觀設計[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16期
9 李季;;現代景觀設計中視覺藝術的發(fā)展趨勢[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8期
10 朱熙;;藝術設計中的功能主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艾翔;;換個符號,美在人間天堂——淺析空間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的視覺符號[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2 聶鑫;;藝術設計形式語言在設計中的應用[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下)[C];2010年
3 童詩婧;;設計的生長性[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下)[C];2010年
4 楊婷;;淺析中國現代設計藝術的現狀[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下)[C];2010年
5 宋丹;俞書偉;;設計無格,,借景有因——淺談產品中的透明性設計[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6 李磊;;現代家具設計:于傳統(tǒng)中創(chuàng)新——“新”系列家具設計有感[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7 楊四寶;;科技推動產品設計走向綠色化[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8 葛俊杰;;基于產品設計創(chuàng)新理念的概念設計技術研究[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9 劉軍;;創(chuàng)意產業(yè)視野下設計的行為演變[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10 李潔;肖著強;;創(chuàng)意產業(yè)化背景下的動畫設計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引入公司制團隊實訓模式的動畫藝術教學新法[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姚朋;現代風景園林場所物質的表征及構建策略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2 王軍;基于功能與成本的產品藝術設計價值創(chuàng)新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3 盧娜;產品設計語意的美學問題[D];遼寧大學;2011年
4 陳憲濤;汽車造型設計的領域任務研究與應用[D];湖南大學;2009年
5 黃圣游;重組竹新中式家具的設計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6 劉永濤;中國當代設計批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7 孔德明;造物的和諧[D];蘇州大學;2011年
8 溫潤;二十世紀中國絲綢紋樣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9 呂杰鋒;設計文明的事理研究方法[D];清華大學;2005年
10 王方良;產品的意義闡釋及語意構建[D];東南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菲;現代包裝設計中仿生設計的應用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曹藝;論漢字體設計中的“形”與“態(tài)”之美[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3 趙芳;導向設計的多維度拓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4 張琳;基于隱喻的產品形態(tài)設計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王曉丹;談概念設計對現代設計和未來生活的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趙迪;關于創(chuàng)意產業(yè)引領時尚生活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宇;設計管理:設計公司提升商業(yè)價值的管理之道[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何壯;未來都市建設對空間設計的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谷李煒;包裝設計中書法應用之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0年
10 汪玉;當代消費文化對室內環(huán)境設計影響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潤;史立英;;模因視角下的媒體語言變異現象[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年12期
2 江華珍;;語言模因與網絡語言[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9年01期
3 高媛;;模因論與互文性表現力探析[J];作家;2009年14期
4 楊小華;;大學校園流行語中的模因現象探析[J];社科縱橫;2009年08期
5 宋紅華;;模因論視角下手機短信的語用變異模式研究[J];成功(教育);2010年02期
6 鞠紅;;模因論視域中的“低調陳述”修辭含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7 孫炳文;張崇;;網絡語言的模因順應性研究[J];湖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8 張麗紅;;大學校園流行語的模因效應與生態(tài)反思[J];青年文學家;2010年18期
9 程宏;;從模因論看社會流行語的語用意義[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年05期
10 譚曉闖;;網絡語言傳播中的模因研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陳潔;;廣告歸化翻譯策略的模因論角度探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定勁;琳瑯車模優(yōu)質優(yōu)價[N];中國商報;2004年
2 南早;到底法大還是權大[N];中國礦業(yè)報;2001年
3 本報記者 汪沁;配送只是第一步[N];國際商報;2003年
4 莊軍;車模收藏要點[N];中國商報;2004年
5 王 飛;跟進軍品收藏[N];中國商報;2005年
6 王飛;跟進軍品收藏[N];福建工商時報;2005年
7 王志剛;美國和日本怎么儲存糧食[N];經濟日報.農村版;2005年
8 本報評論員 羅曉汀;中國人可以對“過勞!闭f不[N];亞太經濟時報;2007年
9 胡慶魁 柏中建;他這樣當市委書記[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5年
10 周滿意 錢惠娟;農村殘疾人貧困問題及反貧困的調查與探索[N];中國社會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云健;傳播與傳承視角下基于模因理論的元音系統(tǒng)演化計算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睿;信用評估與信用卡欺詐偵測的智能決策系統(tǒng)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3 姜怡;基于文本互文性分析計算的典籍翻譯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4 王在;基于演化優(yōu)化的系統(tǒng)可靠性設計[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5 何盼;面向可靠性優(yōu)化設計的分布式系統(tǒng)資源分配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6 劉詠波;中國主流媒體中的外來詞譯借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7 馬健;論文化規(guī)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8 胡潔;建構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陳圣白;口譯研究的生態(tài)學途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10 厲杰;口頭禪:類別、機制與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崇;模因理論的變異性、順應性及其生命周期動態(tài)性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賈存愛;商業(yè)廣告語中的模因現象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曹怡;從模因的角度闡釋隱喻[D];西南大學;2010年
4 潘瑋;從模因論角度解析兒童英語學習中的模仿行為[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5 艾玉婷;模因論視角下《家有兒女》中父母和青少年的沖突話語分析[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6 唐婷;文化傳播之模因論視角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瑩瑩;中國喜劇小品語言的模因現象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小超;從模因理論角度談俄語廣告語[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陳婷;模因論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項靚;英語碩士論文中的語言模因現象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8560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856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