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婦女的額頭裝飾
本文選題:裝飾效果 + 清代; 參考:《蘭臺世界》2011年14期
【摘要】:正據考古資料顯示,古人在新石器時期就已經采用穿有珠、管或者貝類的發(fā)繩裝飾額頭,也曾使用鑲嵌在革類或帛類物上的蚌飾裝飾
[Abstract]:According to archaeological data, the ancients in the Neolithic period already used to wear beads, tubes or shellfish hair rope decoration forehead, also used inlaid in leather or silk ornaments on the clam decoration
【作者單位】: 徐州工程學院藝術學院;
【基金】:徐州工程學院科研課題,課題編號:XKY2009205
【分類號】:TS941.12;K24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曾慧;;滿族服飾文化的變遷(上)[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2 楊笑冰;;中國古代額頭裝飾的類型及演變特點[J];絲綢;201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佳云;;羅衣何飄飄——試析《玉臺新詠》中的女性服裝美[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2期
2 程思;;從中國服裝演變看女性地位[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3 鄭春穎;;長川一號壁畫中所見高句麗服飾研究[J];邊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4 喬麗敏;方文山;;《詩經》服裝紋飾產生的條件及其含義[J];長春大學學報;2006年11期
5 崔杰;;河南北宋墓室壁畫中的女性形象[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6期
6 楊鴻蛟;;由蘭州永登縣博物館藏明清唐卡看15—17世紀河湟地區(qū)藏傳佛教信仰的變遷[J];中國藏學;2010年01期
7 曾慧;;滿族服飾文化的變遷(下)[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8 曾慧;;滿族枕頂繡研究——以遼東學院柞蠶絲綢與滿族服飾博物館館藏為例[J];遼東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9 孫雅致;;滿族服飾文化中的靈物崇拜[J];遼東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馬瑩;李巖;;補子的文化內涵[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楊芳;李莉婷;;當代中國人對傳統(tǒng)青、藍色彩的心理認知與情感價值回歸[A];傳統(tǒng)色彩與現(xiàn)代應用——海峽兩岸傳統(tǒng)色彩與現(xiàn)代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袁恩培;王俊策;;彝族納蘇服飾元素在包裝設計中的運用[A];第十三屆全國包裝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春穎;高句麗遺存所見服飾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羅yN波;漢唐時期禮儀服飾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3 宋丙玲;北朝世俗服飾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4 白燕;滿漢文化交融視野下的《紅樓夢》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5 張志云;禮制規(guī)范、時尚消費與社會變遷:明代服飾文化探微[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田苗;女性物事與宋詞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7 周加勝;南漢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8 黃良瑩;北朝服飾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9 張魯君;《道藏》人物圖像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10 李雪垠;著裝意象審美生成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葉娟;現(xiàn)代婚禮服裝飾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滕亞秋;契丹帶飾研究:以蹀躞帶為中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語義淺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周婷婷;西風東漸與都市主流服飾文化變遷(1898-1927)[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范盈;唐代襦裙裝的研究及其設計應用[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馮楊;明代霞帔設計元素在現(xiàn)代婚禮服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中原工學院;2011年
7 黃麗蕓;贛南地區(qū)客家服飾研究[D];東華大學;2010年
8 李寧;3-7世紀高昌服飾文化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9 王s,
本文編號:20530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053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