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寺建筑裝飾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0-09 10:59
古德寺?lián)碛形覈鴿h傳佛教唯一的群塔型大殿,主體建筑圓通寶殿將東西方古典建筑元素融為一體,在中國同類建筑中僅此一例。不論是在歷史方面、藝術方面、經濟方面還是宗教方面都有著一定的價值,是非常難得寶貴的存在。佛教具有強烈的排它性和自我認同感,有著自己的規(guī)章秩序,而古德寺卻與傳統(tǒng)佛教寺廟的建筑形式完全不同,這與古德寺建造時的特殊歷史背景分不開。古德寺圓通寶殿將西方建筑設計手法運用到漢傳佛教建筑的設計中,這在當時還十分傳統(tǒng)守舊、遵從“祖宗法度”的民國時期實在屬于驚世駭俗的作法,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古德寺圓通寶殿特殊的建筑形式,具有明顯的折衷主義建筑特色,它的建設時間與折衷主義建筑風格盛行的時期一致。整體建筑風格集合了本土、西方以及東南亞建筑的特點,它沒有明確的風格界限,不講求固定的形式,構思奇特,是中國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古德寺是特定歷史時期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產物,不同建筑裝飾在保留各自本原性特征的同時,產生了文化交融的演化特征。折衷主義建筑形式在現(xiàn)代室內設計中可以視為混搭風格的運用。在現(xiàn)代的室內裝飾設計中,不論風格、裝飾手法發(fā)生怎樣的變化,都應以人們的使用為宗旨,根據(jù)不同的需求進行不同的功能設計,允許形式多樣化。但無論形式如何變化,都必須符合形式美的規(guī)律,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古德寺作為20世紀20年代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東南亞文化交融的結晶,應該給予合理有效的措施進行保護。
【學位單位】:青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U252
【部分圖文】:
青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第一章 古德寺概述第一節(jié) 古德寺的歷史古德寺于 1877 年(清光緒三年)開始建造,位于現(xiàn)在的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qū)黃浦大街上滑坡路 74 號。在位置上接近武漢長江二橋,南至武漢大道黃浦立交,東至解放大道,西至工農兵路(見圖 1.1)。古德寺是一座佛教寺廟,開山始祖法號隆希。相傳在清光緒初年間,隆希法師云游至今漢口黃浦路及后湖地區(qū)時,覺得此處風水不錯,水碧山青,景色秀麗,有動靜相宜之美,便決定在此結茅潛心修行。隆希法師秉承著“心性好古、普度以德”的禮法規(guī)矩持戒修行,為人寬厚,不久便受到本地鄉(xiāng)鄰愛戴。在廣大鄉(xiāng)親鄰里的支持下,取名“古德茅蓬”的小小佛寺誕生了,古德寺就是從這里發(fā)展起來的。在隆希法師的細心運營和后湖地區(qū)的環(huán)境急劇變化下,古德茅蓬的香客越來越多,在當?shù)匾灿辛艘欢ǖ闹取?
青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將古德寺原大雄寶殿改建為風格迥異的圓通寶殿。1931 年江淮地區(qū)遭受罕見水災,武漢地區(qū)的形勢十分嚴峻,古德寺整個寺廟都被洪水淹沒,待退水后繼續(xù)修建到193年才完成。至此古德寺便成為武漢佛教四大叢林之一。古德寺能夠在武漢市眾多優(yōu)秀佛教建筑中脫穎而出,成為武漢四大佛教叢林之一,必然有它的獨特之處,但古德寺現(xiàn)有的生存狀況著實讓人堪憂。文革之前古德寺一直是香火旺盛的名剎,但在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之后,古德寺的寺院文物、古跡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毀壞,變得面目全非,原來完整的山門、殿堂、園林等不復存在,僅存圓通、天王兩殿,而且被改造成生產車間。值得慶幸的是圓通寶殿基本保持原貌。曾經建筑面積近 8000 平方米的古德寺,直到上世紀 80 年代國家宗教政策落實后才得以歸還。武漢市佛教協(xié)會于 1986 年對古德寺進行了修復,199年,古德寺被辟為女眾叢林。2001 年由武漢市政府出資為古德寺重新修建了山門(見圖 1.2)。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實際上只是歷史的古德寺的一小部分。
青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將古德寺原大雄寶殿改建為風格迥異的圓通寶殿。1931 年江淮地區(qū)遭受罕見水災,武漢地區(qū)的形勢十分嚴峻,古德寺整個寺廟都被洪水淹沒,待退水后繼續(xù)修建到193年才完成。至此古德寺便成為武漢佛教四大叢林之一。古德寺能夠在武漢市眾多優(yōu)秀佛教建筑中脫穎而出,成為武漢四大佛教叢林之一,必然有它的獨特之處,但古德寺現(xiàn)有的生存狀況著實讓人堪憂。文革之前古德寺一直是香火旺盛的名剎,但在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之后,古德寺的寺院文物、古跡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毀壞,變得面目全非,原來完整的山門、殿堂、園林等不復存在,僅存圓通、天王兩殿,而且被改造成生產車間。值得慶幸的是圓通寶殿基本保持原貌。曾經建筑面積近 8000 平方米的古德寺,直到上世紀 80 年代國家宗教政策落實后才得以歸還。武漢市佛教協(xié)會于 1986 年對古德寺進行了修復,199年,古德寺被辟為女眾叢林。2001 年由武漢市政府出資為古德寺重新修建了山門(見圖 1.2)。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實際上只是歷史的古德寺的一小部分。
本文編號:2833602
【學位單位】:青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U252
【部分圖文】:
青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第一章 古德寺概述第一節(jié) 古德寺的歷史古德寺于 1877 年(清光緒三年)開始建造,位于現(xiàn)在的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qū)黃浦大街上滑坡路 74 號。在位置上接近武漢長江二橋,南至武漢大道黃浦立交,東至解放大道,西至工農兵路(見圖 1.1)。古德寺是一座佛教寺廟,開山始祖法號隆希。相傳在清光緒初年間,隆希法師云游至今漢口黃浦路及后湖地區(qū)時,覺得此處風水不錯,水碧山青,景色秀麗,有動靜相宜之美,便決定在此結茅潛心修行。隆希法師秉承著“心性好古、普度以德”的禮法規(guī)矩持戒修行,為人寬厚,不久便受到本地鄉(xiāng)鄰愛戴。在廣大鄉(xiāng)親鄰里的支持下,取名“古德茅蓬”的小小佛寺誕生了,古德寺就是從這里發(fā)展起來的。在隆希法師的細心運營和后湖地區(qū)的環(huán)境急劇變化下,古德茅蓬的香客越來越多,在當?shù)匾灿辛艘欢ǖ闹取?
