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廣西民族裝飾紋樣中的吉祥觀念
[Abstract]: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onal decorative patterns in Guangxi, this paper gives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various auspicious concepts embodied in the national decorative patterns of Guangxi, and forecast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auspicious concepts in the national decorative patterns of Guangxi.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oncept of auspicious is the universal psychological consciousness of human being, and it is expressed and presented by various carriers, in which the national decoration is the main carrier of the concept of auspicious.
【作者單位】: 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平面設計教研室;
【分類號】:J5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戴鵬;;中國傳統(tǒng)紋飾與現(xiàn)代設計[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年04期
2 李桐;;廣西民族背帶裝飾藝術及其文化特征[J];民族藝術;1991年02期
3 陸宇澄;傳統(tǒng)裝飾紋樣中的吉祥觀念與現(xiàn)代設計[J];蘇州市職業(yè)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4 唐平濤;;淺析傳統(tǒng)吉祥裝飾紋樣[J];陶瓷科學與藝術;2006年04期
5 符均;吉祥圖案與民間裝飾藝術[J];文史雜志;2003年04期
6 張大慶;;中國民間刺繡裝飾紋樣的構成[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尹翠君;任立昭;蒲明輝;;廣西地域特色設計元素的分析研究[J];包裝工程;2010年24期
2 馬駿;;中國傳統(tǒng)吉祥裝飾藝術的當代文化價值[J];湖北社會科學;2012年05期
3 陸曉云;;吉祥觀在裝飾圖形符號中的傳承[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9年03期
4 焦慧杰;;傳統(tǒng)圖案在現(xiàn)代包裝設計中的運用[J];美與時代(上);2012年12期
5 宗林;;中國元素在標志設計中的運用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6 馬瑤;;中國傳統(tǒng)建筑裝飾紋樣在現(xiàn)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與企業(yè);2013年17期
7 吳維娜;虞鋒波;;論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在當代審美下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年12期
8 任立昭;尹翠君;蒲明輝;耿葵花;羅叢敏;;廣西瑤族藝術設計中的吉祥設計文化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年12期
9 敖立琦;;傳統(tǒng)裝飾圖案中的象征手法與現(xiàn)代設計[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年12期
10 鄭欲曉;胡小兵;;論中國民間藝術形式對陶瓷藝術的啟示[J];中國陶瓷;2008年1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祝孚;傳統(tǒng)魚紋圖案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余燕;從洛陽到西安—若干民間傳統(tǒng)裝飾紋樣在現(xiàn)代服裝創(chuàng)意中的應用[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孫敏娜;云南文山壯族背帶造型與裝飾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4 莫丹華;論傳統(tǒng)云雷紋的美學原理及其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丁鳴;江西廬陵傳統(tǒng)民居雕飾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虞鋒波;論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在現(xiàn)代生活陶藝中的應用[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1年
7 熊麒麟;中國傳統(tǒng)符號在造物過程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8 吳麗英;福建閩中民居室內裝飾藝術的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1年
9 朱家葉;浙江古鎮(zhèn)、古村落地面鋪裝藝術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1年
