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裝飾藝術領域內的梅文化
[Abstract]:The plum culture of China ha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flower culture in China. Since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e flowers began to smell the world", until the Song Dynasty plum culture in the Chinese decorative art field. It involves ceramics, gold and silver, lacquer wood, embroidery, printmaking, painting, wood carving, stone carving, brick carving, even color dim sum and so on, but the plum culture is the most abundant in porcelain. Plum blossom is an important theme of auspicious design. The aesthetic value of plum culture in decorative art is more emphasis on the expression of implication.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旅游管理系;中國荷花研究中心;
【分類號】:S685.1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元;;我國古代植物文化演變與士人階層的關系[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17期
2 吳根松;孫麗丹;郝瑞杰;石文芳;張杰;陳晶鑫;;梅花種質資源表型多樣性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0期
3 吳詩華,余皖蘇;合肥梅花品種調查(簡報)[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1994年01期
4 李凈;付曉渝;朱少琳;;淺議我國花卉名稱混亂的現(xiàn)象及建議[J];北方園藝;2009年11期
5 趙昶靈,郭維明,陳俊愉;梅花花色之美的美學淺析[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6 毛漢書,馬燕,王忠芝;中國梅花品種數(shù)量分類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1992年04期
7 陳俊愉;;中國梅花研究的幾個方面[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1995年S1期
8 王其超;張行言;郭士欽;;云南古梅調查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1995年S1期
9 毛漢書;陳俊愉;王忠芝;;中國梅花品種的數(shù)量分支分析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1995年S1期
10 黃燕文;包滿珠;沈清宇;鐘林愛;左衛(wèi)東;王芳;;野梅和栽培梅染色體數(shù)目及形態(tài)的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1995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華珊;李冉馨;;云南滇中地區(qū)古梅群研究[A];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2011[C];2011年
2 李冉馨;李雯琪;李彥;張啟翔;呂英民;;抗寒花果兼用梅花新品種選育研究[A];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2011[C];2011年
3 何梅華;丘波;陳新偉;李坤新;;梅州市觀賞性梅花品種篩選初報[A];梅州市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集(第十屆)[C];2010年
4 許聯(lián)瑛;;梅花引種和應用示范研究[A];2009北京生態(tài)園林城市建設[C];2010年
5 周肖紅;;歷史名園植物景觀的傳承——以香山公園歷史文化植物景觀的保護和恢復為例[A];2010北京園林綠化新起點[C];2010年
6 莊淑琴;周杰;張淑珍;莊實傳;;晚果抗寒花果兼用梅新品種選育[A];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2012[C];2012年
7 王峰;戴超;朱軍;趙興發(fā);;優(yōu)良觀賞型梅花南遷初探[A];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2012[C];2012年
8 張杰;楊煒茹;王富廷;;梅花專類園設計要點——以武漢磨山梅園為例[A];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2012[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曉東;明清民居與文人園林中花文化的比較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2 劉秀麗;中國玉蘭種質資源調查及親緣關系的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3 沈玉英;基于REMAP和IRAP分子標記的梅(Prunus mume Sieb. et Zucc.)遺傳多樣性分析[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張秦英;抗寒梅花品種區(qū)域試驗及離體培養(yǎng)的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4年
5 趙昶靈;幾個梅花品種花色的時空變化、花色苷的分子結構和F3'H克隆的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5年
6 明軍;梅花DNA指紋圖譜的建立與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2年
7 楊朝東;梅花種質資源的親緣關系分析和遺傳多樣性分子評價[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5年
8 王瑩;唐宋詩詞名花與中國文人精神傳統(tǒng)的探索[D];暨南大學;2007年
9 蔡邦平;中國梅叢枝菌根真菌多樣性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9年
10 楚愛香;河南觀賞海棠品種分類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和平;論江南園林中的梅景[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高琳娜;黃金菊組織培養(yǎng)及植株再生體系的建立[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靜;漢英特有花木詞之國俗語義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小雙;先秦至六朝采摘詩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莉青;湖南省桂花品種資源初步調查及分類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8年
6 劉智慧;薔薇科植物在長沙園林綠地中的應用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0年
7 余江玲;中西古典園林植物文化比較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8 李彥;花果兼用梅新品種選育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9 魏瑋;梅花景觀的生態(tài)性、美觀性、文化性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10 張洋;網上梅花虛擬博物館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敬賓;中國郵票上的梅文化[J];中國花卉園藝;2001年22期
2 陳奕康;弘揚梅文化,發(fā)展肇慶旅游業(yè)[J];廣東園林;2000年01期
3 ;追尋梅文化 涵養(yǎng)梅品質——杭州市蕭山區(qū)進化鎮(zhèn)二小“梅文化”建設掠影[J];小學德育;2009年03期
4 王芳;;老上海西餐[J];農產品市場周刊;2009年13期
5 吳惠良;;序[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S1期
6 舒迎瀾;;縱談梅文化[J];園林;1998年04期
7 甘立榮;;紅梅凌霜傲龍泉[J];云南林業(yè);2009年06期
8 汪詩珊;張思平;郭立春;王保根;;南京梅文化簡介[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3年S2期
9 劉國昭,趙鎖福,陳向前;江南春信早 梅花第一枝——梅園西區(qū)環(huán)境修復工程小記[J];中國園林;1999年01期
10 梅村;;梅花攝影藝術[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田利穎;;菊花與環(huán)境裝飾藝術[A];中國菊花研究論文集(1997-2001)[C];2001年
2 尚紅燕;;現(xiàn)代包裝設計與裝飾藝術[A];湖北省第十一屆楚天創(chuàng)新包裝設計評比論文集[C];2004年
3 許以僖;;鄂倫春族的裝飾藝術[A];民族學研究第三輯[C];1982年
4 ;無錫梅園與梅文化[A];中國公園協(xié)會2003年論文集[C];2003年
5 李奇華;;交樂漢墓出土文物與夜郎的關系[A];夜郎研究——’99夜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6 浦玉生;;尋訪施耐庵[A];水滸爭鳴[第七輯]——2002中國水滸學會聯(lián)會暨全國明清小說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謝靜;;與美同行——淺談裝飾藝術的內涵[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8 邢富華;;從洛陽出土文物看漢代的朱雀[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九輯)——中國古都學會2002年年會暨長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曹鐵紅;;樸實 簡素 親切 自然——遼代壁畫中的裝飾藝術[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八輯上冊)——中國古都學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10 王艷;藍江平;張曉燕;;中外裝飾藝術比較[A];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研究[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小明;拓展居室空間的裝飾藝術[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本報記者 初志英;悄然崛起的裝飾藝術品市場[N];經濟日報;2001年
3 路平;裝飾藝術 色彩表現(xiàn)[N];中國建材報;2000年
4 顧大鵬 高繼承 顧振寶;沒有商界烙印的商人[N];中華建筑報;2004年
5 舒乙;田義墓的石刻裝飾藝術絕品[N];光明日報;2006年
6 楊宜柳;民間剪紙的裝飾藝術[N];中國文化報;2001年
7 馮少勝;景德鎮(zhèn)陶瓷裝飾藝術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N];中國文物報;2008年
8 過山;裝飾藝術的色彩魅力[N];中國包裝報;2001年
9 ;十大品牌不虛傳 家裝無憂在宏城[N];中國建設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趙志國;一個意大利設計師眼中的中意裝飾藝術差別[N];中華建筑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倪建林;原始裝飾藝術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2 王卉;漢代銅器銘文詞語通釋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高占盈;南越國藝術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2008年
4 賈Z,
本文編號:22921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29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