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殘非殘、有殘至美”——論建水紫陶裝飾藝術(shù)“殘?zhí)泵?/H1>
發(fā)布時間:2018-03-20 07:27
本文選題:建水紫陶 切入點:裝飾 出處:《裝飾》2009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殘?zhí)?是我國書法飾陶工藝中一種獨特的以表現(xiàn)"殘缺"為美的裝飾藝術(shù),形成于清末明初時期云南建水紫陶圓斗裝飾上,它作為建水紫陶的一個特色亮點,是建立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與書法藝術(shù)精髓深度理解和闡釋的基礎(chǔ)上,對書法飾陶理念和工藝有較大突破和創(chuàng)新的一門飾陶藝術(shù)。"殘?zhí)?所展現(xiàn)的"殘缺美"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國傳統(tǒng)哲學中"有無相生"的美學觀念和思想。
[Abstract]:"remnant post" is a unique decorative art in Chinese calligraphy ornament pottery craftsmanship, which is formed on Yunnan Jianshui Purple Dou Decor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Ming Dynasty. It is a special feature of Jianshui Purple Pottery, and it is a special highlight of Jianshui Purple Pottery. Based on the deep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alligraphy art, A decorative pottery art with great breakthrough and innovation to the idea and process of calligraphy decoration pottery. Behind the "incomplete beauty" shown in "incomplete post" reflects the aesthetic concept and thought of "having or not living side by sid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作者單位】: 云南省紅河學院美術(shù)學院;
【基金】: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項目名稱:《清末至民國時期建水紫陶器型及其紋繪藝術(shù)研究》項目編號:07C20326
【分類號】:J527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雪;王充道家思想探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孫光;竹林七賢與魏晉玄學思潮[J];北方論叢;2005年04期
3 任秀玲;先秦邏輯的“應(yīng)因之術(shù)”是形成中醫(yī)理論體系的重要方法[J];中國醫(yī)藥學報;1998年06期
4 劉立夫,劉忠于;“有”“無”之辯與魏晉玄學的本體論問題[J];船山學刊;2003年03期
5 王前;劉文宇;;現(xiàn)代技術(shù)倫理的“知行合一”問題[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寇鵬程;主客不分的“天人合一”還是主客區(qū)分后的“天人合一”——論中國美學的思維方式[J];東南學術(shù);2003年06期
7 涂波;莊子思想的自我主題[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8 徐道一;;《老子》關(guān)于“和”的論述及其當代意義[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9 馮周卓;論公民社會與國家治理[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3年03期
10 楊慶中;;老子道論與中國軸心時代之哲學的突破[J];東岳論叢;2005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林樂昌;;張載理觀探微——兼論朱熹理氣觀與張載虛氣觀的關(guān)系問題[A];紀念孔子誕生2555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卷二)[C];2004年
2 馬德鄰;;早期儒家“成人之道”的若干問題[A];國際儒學研究(第十五輯)——2006國際儒學論壇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鞠寶兆;《內(nèi)經(jīng)》藏象理論體系的發(fā)生學研究[D];遼寧中醫(yī)學院;2002年
2 趙明;近代中國的自然權(quán)利觀[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閆月珍;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文學批評研究的進程[D];暨南大學;2002年
4 王建龍;嚴復(fù)政治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匡安榮;“道法自然”與經(jīng)濟自由——一項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6 陳徽;性與天道——戴東原哲學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3年
7 安正q,
本文編號:16380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638070.html
本文選題:建水紫陶 切入點:裝飾 出處:《裝飾》2009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殘?zhí)?是我國書法飾陶工藝中一種獨特的以表現(xiàn)"殘缺"為美的裝飾藝術(shù),形成于清末明初時期云南建水紫陶圓斗裝飾上,它作為建水紫陶的一個特色亮點,是建立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與書法藝術(shù)精髓深度理解和闡釋的基礎(chǔ)上,對書法飾陶理念和工藝有較大突破和創(chuàng)新的一門飾陶藝術(shù)。"殘?zhí)?所展現(xiàn)的"殘缺美"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國傳統(tǒng)哲學中"有無相生"的美學觀念和思想。
[Abstract]:"remnant post" is a unique decorative art in Chinese calligraphy ornament pottery craftsmanship, which is formed on Yunnan Jianshui Purple Dou Decor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Ming Dynasty. It is a special feature of Jianshui Purple Pottery, and it is a special highlight of Jianshui Purple Pottery. Based on the deep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alligraphy art, A decorative pottery art with great breakthrough and innovation to the idea and process of calligraphy decoration pottery. Behind the "incomplete beauty" shown in "incomplete post" reflects the aesthetic concept and thought of "having or not living side by sid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作者單位】: 云南省紅河學院美術(shù)學院;
【基金】: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項目名稱:《清末至民國時期建水紫陶器型及其紋繪藝術(shù)研究》項目編號:07C20326
【分類號】:J527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雪;王充道家思想探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孫光;竹林七賢與魏晉玄學思潮[J];北方論叢;2005年04期
3 任秀玲;先秦邏輯的“應(yīng)因之術(shù)”是形成中醫(yī)理論體系的重要方法[J];中國醫(yī)藥學報;1998年06期
4 劉立夫,劉忠于;“有”“無”之辯與魏晉玄學的本體論問題[J];船山學刊;2003年03期
5 王前;劉文宇;;現(xiàn)代技術(shù)倫理的“知行合一”問題[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寇鵬程;主客不分的“天人合一”還是主客區(qū)分后的“天人合一”——論中國美學的思維方式[J];東南學術(shù);2003年06期
7 涂波;莊子思想的自我主題[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8 徐道一;;《老子》關(guān)于“和”的論述及其當代意義[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9 馮周卓;論公民社會與國家治理[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3年03期
10 楊慶中;;老子道論與中國軸心時代之哲學的突破[J];東岳論叢;2005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林樂昌;;張載理觀探微——兼論朱熹理氣觀與張載虛氣觀的關(guān)系問題[A];紀念孔子誕生2555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卷二)[C];2004年
2 馬德鄰;;早期儒家“成人之道”的若干問題[A];國際儒學研究(第十五輯)——2006國際儒學論壇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鞠寶兆;《內(nèi)經(jīng)》藏象理論體系的發(fā)生學研究[D];遼寧中醫(yī)學院;2002年
2 趙明;近代中國的自然權(quán)利觀[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閆月珍;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文學批評研究的進程[D];暨南大學;2002年
4 王建龍;嚴復(fù)政治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匡安榮;“道法自然”與經(jīng)濟自由——一項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6 陳徽;性與天道——戴東原哲學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3年
7 安正q,
本文編號:16380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638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