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東、北地區(qū)清代墓葬建筑八仙雕刻裝飾圖像研究
【圖文】:
重慶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 墓葬建筑八仙雕刻圖像的空間配置如旺蒼普濟鎮(zhèn)楊家墓,八仙雕刻圖像處于明間的位置,雕刻十分精美。B 型:工字金碑。主要結構石在神主碑的基礎上變化的,,最大的特點就是碑帽較寬超出碑柱,正面看像漢字“工”。如達縣宣漢墓,八仙雕刻圖像就處于碑帽的位置。C 型:轎子碑或四方碑。是墓葬建筑向高空發(fā)展的基礎形式,兩層出檐,立柱頂帽,歇山或廡殿頂。這種碑的造型變化是最為豐富的,八仙雕刻圖像處于在明間和亡堂的位置。
(2)圖像分布位置以八仙雕刻圖像分布在墓葬建筑空間的位置進行分類,分為牌樓和碑樓,以圖像保存比較完整的墓葬建筑為例。八仙雕刻圖像主要分布在牌樓和碑樓的各個不同的局部空間的建筑構件上,主要選擇出現頻次較高的位置進行分類排比,具體如下:碑樓:按出現頻次最多的部位分為亡堂、明間兩個空間位置。A 亡堂:門罩、門柱。如綿陽市游仙區(qū)王文清夫婦墓、萬源市曾家鄉(xiāng)覃步元墓等(圖 2.4)。B 明間:門套、門罩、門柱、額枋、碑帽。如巴中市通江縣伏國泰墓、 巴州區(qū)化成鎮(zhèn)雷輔天墓、萬源市河口鎮(zhèn)馬翥遠墓等。牌樓:按出現頻次最多的部位分為次間、匾額兩個空間位置。A 次間:門套。如旺蒼縣張華鎮(zhèn)郝占奎墓。B 匾額:門柱。如巴中市通江縣陳俊吉墓。在建筑空間的哪里設計圖像,是一個無法逾越的問題,作為建筑裝飾的八仙雕刻圖像,在與建筑整體空間的一個關系中,應考慮到建筑的物理空間和裝飾圖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313.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曉歡;;四川地區(qū)清代墓碑建筑稍間與盡間的雕刻圖像研究[J];中國美術研究;2015年04期
2 葉倩;;元代瓷器八仙紋飾考釋[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5年10期
3 劉顯俊;羅曉歡;;川東、北地區(qū)清代墓碑建筑門罩雕刻裝飾初探[J];中外建筑;2014年11期
4 彭文婧;羅曉歡;;四川東、北片區(qū)清代民間墓碑建筑的龍紋圖案[J];藝術探索;2014年05期
5 羅曉歡;;川東、北地區(qū)清代民間墓碑建筑裝飾結構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4年05期
6 鄭從芳;羅曉歡;;四川清代袁文德墓碑建筑裝飾的生死觀透視[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4年07期
7 鄧霜霜;羅曉歡;;清代川東、北地區(qū)墓碑吻飾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4年06期
8 張?zhí)m英;;八仙的法寶——暗八仙魅力[J];上海企業(yè);2012年05期
9 許宜蘭;;明清民間年畫與“八仙信仰”[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0年03期
10 王永寬;;八仙傳說故事的文化底蘊探析[J];中州學刊;2007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陳慶軍;承志堂的圖像[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2 李虹;死與重生:漢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韓小囡;宋代墓葬裝飾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涂天麗;四川東、北地區(qū)清代民間墓葬建筑色彩裝飾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7年
2 劉顯俊;川北地區(qū)清代墓葬建筑裝飾及信仰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6年
3 彭文婧;清代四川旺蒼縣郝占奎墓葬建筑花卉雕刻裝飾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5年
4 鄧霜霜;四川平昌縣黑馬山李氏墓葬建筑雕刻藝術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5年
5 劉敏;湖北利川魚木寨石雕造型內涵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6444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644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