10 王浩;觀音繡的美學思考[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樹儀;;裝飾圖案的基本規(guī)律[J];美術大觀;1998年05期
2 高春明;;文章千古事 只為傳燈明——《錦繡文章——中國傳統(tǒng)織繡紋樣》跋[J];上海藝術家;2005年06期
3 石鑫進;;苗繡紋樣初探[J];藝海;2008年01期
4 王健;;生活萬花筒:新疆維吾爾族民間圖案[J];文教資料;2010年10期
5 錢敏;;藏族佩飾中裝飾紋樣[J];文藝爭鳴;2010年16期
6 金弋文;;探析唐代銅鏡的紋飾內容[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4期
7 李伶美;;以紋樣為主淺談朝鮮早期青花瓷[J];藝術教育;2011年08期
8 張明文,李明;為美國F&G公司設計畫面的一點體會[J];山東陶瓷;1995年04期
9 高西省;論中韓兩國出土的航海圖紋銅鏡[J];考古與文物;2000年04期
10 王惠芳;;服飾圖案—民族文化意蘊[J];北方美術;200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潔;;漢代漆器云獸紋樣研究[A];中國漢畫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上)[C];2004年
2 王小銘;;基于分形方法的藝術圖案生成與設計[A];中國圖象圖形科學技術新進展——第九屆全國圖象圖形科技大會論文集[C];1998年
3 郭睿姬;;秦始皇陵園出土文物紋飾及色彩[A];秦都咸陽與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4 余源;;傳統(tǒng)圖形的“前世與今生”[A];“歲寒三友——詩意的設計”——兩岸三地中國傳統(tǒng)圖形與現(xiàn)代視覺設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于長英;;明代霞帔及其文官補子紋樣考釋[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馬啟忠;王德龍;;蠟染圖案文化內涵的發(fā)生與演變[A];布依學研究(之二)——貴州省布依學會首屆年會暨第二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0年
7 趙霞;李雷;張靜;祝麗娟;閆枚;楊雨;李曉菲;;2010春夏中國紡織面料流行趨勢分析[A];2009S/S中國紡織產品開發(fā)報告[C];2009年
8 德省;文笑;江衛(wèi);;秦陵地區(qū)出土秦代文物上的紋飾及特點[A];秦文化論叢(第十輯)[C];2003年
9 許衛(wèi)紅;;鳳翔鄧家崖遺址秦瓦內壁紋樣[A];秦文化論叢(第十輯)[C];2003年
10 許衛(wèi)紅;劉群;;論先秦時期葬具表面的附飾品[A];秦都咸陽與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見習記者 姜雄;2010國際紋樣創(chuàng)意設計大賽昨晚揭曉[N];杭州日報;2010年
2 張琴;藍夾纈之戀[N];溫州日報;2006年
3 佚名;生命與遠古圖騰[N];西部時報;2004年
4 中國紡織信息中心 國家紡織產品開發(fā)中心;混搭風 民族風 自然風[N];中國紡織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張曉航;這個冬天穿什么[N];中國質量報;2008年
6 ;設計大賽 含金幾何?[N];中國服飾報;2009年
7 中國美術學院 連冕;“在地化”的紋樣生活[N];美術報;2011年
8 周思中;中國紋樣的歷史與內涵[N];光明日報;2004年
9 本報記者 陳楠;羅、寶分羹誰得“利”?[N];中國紡織報;2011年
10 南京云錦研究所;挽救流失中的云錦[N];中國紡織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陳慎;中國傳統(tǒng)吉祥紋樣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2 安麗哲;從“遺產”中解讀長角苗服飾文化[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3 張昕;山西風土建筑彩畫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4 李亮;時空與心靈間的視象[D];中央美術學院;2012年
5 白永芳;哈尼族服飾文化中的歷史記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6 袁承志;風格與象征——魏晉南北朝蓮花圖像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7 李守妍;中韓傳統(tǒng)服飾象征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聶靜;漢代漆器工藝及保護[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2 張燕芬;明清服飾之器物紋樣研究[D];江南大學;2012年
3 李儀;莨苕葉飾漩渦紋樣研究——圖案的本體研究之一[D];蘇州大學;2001年
4 顏曉華;分形信息的可視化及其在紡織藝術中的表達[D];蘇州大學;2004年
5 謝翌暄;近代中國傳統(tǒng)女上裝實例研究[D];東華大學;2005年
6 張昭陽;民間美術紋樣的象征研究[D];天津工業(yè)大學;2005年
7 李珊珊;花腰彝服飾藝術探析[D];云南藝術學院;2011年
8 王旭娟;清代南通藍印花布紋樣探析[D];蘇州大學;2007年
9 朱單群;中國云氣紋的發(fā)展演變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10 蔣凌琳;計算機輔助生成剪紙形象[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2314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23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