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陜會館建筑裝飾中的商情雅趣
本文選題:清代 + 山陜會館 ; 參考:《民族藝術研究》2011年01期
【摘要】:晉商留給后人的財富很多,無形的是其經營理念和人文啟示,有形的是晉派建筑藝術。清代,南來北往的行商云集于中原地區(qū),河南境內雖水路密布,但沒有一條貫通全省的水運路線,因此河南會館數目較多、分布較廣,F存的山陜會館成為折射明清時期中原經濟、社會風貌的一面鏡子。文章剖析了山、陜會館建筑裝飾與建筑形意相合、自然默契的崇商意識,解讀山西商人的生活點滴和文化之脈。其裝飾切中主題,又富有情趣,顯得詼諧而灑脫。
[Abstract]:Jin merchants left behind a lot of wealth, intangible is its business philosophy and humanistic inspiration, tangible is the Jin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art.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traveling merchants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gathered in the Central Plains. Although the waterways in Henan were dense, there was not a waterway route through the whole province, so the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congresses in Henan were more and wider. The existing Shanshan Guild Hall became a mirror reflect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features of the Central Plain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onance between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and architectural form of Shanshan and Shaanxi Guild Hall, the consonance of natural and tacit understanding of business worship,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life of Shanxi businessmen and the cultural vein. Its decoration cut to the theme, but also rich in interest, appear witty and free and easy.
【作者單位】: 重慶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史論研究室;武漢理工大學;
【基金】:2011年重慶大學文科立項重大項目“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No.CDJSK11005資助”《中國古代造物設計與神話傳說研究》;2009年度重慶大學大類系列課程建設項目“藝術史系列課程”(2009008A)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J52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秦翠紅;試論明清商人對職業(yè)戲班發(fā)展的積極影響[J];安徽史學;2005年05期
2 張喜琴,劉建生;晉商意識形態(tài)分析[J];滄桑;2004年Z1期
3 金雪軍,田霖;金融地理學視角下區(qū)域金融成長差異的案例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4 易伯,陳凡,劉煒;因茶而興的湖北古鎮(zhèn)——赤壁羊樓洞[J];華中建筑;2005年02期
5 杜七紅;;清代兩湖茶業(yè)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江漢論壇;2006年04期
6 朱培仁;;晉商傳統(tǒng)建筑研究狀況述評[J];山西建筑;2005年24期
7 李占國,靳磊;會計誠信危機商業(yè)道德的思考——會計誠信赤字的全方位思考(一)[J];生產力研究;2004年11期
8 張桂萍;山西票號的身股制度與人才管理[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9 韓曉莉;新舊之間:近代山西的商會與行會[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10 許檀;清代河南朱仙鎮(zhèn)的商業(yè)——以山陜會館碑刻資料為中心的考察[J];史學月刊;2005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田霖;金融地理學視角下的區(qū)域金融成長差異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2 高倚云;明清晉商文化傳統(tǒng)、制度績效與路徑依賴[D];遼寧大學;2007年
3 曾謙;近代山西城鎮(zhèn)地理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4 宋倫;明清時期山陜會館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云愛;晉商制度分析方法論[D];山西大學;2004年
2 喬增光;票號治理結構的理論研究[D];山西大學;2005年
3 崔俊霞;晉商倫理初探[D];山西大學;2005年
4 衛(wèi)紅麗;論明清山陜商人經營“合伙制”的制度創(chuàng)新[D];西北大學;2005年
5 郭峰;晉商喬家商業(yè)倫理思想初探[D];山西大學;2006年
6 巴紅靜;用制度經濟學理論研究晉商頂身股制度[D];東北財經大學;2006年
7 劉志平;商業(yè)發(fā)展影響下的明清平遙城建設[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趙會清;明代蒙漢關系及對蒙貿易中的晉商[D];山西大學;2007年
9 韓蕓;明清晉商會館的社會經濟功能[D];山西大學;2007年
10 劉映海;清代武術、鏢局與晉商發(fā)展互動關系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哲;;社旗山陜會館文化品牌規(guī)劃推廣方略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1年09期
2 洪惠民;;廈門同安后河宮清代門神[J];藝術·生活;2001年01期
3 王蔚華;;筆墨婉麗 氣韻生動——清代文人花卉繪畫賞析[J];收藏界;2011年08期
4 吳保華;;瑩澈潔白的清代白玉蓮蓬水洗[J];收藏界;2011年07期
5 吳永斌;王曉玲;;劉墉書法及其影響[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2期
6 鄢洪海;;論清代釉上彩瓷的演變軌跡與風格轉型[J];景德鎮(zhèn)陶瓷;2011年02期
7 ;傳世名畫[J];老年教育(書畫藝術);2011年09期
8 馮苗;;清代廣東繪畫的民間氣質[J];中華文化畫報;2011年08期
9 黃麗萍;耿浩;;淺議“詩文瓜瓢壺”的審美[J];江蘇陶瓷;2011年04期
10 陳大利;;篤志臨寫《華山碑》——清代書法家陸瓚考述[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辛靈美;;聊城韓氏龍文剪紙藝術[A];中華吉祥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學術研討會暨山東省民俗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偉;精雕細琢 巧奪天工[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2 ;碑林清代對聯[N];中國旅游報;2002年
3 石朝陽;清代畫家的潤格[N];美術報;2002年
4 劉子和 傅希瑭;清代畫苑 異彩紛呈[N];中國商報;2001年
5 毛憲民;清代后妃首飾瑣談之二——鈿子[N];中國檔案報;2001年
6 馬集;精巧絕倫[N];深圳商報;2000年
7 林姝;圖繪清史[N];文藝報;2000年
8 楊在同;還“四王”本來功績[N];安徽日報;2001年
9 馮王;“酒鬼酒”瓶的鬼中鬼[N];文藝報;2001年
10 本報記者 江南;百年印社話西泠[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瑞君;清代室內環(huán)境營造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2 王欣;宋元明清公眾活動的環(huán)境及設計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3 劉維東;清代《大觀帖》鑒藏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瀅瀅;清代南北方民間木版年畫人物造型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2 畢鳳霞;清代楊家埠木版年畫研究[D];安徽大學;2007年
3 趙閱書;清代云錦色彩考析及應用[D];江南大學;2009年
4 王峰;從《石渠寶笈》初編看乾隆朝前期宮廷書畫收藏[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5 李陽洪;梁章鉅的書法題跋與翁方綱的關系[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顏以琳;清代書法氣力論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7 劉娟;論清朝時期的建筑繪畫[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8 陸宇潤;張照《天瓶齋書畫題跋》與其書學觀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9 王萌;開封山陜甘會館建筑裝飾藝術中的吉祥圖案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10 沈倩;清代行草流變及文化探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372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037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