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筑裝飾的演變脈絡研究
本文選題:西方 + 建筑裝飾; 參考:《工業(yè)建筑》2013年S1期
【摘要】:如今,隨著傳統建筑信條的破碎和建筑裝飾概念的日趨模糊,出現了有機建筑,表皮建筑,塑性建筑等,使得人們對建筑及其裝飾的認識出現了混亂。為此,對西方各時期建筑裝飾的特征進行了梳理,以期對它的未來發(fā)展有清晰的概念。
[Abstract]:Nowadays, with the breaking of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reed and the blurring of the concept of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organic architecture, epidermal architecture, plastic architecture and so on appear, which makes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architecture and its decoration appear confusion. Theref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in various periods of the West are combed in order to have a clear concept of its future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合肥工業(yè)大學建筑學院;
【基金】:201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徽州傳統建筑裝飾藝術的空間特征及傳承研究,編號:12YJCZH185 2012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徽州傳統民居建筑裝飾的空間形態(tài)及藝術特征分析,編號:SK2012A096
【分類號】:TU238;TU-8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肖平西;建筑中的裝飾藝術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婷婷;陳震云;;客家傳統民居文化在現代住宅建設中的傳承[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7年01期
2 季文媚;西方古典城市廣場的發(fā)展與變化[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6期
3 代平;淺談解構主義[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2期
4 胡振宇;荷蘭現代建筑評析[J];安徽建筑;2000年06期
5 王琦;“技術形象”——“藝術形象”——結構思維在建筑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J];安徽建筑;2001年04期
6 余慧,錢才云;淺談建筑空間的特性[J];安徽建筑;2003年02期
7 王露;試用辯證法的觀點看建筑的發(fā)展[J];安徽建筑;2003年02期
8 劉玉寶;;發(fā)展——地域性建筑的生命線[J];安徽建筑;2007年04期
9 伍志強;;建筑節(jié)能的自然風利用技術及實證研究[J];安徽建筑;2010年02期
10 古霞;;海德格爾關于居住的生存?zhèn)惱硭枷朐u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陳天;姜黎黎;謝愛華;;城市設計中“邊界”的表現形式與構建方法探討[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任乃鑫;楊寧;;玻璃幕墻在建筑中的演變[A];中國建筑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楊楊;;中國風·中國韻[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下)[C];2010年
4 尹繼鳴;;展示空間的設計構思探析[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5 裴臨風;;芻議后現代主義思潮與后現代招貼設計[A];2005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孫延;劉卉;;建筑情感空間與色彩空間的同構關系淺析[A];色彩科學應用與發(fā)展——中國科協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伍學進;城市社區(qū)公共空間宜居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玉峰;新遺產城市[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3 何東;論自覺誤讀[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4 胡俊紅;中國家具設計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5 張志奇;北京人民大會堂室內環(huán)境藝術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6 丁可;藝舟雙輯:理性與直覺[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7 李利;自然的人化[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8 馮志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閾下的城市文化建設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玲;中國古建筑和諧理念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10 刁建新;文化傳承與多元化建筑創(chuàng)作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黨榮;室內外空間環(huán)境的融合與統一[D];河北大學;2009年
2 殷霄嬋;西方現代教堂建筑設計形態(tài)探研[D];鄭州大學;2010年
3 李漢杰;哈爾濱建筑“第五立面”規(guī)劃設計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徐鵬;北京奧運場館建筑形態(tài)及其外部空間設計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逄敏莉;試論室內設計對建筑內部空間的補充和提升[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娜;賞析地鐵建筑空間的藝術美[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汪玉;當代消費文化對室內環(huán)境設計影響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0年
8 李虹;軟裝飾之于室內空間設計的語義效應[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孫宇;談室內設計創(chuàng)作手法—畢業(yè)創(chuàng)作“校史展廳”設計體會[D];蘇州大學;2010年
10 于莉麗;形態(tài)與環(huán)境設計[D];沈陽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小東;特定環(huán)境及其建筑語言——新疆國際大巴扎設計[J];建筑學報;2003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麗君;宋魁彥;;中國古代建筑室內色彩的演變[J];家具與室內裝飾;2007年06期