青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將古德寺原大雄寶殿改建為風格迥異的圓通寶殿。1931 年江淮地區(qū)遭受罕見水災,武漢地區(qū)的形勢十分嚴峻,古德寺整個寺廟都被洪水淹沒,待退水后繼續(xù)修建到193年才完成。至此古德寺便成為武漢佛教四大叢林之一。古德寺能夠在武漢市眾多優(yōu)秀佛教建筑中脫穎而出,成為武漢四大佛教叢林之一,必然有它的獨特之處,但古德寺現(xiàn)有的生存狀況著實讓人堪憂。文革之前古德寺一直是香火旺盛的名剎,但在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之后,古德寺的寺院文物、古跡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毀壞,變得面目全非,原來完整的山門、殿堂、園林等不復存在,僅存圓通、天王兩殿,而且被改造成生產車間。值得慶幸的是圓通寶殿基本保持原貌。曾經建筑面積近 8000 平方米的古德寺,直到上世紀 80 年代國家宗教政策落實后才得以歸還。武漢市佛教協(xié)會于 1986 年對古德寺進行了修復,199年,古德寺被辟為女眾叢林。2001 年由武漢市政府出資為古德寺重新修建了山門(見圖 1.2)。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實際上只是歷史的古德寺的一小部分。
青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將古德寺原大雄寶殿改建為風格迥異的圓通寶殿。1931 年江淮地區(qū)遭受罕見水災,武漢地區(qū)的形勢十分嚴峻,古德寺整個寺廟都被洪水淹沒,待退水后繼續(xù)修建到193年才完成。至此古德寺便成為武漢佛教四大叢林之一。古德寺能夠在武漢市眾多優(yōu)秀佛教建筑中脫穎而出,成為武漢四大佛教叢林之一,必然有它的獨特之處,但古德寺現(xiàn)有的生存狀況著實讓人堪憂。文革之前古德寺一直是香火旺盛的名剎,但在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之后,古德寺的寺院文物、古跡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毀壞,變得面目全非,原來完整的山門、殿堂、園林等不復存在,僅存圓通、天王兩殿,而且被改造成生產車間。值得慶幸的是圓通寶殿基本保持原貌。曾經建筑面積近 8000 平方米的古德寺,直到上世紀 80 年代國家宗教政策落實后才得以歸還。武漢市佛教協(xié)會于 1986 年對古德寺進行了修復,199年,古德寺被辟為女眾叢林。2001 年由武漢市政府出資為古德寺重新修建了山門(見圖 1.2)。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實際上只是歷史的古德寺的一小部分。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曉娟;王光景;;古德寺圓通寶殿建筑美分析[J];華中建筑;2015年07期
2 笱遠科;金前文;;佛教中國化對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影響[J];山海經;2015年08期
3 楊維祥;董菲;吳巍;;現(xiàn)代宗教活動空間歷史演變芻議——以漢口古德寺為例[J];城市發(fā)展研究;2011年05期
4 高媛;;試論古德寺的建筑風格[J];大眾文藝;2010年18期
5 左奇志;;漢口古德寺圓通殿建筑風格探討[J];華中建筑;2009年12期
6 袁心平;;基于武漢古德寺建筑的設計形式語言研究[J];包裝工程;2009年09期
7 史麗;;淺析建筑美學[J];山西建筑;2009年18期
8 陳瑤;;武漢建筑藝術中的設計元素及傳播來源[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09年04期
9 徐怡靜;;武漢古德寺之異域風格象征文化初探[J];華中建筑;2006年11期
10 彭耀;王芳;;論建筑形式與構成美學[J];中外建筑;2005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曹林;中國裝飾藝術傳統(tǒng)及其當代文化價值[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侯婀清;漢口古德寺研究[D];湖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8336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8336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