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裝飾藝術探源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rchaeological data, in the early and mid-term of the Paleolithic, the activities of creation in the West are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the tools of making stone tools, and there is no essential difference in the form of the making and the stone. However, in the late Paleolithic period, in the real sense of the decoration, different people or people living in different regions gradually showed their respectiv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he fact shows that the human's artistic thinking has developed a plurality of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arly stage, and the image, the image and the abstract are the three tendencies that co-exist in the early art thinking of human beings. In general, in the past, the features of the western decoration art and the whole art form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in the prior art, and the development to the Neolithic Ag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fference. This paper intends to reveal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western early decoration art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former decorative art form in the middle and western farming civilization.
【作者單位】: 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
【分類號】:J509.1;K8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廖建新;;“氏族”研究綜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3期
2 張躍進;論農村土地使用權資本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3 張歡;;民主不過如此——關于民主特性的探討[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4 李孝林;會計產生于原始社會后期說[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5 崔樞華;漢字起于“一”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6 王應龍;《說文》據形探義誤區(qū)舉隅[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7 趙冬暉;關于生女真氏族部落的幾個問題[J];北方文物;1986年01期
8 錢繼磊;趙曄;;后經濟危機時代對法律制度模式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9 張層林;《中國大百科全書》與《大美百科全書》的專業(yè)對讀[J];圖書與情報;2003年04期
10 李傳益;論文化教育與文獻傳播[J];圖書與情報;2003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楊青新;;《爾雅·釋親》的文化說解[A];《國學論衡》(第四輯)[C];2007年
2 魯家峰;;“共建共享”與和諧社會的利益邏輯[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7年
3 葉文憲;;族臣-家臣-朝臣——從臣的變化看中國從部族到國家的演變[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C];2004年
4 郝時遠;;主兒乞部及幾點問題的探討[A];中國蒙古史學會成立大會紀念集刊[C];197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孔晶;希臘古典時期訴訟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金道銘;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3 孫昊;女真建國前社會組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栗志剛;民族認同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王天平;追尋完整的人[D];西南大學;2011年
6 卓嘎;藏族天文歷算傳承模式及其變遷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潘華志;權利沖突的法理思考[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8 徐廣偉;東北漁獵先民原始圖符紋飾在赫哲族中的傳承與應用[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任海濤;中國古代政治法思想萌芽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10 王小燕;中古詩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石實;隱秘的參與[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暉陽;黎族婚俗視野下的法律思考[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夏君;質疑勞動力租賃:《法國民法典》第1710條分析[D];湘潭大學;2010年
4 龐彬;生態(tài)學和生態(tài)無政府主義[D];河南大學;2011年
5 周菲莉;羅馬共和國時期家庭文化初探[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6 喬彬;中國原始彩陶造型與紋飾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7 劉平;狂歡視域下的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D];蘭州大學;2011年
8 秀多吉;化隆卡力崗地區(qū)的社會文化變遷探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胡菲;三國兩晉南北朝地方人物傳記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田佳鶴;新疆少數民族人際傳播習俗研究[D];新疆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婉群;;淺析中西裝飾色彩之異同[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3期
2 余磁;試論陶瓷裝飾藝術的新發(fā)展[J];中國陶瓷;2002年04期
3 于慧英,趙芳;談佛教裝飾藝術特征[J];沈陽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4 袁恩培;漢代畫像石磚的裝飾藝術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5 全少莉;;漫談現實生活中的裝飾藝術[J];美術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6 黃建成;裝飾藝術札記[J];美術;1990年12期
7 王小勤;新松恨不高千尺——評95屆裝飾藝術設計專業(yè)畢業(yè)設計[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及設計版);1995年04期
8 孫宏圖;裝飾藝術的形式表現[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9 徐華鐺;一朵永開不敗的裝飾藝術奇葩——麒麟[J];包裝世界;2000年03期
10 王松;現代裝飾繪畫淺談[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薇薇;;“抑商”觀念在中西方教義中的淵源與分野——以宗教和政治因素的考察為路徑[A];《制度經濟學研究》第二輯[C];2003年
2 田利穎;;菊花與環(huán)境裝飾藝術[A];中國菊花研究論文集(1997-2001)[C];2001年
3 田辰山;;兩個“文明”大故事,兩個“民主”大結構——比較中西方的傳統(tǒng)與現實政治結構[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傳統(tǒng)與現代的國家建構與政治文化”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4 尚紅燕;;現代包裝設計與裝飾藝術[A];湖北省第十一屆楚天創(chuàng)新包裝設計評比論文集[C];2004年
5 許以僖;;鄂倫春族的裝飾藝術[A];民族學研究第三輯[C];1982年
6 謝靜;;與美同行——淺談裝飾藝術的內涵[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7 吳凌燕;姚本先;;中西方心理健康標準的比較及整合[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曹鐵紅;;樸實 簡素 親切 自然——遼代壁畫中的裝飾藝術[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八輯上冊)——中國古都學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9 王艷;藍江平;張曉燕;;中外裝飾藝術比較[A];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研究[C];2003年
10 趙博;陳曉;;北京大學生對中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了解情況及態(tài)度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小明;拓展居室空間的裝飾藝術[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本報記者 初志英;悄然崛起的裝飾藝術品市場[N];經濟日報;2001年
3 路平;裝飾藝術 色彩表現[N];中國建材報;2000年
4 顧大鵬 高繼承 顧振寶;沒有商界烙印的商人[N];中華建筑報;2004年
5 舒乙;田義墓的石刻裝飾藝術絕品[N];光明日報;2006年
6 楊宜柳;民間剪紙的裝飾藝術[N];中國文化報;2001年
7 馮少勝;景德鎮(zhèn)陶瓷裝飾藝術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N];中國文物報;2008年
8 過山;裝飾藝術的色彩魅力[N];中國包裝報;2001年
9 ;十大品牌不虛傳 家裝無憂在宏城[N];中國建設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趙志國;一個意大利設計師眼中的中意裝飾藝術差別[N];中華建筑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倪建林;原始裝飾藝術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2 黃厚石;事實與價值[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3 田歡;維吾爾族視覺藝術的族群性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4 肖宏;從傳統(tǒng)到現代[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7年
5 袁宣萍;17-18世紀歐洲的中國風設計[D];蘇州大學;2005年
6 王匯文;南方原始瓷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7 柳逸善;關于蒙古包的審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群;中世紀的阿拉伯建筑裝飾藝術[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2 吳維娜;論中國傳統(tǒng)吉祥紋樣在陶瓷裝飾中的應用[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07年
3 黃瑤;裝飾藝術在繪畫中的融合[D];湖北美術學院;2008年
4 李曉瓊;江西九江地區(qū)清代民居建筑裝飾藝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5 沈玲;城市公共空間與裝飾藝術的融合[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6 趙艷霞;南陽漢畫像石圖案裝飾藝術研究[D];江南大學;2009年
7 羅娟;喀什市現代城市景觀中的裝飾藝術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9年
8 張瑞;徽州古民居木雕門窗的裝飾特色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9 李媛莉;試論蘇州傳統(tǒng)民居木雕門窗的裝飾藝術特點[D];蘇州大學;2004年
10 李婧;清代宮廷包裝及器物裝飾藝術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4457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445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