2 何健安;建筑裝飾工程質量亟待提高[J];施工技術;1997年02期
3 ;簡訊[J];建筑;2001年12期
4 高楓;江蘇省建筑裝飾十強企業(yè)分析[J];建筑;2004年03期
5 周聰;建筑裝飾制圖問題探討——建筑裝飾制圖的主要圖紙、內容及表示方法[J];廣東建筑裝飾;2005年03期
6 ;視覺是一種姿態(tài)——記廣州市建筑裝飾協會園林景觀論壇[J];廣東建筑裝飾;2005年04期
7 ;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門業(yè)暨建筑裝飾五金展覽會[J];門窗;2010年02期
8 屈天鳴;;建筑裝飾的再認知——西方現代建筑裝飾理論讀書筆記[J];室內設計;2010年01期
9 ;廣州建筑裝飾博覽會打“環(huán)保牌”“低碳牌”[J];廣東建材;2010年07期
10 劉國華;黑龍江省土木建筑學會赴日考察團;;建筑裝飾及建筑涂料工業(yè)赴日考察報告[J];低溫建筑技術;199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立群;;經濟轉軌與建筑裝飾信用體系架構[A];湖北省第十一屆楚天創(chuàng)新包裝設計評比論文集[C];2004年
2 武學峰;;論建筑裝飾企業(yè)的資金管理[A];河南省土木建筑學會2008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3 田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演變及分析[A];上海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與中國發(fā)展道路”理論研討征文集[C];2011年
4 周陽敏;;轉移支付的性質——制度資本理論的應用研究[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3年
5 朱昱;;自發(fā)交易所的發(fā)展演變[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閆獻偉;夏少敏;;我國環(huán)境政策的演變及未來的價值取向[A];秩序與進步:社會建設、社會政策與和諧社會研究——浙江省社會學學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暨2007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李新芳;;利用衛(wèi)星云圖對飚線天氣預報[A];中國氣象學會2008年年會衛(wèi)星遙感應用技術與處理方法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8 于元勛;;試論編輯概念的歷史演變[A];學報編輯論叢(第二集)[C];1991年
9 余自明;;轉變觀念將中藥推向西方醫(yī)藥市場[A];全國首屆侗醫(yī)藥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4年
10 管弦;;國民黨統治時期高校分布的演變及原因分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0)——中華民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首席記者 鄭若麟;西方開始反思“冷戰(zhàn)紅利”[N];文匯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張永恒;讀者激辯“如何看待西方”[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3 張鳳陽;“民主”與現代西方政制的命名[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4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網站;西方懼怕中國?[N];世界報;2011年
5 李形 陳紅兵 丹麥奧爾堡大學社會科學院;東北大學文法學院;從四個“中國意象”探析西方“中國綜合癥”根源[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6 卜永光;西方觀察中國的新視角[N];中國保險報;2010年
7 鄭茜;一樁東方山水被西方話語所遮蔽的事件[N];中國民族報;2010年
8 美國的中國學專家 羅伯特·勞倫斯·庫恩;西方要試著了解中國[N];人民日報;2010年
9 杰里米·卡恩 美國《新聞周刊》 本報特約編譯 海燕;虔誠軍:下一個基地組織?[N];世界報;2010年
10 演講人 王岳川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文化軟實力與文化安全[N];光明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薛穎;近代嶺南建筑裝飾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2 姜娓娓;建筑裝飾與社會文化環(huán)境[D];清華大學;2004年
3 王戰(zhàn)和;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建設發(fā)展與城市空間結構演變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趙國偉;走向憲政[D];吉林大學;2005年
5 張巍;中古漢語同素逆序詞演變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6 曾獻飛;湘南官話語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張衛(wèi)星;先秦至兩漢出土甲胄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8 王春和;我國家族企業(yè)內部治理模式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6年
9 周金其;基于共生理論的高校獨立學院演變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10 沈惠平;美國民族主義對當代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煒;陜西合陽靈泉村村落形態(tài)結構演變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年
2 許慧;中國古建筑屋頂脊飾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3 孫丹婷;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裝飾技藝精神[D];昆明理工大學;2005年
4 占日晴;SZ建筑裝飾公司市場營銷戰(zhàn)略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5 傅燁;作業(yè)成本法在建筑裝飾業(yè)的應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6 劉冠;中國傳統建筑裝飾的形式內涵分析[D];清華大學;2004年
7 張?zhí)m星;宗教改革與歐洲婚姻演變[D];四川大學;2005年
8 宋小偉;當代中國鄉(xiāng)村秩序格局的演變與重建[D];山東大學;2005年
9 穆鍵;國民政府對印支之政策及演變(1941-1946)[D];安徽大學;2005年
10 馮越峰;標志設計形式與風格的發(fā)展演變[D];天津工業(yè)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9297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929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