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現(xiàn)代裝飾屏風的美學特征
本文關鍵詞:淺析中國現(xiàn)代裝飾屏風的美學特征 出處:《大眾文藝》2015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中國現(xiàn)代屏風作為中國現(xiàn)代裝飾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造型特點、工藝技巧都獨具藝術魅力,為了迎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觀念,它融實用性、欣賞性于一體,既有實用價值,又賦予屏風以新的美學內涵。本文從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實用與裝飾、材料與技術三個角度探討中國現(xiàn)代屏風的美學特征,以期創(chuàng)造出更加豐富多彩與時代同步的現(xiàn)代裝飾屏風作品。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modern decorative art, modern Chinese screen has unique artistic charm in its model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raft skills. In order to meet the aesthetic concept of modern people, it integrates practicality and appreci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Chinese scree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practicality and decoration, material and technology. In order to create a more colorful and contemporary decorative screen works synchronized with the times.
【作者單位】: 哈爾濱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
【基金】:中國現(xiàn)代裝飾藝術的美學研究,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guī)劃課題,項目編號:2013C056
【分類號】:J525.1
【正文快照】: 項目名稱:中國現(xiàn)代裝飾藝術的美學研究,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guī)劃課題,項目編號:2013C056一、中國現(xiàn)代屏風的發(fā)展在我國,擁有幾千年發(fā)展歷史的屏風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一直備受人們的喜愛。中國古代,屏風作為名位和權力的象征,最初只能在皇室貴族中使用,隨著時間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姜海犁;現(xiàn)代裝飾與美學的關系[J];裝飾;2005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魏迎濤;;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裝飾與設計研究[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2 魏迎濤;;中國傳統(tǒng)的牡丹圖案裝飾與設計[J];株洲工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丁鳴;江西廬陵傳統(tǒng)民居雕飾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唐美玲;傳統(tǒng)屏風裝飾藝術及其現(xiàn)代衍變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09年
3 廖春苗;中國傳統(tǒng)裝飾元素在現(xiàn)代室內設計中運用的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劉珊宏;漢畫像石的文化淵源與藝術特點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韋杰;景觀中水景審美特性的應用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范怡;屏風的新功能與餐飲空間意境營造[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耿大樂;楊君順;;“高概念”電影的美學特征[J];電影文學;2008年23期
2 藍凡;;淺論電視劇結構的美學特征[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3 范永康;;試論“詩性政治”概念及其美學特征[J];理論導刊;2009年12期
4 張蔭伯;;音樂反映現(xiàn)實的美學特征[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7年02期
5 邢慶華;;試論東方地毯圖案的美學特征[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1988年02期
6 徐志超;簡談散文詩的美學特征[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9年03期
7 凌煥新;微型小說的美學特征新論[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4期
8 畢璽;;廣播劇場景建構的美學特征[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1991年01期
9 晴雨;喜劇中悲劇性場面的美學特征及意蘊[J];藝術百家;1992年02期
10 晨;中西喜劇意識的美學特征比較[J];戲劇藝術;199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楊曾憲;;從地理區(qū)位與美學特征看嶗山與青島旅游開發(fā)的優(yōu)勢[A];區(qū)域旅游開發(fā)與嶗山風景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C];1999年
2 陸揚;;論《圣經(jīng)》的崇高美學特征[A];東方叢刊(2004年第1輯 總第四十七輯)[C];2004年
3 陳龍;;中西戲劇敘事美學特征比較[A];東方叢刊(1996年第3輯 總第十七輯)[C];1996年
4 鄒元江;;個體意志和丑角意識——中國戲曲丑角美學特征的文化基因[A];東方叢刊(1993年第2,3輯 總第六輯)[C];1993年
5 郭照宇;;蒙古族“搏克”服飾的美學特征[A];第二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6 胡巍;魯國斌;;論田徑運動美學特征[A];第十四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本報記者 楊綠;21世紀藝術發(fā)展印證新時代美學特征[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2 ;紅色電影的歷史地位、美學特征和演進趨向[N];光明日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賀白丹;京劇藝術有獨特的美學特征[N];深圳特區(qū)報;2006年
4 北京聯(lián)合大學副教授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姚鐵力;書法藝術的美學特征[N];中國文化報;2008年
5 毛羽 何振虎 丁蔭楠 張思濤 王興東 劉潤為 沈衛(wèi)星 黃式憲;永不落幕的紅色電影[N];河北日報;2011年
6 燕妮;我的社會建設觀[N];東莞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雷淑娟;文學語言美學特征修辭論[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焦晶;喜劇文學的美學特征[D];山西大學;2005年
2 尹嘉譽;遼河文化美學特征與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取向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年
3 姚雪蓮;從接受理論解讀《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的美學特征[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4 胡恒;高概念電影的美學特征[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劉晴;論新生代電影的美學特征[D];揚州大學;2006年
6 薛國梅;微電影美學特征及其價值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7 劉琦;論南朝民歌的美學特征[D];浙江師范大學;2009年
8 包紅芳;論張谷若譯《德伯家苔絲》的美學特征[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9 劉佳;電視廣告與動像視聽修辭的美學特征[D];貴州大學;2008年
10 張丹;山西題材影視劇的美學特征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4329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432950.html